洪水(英文名:Flood),又称大水,是指河流、海洋、湖泊等水体上涨超过一定水位,威胁有关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灾害的水流。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
洪水一词,在中国出自先秦《尚书·尧典》。从那时起,四千多年中有过很多次水灾记载,欧洲最早的洪水记载也远在公元前1450年。在西亚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以及非洲的尼罗河关于洪水的记载,则可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2019年,中国水利部印发了《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
洪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灾害系统,它的诱发因素极为广泛,水系泛滥、风暴、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可以引发洪水,甚至人为因素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滥。洪水总是发生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按出现地区的不同,洪水大体上可分为河流洪水、海岸洪水和湖泊洪水等。按照成因可以分为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等。按照量级划分,水文要素重现期小于5年的洪水为小洪水;水文要素重现期大于等于5年小于20年的洪水为中等洪水;水文要素重现期为大于等于20年小于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水文要素重现期大于等于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洪水最主要的特性有涨落变化、年内与年际变化等,主要特征值包括洪水位、洪峰流量、洪峰传播时间、洪水涨落率、洪峰流量模数、洪水历时、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
定义
洪水又称大水,是指河流、海洋、湖泊等水体上涨超过一定水位,威胁有关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灾害的水流。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
历史沿革
中国
在中国,洪水一词最早出自先秦《尚书·尧典》。该书记载了4000多年前黄河的洪水。据中国历史洪水调查资料,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6年间,1092年有较大水灾的记录。1950年以后,中国很多地区发生过特大洪水或大洪水,如1998年松花江大水、嫩江大水,1951年、1960年、1995年辽河大水,1958年、1982年黄河大水,1954年、1981年、1998年长江大水等。
2019年,水利部印发了《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依据《规定》,中国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水位(流量)达到警戒水位(流量),以及在没有该指标的情况下出现2至5年一遇洪水量级或影响当地防洪安全的水位(流量),均可定义为洪水编号标准。
国际
西亚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及非洲的尼罗河关于洪水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欧洲最早的洪水记载也远在公元前1450年。
成因
洪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灾害系统,因为它的诱发因素极为广泛,水系泛滥、风暴、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可以引发洪水,甚至人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滥。洪水总是发生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因为在冬季受到北方的西伯利亚冷气团的控制,通常会严寒而造成极少的降水,空气通常也是比较干燥,夏季通常会受到太平洋北上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夏季会经常多降水;春季风比较多但是比较干燥;秋季的降热比较快温差同时也比较大,因此多年的降水量也在580毫米左右,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导致降水集中在7月~9月,这三个月降水量会占整年度的70%,这个期间如果遇到高强度的暴雨或受到台风影响连续的降水过程就容易引起洪涝灾害,而秋冬季温度低,蒸发量小,秋季雨水受到冻结温度上升到地表地下水冻结成固态,和冬季降雪一起在春天回暖时就会新城春涝。
分类
洪水按发生区域的不同,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海岸洪水等。
河流洪水
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作以下几种类型:
暴雨洪水
暴雨洪水是最常见的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中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不论南方、北方,还是沿海、内陆或高原,都有暴雨发生,暴雨洪水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洪水。
山洪
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但一股灾害波及范围较小。这种洪水如形成固体径流,则称作泥石流。
融雪洪水
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象牙白地区,是以积雪、冰川融水为主要来源的洪水。在中国的高寒山区,有些河流拥有永久积雪和高山冰川。每年夏季气温升高,积雪和冰川补给河流,如果发生持续高温天气,积雪和冰川大量融化,就可能形成洪水,气温越高,洪水流量越大。天山、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北坡高山地区有丰富的永久积雪和现代冰川,夏季气温高,积雪和冰川融化,是易形成冰川融雪洪水的地区。
冰川洪水
冰川洪水是以冰川融水为主要来源的洪水。在中国的高寒山区,有些河流拥有高山冰川和永久积雪。每年夏季气温升高,冰川和积雪补给河流,如果发生持续高温天气,冰川和积雪大量融化,就可能形成洪水,气温越高,冰川洪水流量越大。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北坡高山地区有丰富的永久积雪和现代冰川,夏季气温高,积雪和冰川开始融化,是易形成冰川洪水的地区。冰川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冰川融水型和冰湖暴发型。
冰凌洪水
冰凌洪水是指在冬季封河和春季开河时,由于冰凌堵塞、槽蓄水量释放等,使水位大幅度升高而形成的洪水。中国中高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河流(河段),在冬春季节因上下游封冻期和解冻期的差异,冰凌下泄受阻造成水位壅高,就形成了洪水。中国的冰凌洪水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流,如黄河上游宁夏回族自治区至包头市及下游兰考至河口,松花江下游干流的通河县以下河段。
溃坝洪水
溃坝洪水是指挡水坝在蓄水状态下突然崩溃而形成的向下游急速推进的巨大洪流。习惯上把因地震、滑坡或冰川堵塞河道引起水位上涨后,堵塞处突然崩溃而暴发的洪水也归入溃坝洪水。如水库垮坝失事时,大量水体突然下泄,形成下游河段的流量急剧增大,水位急剧上涨成为立波向下游推进;冰川堵塞河道、壅高水位,然后突然溃决时,地震、滑坡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巨大土体坍滑堵塞河流,使上游的水位急剧上涨,当堵塞坝体被水流冲开时,在下游地区也形成这类洪水。
湖泊洪水
在中国大通江的大型湖泊,长江的洞庭湖、鄱阳湖等兼有河流与海岸洪水的一部分特性。由于河湖水量交换或湖面气象因素作用或两者同时作用,可发生湖泊洪水。中国大型湖泊多与河流通连,湖面气象因素的影响也明显,湖泊洪水比较强烈。按类型可分为吞吐流与风生流。吞吐流由河湖水量交换引起,只要承纳和排出河流洪水的湖泊,就有吞吐流沿水力梯度流动。
海岸洪水
天然状态下,海水位超过当地最高天文潮位,即认为发生了海岸洪水;对于海堤防护的海岸,则以海水漫过海堤或者海堤溃破为判断标准。造成海岸洪水主要成因是由大气扰动、天文潮、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等因素形成的暴潮所造成,大致可分为天文潮、风暴潮、台风(热带气旋)、海啸等。当海水受到外力作用时,水质点将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升降运动,称为波浪。海水波浪向海岸传播时,因底部摩擦阻力大,且近岸水深较浅,产生波能集中,波陡增大,水深继续减小,波峰逐渐赶上波谷,波浪向前倾覆,甚至产生破碎现象。波浪破碎后,水质点有明显的向前移动,蓄有较大能量,在岸边破碎的波称击岸波,继续向岸边传播,可再次或多次破碎,最后在岸坡上破碎形成强烈的击岸水流。并上涌到一定高度,就构成洪水威胁,甚至造成灾害。
天文潮
天文潮亦称“引力潮”,是由日、月天体和引潮引起的潮汐。它是海洋潮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天文潮的高、低潮高度及其出现的时刻,受日、月、地三者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影响,都有一这的规律。其中长期的变化有半月、月、半年、年、8.85年和18.61年周期。天文潮在大洋中的潮差仅约1米,涨落潮历时也基本相同,但作为潮波传至浅海近岸地区,由于波的变形、反射等,使振幅增大,故近岸多数地区的潮差都在1米以上,且涨期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增长。
风暴潮
风暴包括热带气旋(台风)、温带气旋和寒潮大风,其中热带气旋最为频繁。风暴引起的海面水位增高,称为风暴潮。风暴潮的大小与风暴发生时的天文潮、气压、风速,以及入海河道径流等因素有关,即风暴潮水位=天文潮水位+气压增水+风增水+波浪爬高+入海河道径流增水。风暴潮水位增幅多在3米以下,高者可达4~5米。天然状态下,受潮汐涨落影响,风暴潮呈往复流形态淹没沿海地带,有海堤(海塘)保护的区域,遭遇风暴潮时,若海堤未溃破,海水通常以涌浪的形式间歇性地翻越海堤浸淹堤后陆地,水量和影响范围相对有限,若海堤溃决,而保护范围的地面高程又低于或接近平均海水位时,海水会经溃口大量涌入,造成大范围、长历时的淹没。风暴潮在各国沿海地带均有发生,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如西欧的荷兰、英国及中国北方,多由寒潮或温带气旋引发;在太平洋西海岸、中国东部和南部,以及日本、菲律宾、印度、孟加拉国等沿海,多为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
海啸
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滑坡、崩塌或陨石坠落引发。与风暴引起的海水表层波动不同,海啸在水深方向上的整体起伏波动,能够形成超过500千米的超长横波,并向外传播,在深海区波幅较小,多不超过1米,波速约200米每秒,可在几小时内横过大洋,能量巨大。
海啸向海岸传播过程中,随着海床的抬升,水深变浅,床阻力增大,波长变短,波高骤增,可形成高达20~30米的水墙巨浪冲上海岸,破坏力极大。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州区域、堪察加边疆区千岛群岛、日本及周围区域、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区域、新几内亚岛和所罗门群岛、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区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北部及智利海岸、中美洲及美国、加拿大西海岸,以及地中海东北部沿岸区域等,中国受海啸威胁较小。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温度升高,永久性冰盖、冰川融化引致,具有缓发、不可逆的特征,短期影响不明显,长期潜在后果严重且具有全局性。
洪水特性
洪水最主要的特性有涨落变化、年内与年际变化等。
涨落变化
一次洪水过程通常有起涨、洪峰出现和落平三个阶段。山区性河流河道坡度陡、流速大,洪水涨落迅猛;平原河流坡度缓、流速小,涨落相对缓慢。大江大河由于流域面积大,接纳支流众多,洪水往往出现多峰;而中小流域,则多单峰;持续降雨往往出现多峰,孤立降雨多出现单峰。冰雪融化补给的河流,由于热融解过程缓慢,形成的洪水也缓涨缓落,有时一次洪水延续整个汛期。冰凌洪水,由于冰冻融解或冰坝溃决,水流相应呈现缓慢或突然泄放。溃坝洪水和山洪,具有突发性,大量水体有时拌以沙石,以很高的水头奔腾而下,破坏力极大。
年内与年际变化
每年发生的最大洪水流量与年平均流量的比值,可作为表示洪水年内变化大小的一个指标。该比值在中国各地有很大的差异。从大范围来看,最大比值出现在江淮平原,一般达20~100,有的可达300~400,这是由于该地区正处于南北暴雨天气变化的过渡地带。其次是黄河、辽河部分地区,比值一般在40~150。最小的比值发生在青藏融雪补给区,仅为7~9。河流年最大流量系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可作为表示洪水年际变化大小的一个指标。通常,小流域的洪水年际变化大于大流域,南方河流的洪水年际变化小于北方河流。
洪水特征值
洪水主要特征值包括洪水位、洪峰流量、洪峰传播时间、洪水涨落率、洪峰流量模数、洪水历时、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
洪水位
洪水位包括洪水过程的水位最高值,即洪峰水位,以及不同重现期的洪水位和多年平均洪水位等。
洪峰流量
洪峰流量指一次洪水流量过程的流量最大值,不同重现期的洪峰流量和多年平均洪峰流量等。
洪峰传播时间
洪峰传播时间指洪峰从上一个河道断面到下一个断面间经历的时间。
洪水涨落率
洪水涨落率指单位时间内洪水位上涨或下落的幅度。
洪峰流量模数
洪峰流量模数指断面洪峰流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面积的比值。
洪水历时
洪水历时指一次洪水从起涨至退落到基流所经历的全过程时间。
洪水总量
洪水总量指一次洪水过程或一个洪水期洪水量的总和。
洪水过程线
洪水过程线指用曲线表示流量或水位从起涨到退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以描述流域一次暴雨、连续暴雨或冰雪融化流量(水位)过程。其形略似山峰状,一般可分为涨水段、峰顶和退水段。
量级划分
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22482-2008),洪水量级划分如下:
估计重现期的水文要素项目,包括洪峰水位(流量)或时段最大洪量等,可依据河流(河段)的水文特性来选择。
洪水编号
编号依据
2019年,水利部印发了《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依据《规定》,中国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水位(流量)达到警戒水位(流量),以及在没有该指标的情况下出现2至5年一遇洪水量级或影响当地防洪安全的水位(流量),均可定义为洪水编号标准。
编号格式
洪水编号由江河(湖泊)名称、发生洪水年份和洪水序号三部分顺序组成。如:三峡水库2012年7月12日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每秒,为长江2012年第二次达到编号标准的洪水,此次洪水编号为“长江2012年第2号洪水”。
编号标准
长江洪水
(一)当长江洪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进行洪水编号。
(二)对于复式洪水,当洪水再次达到编号标准且时间间隔达到48小时,另行编号。
黄河洪水
(一)当黄河洪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进行洪水编号。
(二)对于复式洪水,当洪水再次达到编号标准,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另行编号。
淮河流域主要江河
(一)当淮河王家坝镇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7.50米,废黄河高程)或正阳关镇水位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4.00米,废黄河高程)时,进行洪水编号。
(二)当沂河临沂水文站流量达到4000立方米每秒时,进行洪水编号。
(三)当沭河重沟水文站流量达到2000立方米每秒时,进行洪水编号。
(四)对于复式洪水,当洪水再次达到编号标准且时间间隔达到24小时,另行编号。
海河流域主要江河
(一)当各河系洪水满足下列条件时,单独进行洪水编号。
(二)对于复式洪水,当洪水再次达到编号标准且时间间隔达到24小时,分别编号。
珠江流域主要江河
(一)当西江洪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进行洪水编号。
(二)当北江石角水文站流量达到12000立方米每秒时,进行洪水编号。
(三)当东江博罗水文站流量达到7000立方米每秒时,进行洪水编号。
(四)当韩江三河坝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42.00米,冻结基面)或流量达到4800立方米每秒时,进行洪水编号。
(五)对于复式洪水,当洪水再次达到编号标准且时间间隔达到48小时,另行编号。
松辽流域主要江河
(一)当嫩江尼尔基水库入库流量达到3500立方米每秒,或齐齐哈尔市水位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147.00米,大连市基面),或江桥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139.70米,大连基面)时,进行洪水编号。
(二)当第二松花江白山水库入库流量达到5000立方米每秒,或丰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8000立方米每秒,或吉林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189.39米,黄海85基面),或扶余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133.56米,黄海85基面)时,进行洪水编号。
(三)当松花江干流哈尔滨市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118.10米,大连基面),或佳木斯市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79.00米,大连市基面)时,进行洪水编号。
(四)当辽河干流铁岭水文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60.25米,黄海85基面)时,进行洪水编号。
(五)对于复式洪水,当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的洪水再次达到编号标准且时间间隔达到72小时,另行编号;当辽河干流洪水再次达到编号标准且时间间隔达到48小时,另行编号。
太湖洪水
(一)当太湖平均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80米,镇江吴淞高程)时,进行洪水编号。
(二)对于复式洪水,当洪水再次达到编号标准,水位回涨幅度达到0.20米,并且前次洪水消退时间达到120小时,水位降幅达到0.20米时,另行编号。
应对措施
洪水之前
洪水自救
历史记录
1954年长江大水
雨情
1954年,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期的降雨范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在长江南北两岸徘徊长达2个月之久(较常年约长了1个月),覆盖范围广,暴雨次数多,使得长江中下游雨季延长而上游北岸和汉江流域的雨季提前。长江中下游各站6~7月两个月的雨量占年总雨量的60%~80%,为正常年份同期降水量的2~4倍。6、7月共出现12次暴雨过程,两月总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的雨区范围覆盖了长江中下游全部及上游大部分地区;长江中下游有30.6万平方千米的地区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
水情
因长江中下游平原主雨季延长而与上游雨季遭遇(一般情况中下游雨季结束后,上游雨季开始,不会发生遭遇),加上降雨多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致使长江上、中、下游先后发生大洪水,造成上游洪水沿程先后与清江、洞庭湖及汉江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洪水期间,长江流域干流各主要水文(位)站超过警戒水位的时间达60~135天,干流宜昌站30天洪量的重现期约为100年一遇,螺山站及汉口站30天洪量的重现期相当于200年一遇;1954年8月7日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达66800立方米/秒,枝城站洪峰流量达71900立方米/秒。在分洪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平原枝江市以下1800千米河段全面超历史最高水位,其中沙市区水位达到44.67米,城陵矶水位达到33.95米,汉口水位达到29.73米,湖口水位达到21.68米,都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如不运用荆江等分洪区分洪,推算沙市水位可达45.63米,会产生难以预计的严重后果。
抢险救灾
为保证荆江大堤安全,曾先后3次启用荆江分洪区分洪和多处扒口分洪,分洪总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在3次及时运用荆江分洪区分洪的情况下,经军民全力抗洪抢险,虽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区,仍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共淹农田317万公顷,受灾人口1888万人,被淹房屋428万间,死亡3万余人,受灾县市123个,京广铁路不能正常通车达100天。1954年长江大水后,长江中下游对堤防进行加固,以1554年实测最高洪水位为设计防御标准。
1975年淮河大水
雨情
1975年8月4日,3号台风在福建省登陆后减弱为低气压,深入内陆到河南境内并停滞少动,造成淮河洪河、颍河上游和长江流域唐白河上游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暴雨中心为淮河流域汝河上游林庄、沙颍河支流澧河郭林、洪河上游油房山和洪汝河中游上蔡站四处,其总雨量分别达1631.1毫米、1517.0毫米、1411.4毫米和847.3毫米。8月5日至7日3天雨量占总雨量的95%以上。7日暴雨最大,林庄站1天雨量达1005.4毫米、最大6小时雨量达830.1毫米,老君站最大1小时雨量达189.5毫米,下陈站最大1小时雨量达218.1毫米。淮河流域总雨量超过400毫米、600毫米和1000毫米的笼罩面积分别为14130平方千米、7810平方千米和1520平方千米(包括流域外面积分别为18918平方千米、8965平方千米和1557平方千米)。此次暴雨称为“75.8”暴雨。
水情
暴雨发生前,洪河、颍河水系由于1975年7月份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除少数水库蓄水位超过汛期限制水位外,大部分水库和河道的底水位都较低。8月4日开始降雨后,各河流水位相继上涨。与暴雨过程相应,山区河流出现两次洪水过程,其中8月7日至8日日的第二次洪峰更大。洪汝河上中游处于暴雨中心,汝河板桥水库8月7日夜第二次入库流量达13000立方米/秒,8月8日1时水位超过坝顶,水库溃决失事,最大出库流量达78800立方米/秒。汝河下游河道堤防冲决,在遂平县水面宽展至10千米,平地水深4.5米左右。洪河石漫滩水库8月8日0时也因水库水位超过坝顶而失事,下游老王坡滞洪区全线漫决。臻头河薄山水库、汝河宿鸭湖由于来水过大,水库水位均超过设计标准,险情屡现。当洪河上中游洪水汇泄至班台站时,河堤到处漫决,班台站失去控制。班台站最大流量达6610立方米/秒,班台以下洪洼堤防全面溃决。颍河的暴雨中心在其支流澧河和沙河上游,澧河支流干江河官寨站8月8日最大洪峰流量为12100立方米/秒,下游堤防普遍漫决,并且洪水窜入洪汝河水系。沙河泥河洼蓄洪区堤防全线漫决,周口市以上沙河左堤也决口。沙颍河周口站8月9日出现洪峰流量为3450立方米/秒。洪汝河、沙颍河洪水互窜,沙颍河阜阳站在上游及泉河大量洪水缓慢汇入的情况下,8月14日出现洪峰流量为3280立方米/秒。暴雨集中在洪河、沙颍河两水系,淮河干流和其他水系雨量并不大。淮河干流淮滨站8月9日洪峰流量为4230立方米/秒。由于洪汝河出现特大洪水,淮河王家坝站其濛河分洪道钐岗断面失去控制,8月15日王家坝站出现最高水位28.71米,濛洼蓄洪区开闸进洪,同日王家坝(总)最大流量为7230立方米/秒。
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各地纷纷派人赶赴灾区,参加抗洪抢险。绝大多数水库和颍河的主要堤防确保了安全,发挥了防洪减灾作用。暴雨区有7座大型水库和13座中型水库安全拦蓄洪水45亿立方米,占这次洪水总量的1/3。河南省确山县的薄山水库和汝南县宿鸭湖水库,在超过设计标准的情况下,经过抢险,确保安全,削减洪峰80%以上,减轻了下游洪水灾害。暴雨洪水使淮河干流蚌埠市以上的蒙洼、城东湖蓄洪区和南润段、润赵段、邱家湖、唐垛湖、姜家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荆山湖等11个行洪区在1975年8月15日至22日相继蓄洪、行洪。
暴雨洪水造成板桥、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2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2座中型水库和58座小型水库垮坝失事,老王坡、泥河洼滞洪区也先后漫决,洪河、颍河等河道堤防决口2100多处,洪汝河和沙颍河互相串流,最大过水面积达12000平方千米。造成河南、安徽两省共32个县市、1400万人口受灾,2.6万人丧生;淹没耕地133.3多万公顷,倒塌房屋600多万间,死亡牲畜30多万头;冲毁京广铁路102千米,中断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给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1996年海河大水
雨情
1996年8月3日至5日,受9608号台风、低涡及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海河流域南系普降暴雨,雨区沿太行山自西南向东北向移动,西至冀晋、豫晋边界,东至京广铁路,北到岗南、黄壁庄水库,南到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暴雨中心有两个,南侧中心位于河南林州,土圈站最大日雨量440毫米,场次雨量629毫米;北侧中心邢台市,野沟门站最大日雨量208毫米,场次雨量600毫米。
水情
1996年8月4日,漳河岳城水库最大入库流量8910立方米/秒,接近30年一遇。子牙河朱庄水库入库洪峰8600立方米/秒,大于250年一遇。大清河系西大洋、王快、横山岭等水库也相继出现接近10年一遇洪水。多条河流出现了较大洪水,淇河新村站洪峰流量2790立方米/秒,良相坡滞洪区自然进洪;卫河淇门站洪峰流量1067立方米/秒,最高水位67.45米;漳河蔡小庄站洪峰流量1470立方米/秒,卫河南陶站洪峰流量1790立方米/秒,四女寺闸上洪峰流量1700立方米/秒;滹沱河北中山站洪峰流量3400立方米/秒;大清河系南支南拒马河北河店站洪峰流量1230立方米/秒,北支白沟河东茨村站洪峰流量896立方米/秒,新盖房闸上洪峰流量1576立方米/秒,其中向白洋淀分流476立方米/秒,入东淀流量1100立方米/秒。1996年汛期,海河流域总来水量120亿~13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30年一遇。全流域12座大型水库溢洪道溢洪,100多座中小型水库泄洪。水库拦蓄洪水约30亿立方米,河道下泄约90亿立方米。
抢险救灾
抗洪抢险及灾情险情抗洪抢险中,一是充分发挥了水库拦洪削峰作用。岳城水库削减洪峰83%;黄壁庄水库在出现超百年一遇入库洪峰后,开启正常溢洪道,控泄流量3000立方米/秒,水库削减洪峰88%。二是运用洼淀缓滞洪水。启用大清河北支新盖房枢纽分泄洪水,最大泄量1576立方米/秒,其中入白洋淀476立方米/秒,进入东淀1100立方米/秒,东淀的水量约21亿立方米。三是加快洪水排泄。进入东淀的洪水行进缓慢,为加快退水速度,通过开启西河闸泄洪、爆破西河左埝等方式,将淀内洪水导入河道宣泄入海,至1996年9月底,淀内积水全部排干。
1996年海河大水中良相坡、宁晋泊、大陆泽、东淀、献县泛区等蓄滞洪区运用,长虹渠蓄滞洪区倒灌进洪,滹沱河饶阳县右堤漫决。全流域受灾县市175个,受灾人口2187万,其中被洪水围困194万人,紧急转移165万人,死亡801人。9万余家工矿企业停产,冲毁桥涵8900多座,毁坏路面7300多千米,15条国道、900余条地方公路以及石太、邯长铁路中断。全流域直接经济损失395.7亿元。大水后,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资力度,进行了堤防治理、对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了盘石头水库和永定河滞洪水库等。
1998年松花江大水
雨情
1998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受东北低涡长时间影响,嫩江流域连续出现中到大雨。6月至9月降雨量为613毫米,比历年同期均值381毫米偏多61%,最大点降雨量(雅鲁河五公里站)达1178毫米。主要降雨过程有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三次,并导致嫩江流域发生三场大洪水,其中第三场洪水最大,嫩江干流和右岸支流均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并直接造成松花江干流发生特大洪水。
水情
嫩江干流同盟站洪峰流量达12200立方米/秒,齐齐哈尔站洪峰流量达14800立方米/秒,富拉尔基站洪峰流量15500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130年一遇;江桥站洪峰流量为26400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480年一遇。嫩江干流堤防数处决口,决口水量约99.3亿立方米,削减了下游大赉站洪峰,但大赉站实测洪峰流量仍达16100立方米/秒,经还原计算,天然洪峰流量为22100立方米/秒,重现期300年一遇。
松花江干流下游下岱吉、哈尔滨市、通河、依兰县等水文站洪峰流量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列历史实测第一位;佳木斯市水文站的洪峰流量列历史实测第二位。1998年8月22日12时到8月23日19时,洪峰经过哈尔滨站,实测最高水位120.89米,相应洪峰流量为16600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300年一遇;佳木斯站洪峰流量为16100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70年一遇。
抢险救灾
1998年,嫩江、松花江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面对严峻的汛情和不断发生的险情,各级人民政府紧急动员,及时组织水利专业技术力量,组成应急抢险工作组、专家组,奔赴沿江各市县指导处理重大险情,组织洪水淹没范围内的群众及财产疏散转移。据统计,1998年松花江流域抗洪抢险投入人员1949.5万人次,各种车辆488万台次,动用土方5372万立方米,各种编织袋20777万条,铁线3745吨,油料2.73万吨,木桩5.07万立方米,共投入资金152109万元。
松辽水利委员会及吉林省省、黑龙江省防汛指挥部调度察尔森、月亮泡、音河水库等支流水库,发挥水库削峰拦洪和错峰作用,缓解干流防洪压力。松花江白山、丰满水库调整调度措施,采取“发蓄结合,以蓄为主”的方式合理调度,对缓解松花江干流洪水起到一定调节作用。1998年松花江流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80亿元,灾区主要位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西部及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的东部,受灾县、市83个,受灾人口911.50万人,被洪水围困143.73万人,紧急转移人口254.78万人,倒塌房屋91.84万间,死亡4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92.81万公顷,成灾面积383.86万公顷。灾后国家加大松花江流域防洪工程投入,嫩江干流兴建了控制性骨干工程尼尔基水库,支流绰尔河上兴建了绰勒水库,开展了月亮泡、胖头泡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干流堤防进行大规模加高加固,松花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逐步完善。
1999年太湖大水
雨情
1999年太湖流域梅雨期较常年提前一周,从6月7日入梅至7月20日出梅,历时43天,全流域梅雨量达681.0毫米,是常年的2.8倍,造成太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的最大30天降雨量重现期达231年。1999年流域降雨空间分布南部多于北部。各水利分区中最大30天降雨居前四位的是浙西、太湖湖区、浦东浦西和杭嘉湖区。其中南部杭嘉湖平原、浙西区和太湖湖区雨量集中,最大30天降雨量分别达642.3毫米、752.5毫米、729.7毫米,均为1922年有历史记录以来的首位,远超1991年太湖大水。其中浙西区和杭嘉湖区最大30天降雨量重现期约为200年。浙西区和湖西区为太湖上游来水区,浙西区多于湖西区。北部最大30天降雨量,除阳澄淀泖区接近流域平均值外,澄锡虞区和湖西区仅为流域平均值的72%和81%,小于1991年大水。导致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有3次降雨过程。6月7日至10日第1场降雨,流域面平均雨量达175毫米。6月15日至17日第2场降雨,面平均雨量为62毫米。6月23日至7月2日第3场降雨是造成流域性洪灾的关键,面平均雨量高达368毫米。雨量等值线图显示,这场降雨从西南到东北横贯流域中部,覆盖流域40%以上的区域,雨量都超过了400毫米。其后的梅雨多为雷阵雨天气,仍有全流域短期大到暴雨。梅雨期降雨量最大处位于太湖上游浙江省长兴的访贤至江苏宜兴的大浦口一带,总量达1000毫米以上。
水情
太湖水位从1999年6月7日2.97米起涨,至7月1日突破设计水位,达4.68米。7月8日涨至最高水位4.97米,比设计防洪水位,即1954年最高水位4.65米还高0.32米。在此期间太湖蓄水47亿立方米。流域南部因暴雨集中,湖州市、嘉兴市、乌镇水位分别达到5.6米、4.34米和4.62米,均接近历史最高水位。
抢险救灾
当时已完成的一轮治太骨干工程在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流域防洪调度前期充分发挥环太湖大堤调蓄上游洪水能力,减轻下游洪灾压力;后期充分运用太浦河、望虞河两条太湖排洪骨干河道,降低太湖水位,解除环湖大堤及上游滨湖地区险情。太湖流域水文遥测系统和洪水预报实时提供水情,提高了防洪调度的准确性。由于太湖水位仍创历史新高,且部分治理太湖工程未完成,仍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全流域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共141.25亿元,占当年流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8%。以湖州市、嘉兴市损失最大。此外,还有大量中小城镇受淹,湖州的南浔镇、菱湖镇、千金、善琏镇、练市镇等小城镇受淹7~10天,水深0.5~1.5米。苏州市的苏州工业园区、吴江区也受淹较重。全流域受灾农田68.7万公顷,倒塌房屋3.8万间,1.75万家工矿企业停产,主要水路长湖申线、申张线、苏申外港线、苏申内港线均有部分断航。
2023年洪水
2023年6月24日8时至25日8时,受强降雨影响,福建省闽江上游富屯溪和建溪、江西乐安河虎山段、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江支流恭城河和郁江支流猪儿河、湖南省湘江上游潇水、广东省连江支流竹田河、云南省瑞丽江支流畹町河等15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太湖水位有所上涨,当前太湖周边河网区有25站水位超警0.02米至0.68米。此外,受高温融雪影响,新疆尼雅河和克孜河发生超警戒流量洪水。截至2023年6月25日,水利部维持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有3个工作组在江西省、湖南、广西协助指导防汛工作。湖南维持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浙江省、江西、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等省份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均维持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内蒙古和广西维持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2023年8月3日,水利部发布汛情通报,判定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汛情通报称,受7月28日以来强降雨影响,海河流域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5大水系有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6条河流超保、8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经初步分析,永定河、大清河及子牙河均发生较大及以上洪水,其中大清河和子牙河发生大洪水,依据水利部相关规定,初步判定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7月31日,水利部根据海河流域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综合分析研判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
2024年洪水
2024年,中国平均降水量697.7毫米,较常年偏多9%。华南前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0%,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量较常年偏多51%,华北地区“七下八上”期间旱涝急转、降水量由前期偏少3成陡增至偏多7成,松辽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5成。多地降雨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落区重叠,局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引发江河洪水、山洪、内涝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7月中下旬陕西省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商洛市、宝鸡市等地95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64.1亿元;7月下旬湖南省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郴州市、衡阳市等地94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41.3亿元。2024年,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5344.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09人,紧急转移安置254.4万人次,倒塌房屋5.8万间,损坏房屋37.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630.4亿元。
202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26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偏多1个;其中9个台风登陆中国,较常年偏多2个。7月下旬,台风“格美”给福建、江西等地带来较强风雨过程,其残余环流给湖南带来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9月上旬的超强台风“摩羯座”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造成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4省(区)4人死亡,倒塌损坏房屋18.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20.3亿元。10月底至11月初,台风“潭美”“康妮”在未登陆中国大陆地区的情况下给海南、华东地区带来重大风雨影响。2024年,台风灾害造成中国1153.6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8人,紧急转移安置96.2万人次,倒塌房屋0.3万间,损坏房屋19.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3.4亿元。此外,2024年中国沿海风暴潮强度和致灾性偏强,部分地区出现海水倒灌,造成河北、辽宁省、浙江、广东、广西等5省(区)3400余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200万元。
参考资料
洪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5-07-27
洪水.国家应急广播.2025-07-27
【博看科普】洪水的灾害与预防.微信公众号.2025-07-27
洪水也要编号?原来如此…….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7
发洪水的原因有哪些.应急管理部.2025-07-27
洪水量级划分标准(国标).洪水量级划分标准(国标).2025-07-27
洪水.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7
洪水的概念及其类型.洪水的概念及其类型.2025-07-27
洪水灾害种类.中国气象局.2025-07-27
海岸洪水.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7
什么是天文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25-07-27
1954年长江大水.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7
1975年淮河大水.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7
1996年海河大水.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7
1998年松花江大水.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7
1999年太湖大水.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7
全国4504万亩耕地受旱 15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央视网.2025-07-27
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7
2024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