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为新华社在2013年2月3日小年夜时的新闻视点,介绍了中国人在即将过新年期间的情况:年轻人忙着给父母打下手,一家人为准备一桌丰盛的春节菜谱忙碌起来;孩子们平时难得吃上一顿丰盛的菜肴,盼过年,其实就是盼望能够大鱼大肉地饱餐一顿;家人围在桌边,其乐融融,和谐美满;那杯中的酒,已经不是酒,分明是浓浓的血脉之情。舌尖上的年夜饭,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有一份欢乐和团圆。

现象导语

那么多传统节日,中国人总觉得春节与吃联系得最紧。许是因为天冷,懒得动弹,吃上暖暖的一锅汤才是团圆的温馨?还是因为辛苦了一年,短短的几天假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只有吃得好才算对得起自己?虽说二十一世纪物质丰富,平时也不缺吃穿,不用再像以前攒着粮票肉票,排上长队就为了春节菜谱能丰富点;但舌尖上才有年味的习惯似乎没有变化,只要看看超市卖场里卖得和伴奏音乐一样歇斯底里的年货,就不难发现这点。

年食意义

美食是构成了节日里一幅红火的景观,品一品温情漫溢的团圆饭之所以是很幸福的事,关键在于那一份真实的情感以及蕴含在吃里面的独特的年味。各地的美食和各地的文化互相传承,形成了人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情和记忆。

各地风俗

北京

老北京的“零食”除了年夜饭菜肴外,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玛等,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猪皮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山东省

2013年2月1日,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一家老字号食品店的工作人员在展示刚出锅的馓子。 2月3日是农历腊月三,民间俗称“小年夜”。郯城县有“小年来到炸馓子放炮”的传统习俗。当地老字号食品店的传统食品油炸馓子很受欢迎,人们纷纷选购以备“小年”这天款待客人、馈赠亲朋。

2013年2月1日,人们在淄博市沂源县城选购糖瓜。“小年”期间当地民间有“二十三,糖瓜粘”的民俗音乐。节日临近,糖瓜开始热销。糖瓜是用麦芽糖、淀粉、糯米、芝麻等原料制作成瓜的形状,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有“圆满、平安”的寓意。

湖北

2013年2月3日是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夜”。节日临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地群众按照传统习俗备年货,糍粑豆皮、包谷糖等带着浓浓土家“年味”的特色食品,是当地群众的必备年货。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市沙市区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湖南

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米酒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红烧水鱼和湘辣肘子是春节必点之菜,这两道菜分别寓意“纵横天下”、“家肥屋润”。家家户户必吃的“合家欢乐”(又叫“杂烩”、“炒合菜”),其实不外乎是豆腐、肉丸猪皮、香菇、木耳等家常用料,炖出一锅清汤,汤菜和着吃。

河南省

2013年2月1日,武陟县小董乡贾村一家作坊的制糖工人在展示经过5个小时熬制后的芝麻糖糖浆。2月3日“小年夜”节日临近,贾村的制糖作坊分外忙碌。据了解,该村有悠久的制糖历史,村民以玉米糖稀和芝麻为主要原料做成香脆可口的芝麻糖,畅销市场。每到农历正月廿四,贾村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糖会,展示各色糖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农历腊月廿三,广西武宣、桂平市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2013年2月3日,在广西南宁市水街的一家传统粽子店,工人在用冬叶包裹猪肉、板栗、绿豆等和成的馅料,制作粽子。南宁人有过年吃“年粽”的习俗,寓意“年年中”,粽子店的生意格外红火。

广东

“发财就手”在广州人春节菜谱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它实际上指的是发菜蚝豉炖猪手,而今发菜并不提倡吃,生菜的利用则更多一些。发菜或生菜,粤语中都有“发财”、 ‘生财”之意。而“蚝豉”,有“好事”的谐音,“猪蹄”则意指“就手”,即得心应手

江西

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江西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夜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福建

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市一带吃香肠松花蛋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台湾

春节第一餐吃“长年菜”,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莱。有的还在菜里加细长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重庆

扣肉”“灌海椒”不可少,为了准备好这顿春节菜谱,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腌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四川

四川人认为,过年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子齐齐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鸭(樟茶鸭)、全鱼(香烤桂鱼)、全蹄膀的,体现“全”的概念;含苍耳牛尾的菜(汤)则代表“有头有尾”。

据说四川成都一带,过年是不吃饭的,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就改吃汤圆或面条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

吉林

“岁酒”和“德固”很重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春节菜谱非常丰富,大大小小的盘子七八十个,有的人家甚至达上百个。其中“岁酒”和“德固”很是重要。 “岁酒”多在春节前酿造,以大米为基酒,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德固”是一种汤饼,就是将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再搓成椭圆形圆条,切成薄片,倒入鸡、牛肉汤锅

上海

年夜饭不喝汤 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安徽

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青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安徽北部一带的是吃面食的,如果是吃馒头的时候是要有汤的,还要有些炒菜了。而南部的六安市周围的是吃米饭,一般家常的菜都喜欢吃小炒和红烧的菜。一般很热的时候会喝些汤。当然也要看各人的口味了。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