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进化论是一种理论,主张社会生活形式的复杂化是心理发展的结果,提出了一种被称为“有目的的进化”的概念。这一理论认为,社会进化不是简单的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通过目的选择实现的。
理论概述
心理进化论者如沃德等人认为,社会制度不仅是活体力量发展的产物,更是心理力量发展的产物。他们强调社会力量是在人的集体状态中发生作用的心理力量,而不是像斯宾塞所认为的那样以生物学为基础。社会实在的本质特点是具有感觉和目的,这在盲目的自然力的作用中是不存在的。社会进化是通过目的选择实现的,包括个人目的和集体目的,以及维持基本生存的目的和谋求发展完美的复杂的目的。欲望,尤其是维持个人生命与保证种族繁衍的食色欲望,被认为是第一社会力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理智的、道德的与美学的欲望,这些目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有集体目的的存在,国家就是集体目的的具体体现。然而,沃德后来对此表示怀疑,不确定目的因素能否真正改变社会进化的本质。
吉丁斯的观点
吉丁斯同样认为社会是受自然过程制约的心理现象。他认为社会学应同时研究社会现象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结合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他提出的类意识是指体现在个人活动中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理性,这种类意识使得人们的交往、互动及精神的一致成为可能。类意识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种族团体与政治团体的区分标志,阶级划分、结盟形式、交往法则与政策法令构成的心理基础,以及社会整合的角色。吉丁斯还按照人的类意识发展程度将社会性阶级分为四类:社会阶级、非社会阶级、假社会阶级和反社会阶级。
争议与影响
尽管心理进化论者试图将人的理性、意志、行动等因素引入古典进化论,但他们对于目的因素能否真正改变社会进化的本质持怀疑态度。这一理论是对古典进化论的一种挑战,但也引发了对其有效性的讨论。
参考资料
进化的逻辑︱何为进化心理学.澎湃新闻.2024-11-06
人类心理真的会进化吗?初论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局限.网易.2024-11-06
心理学导论 —— 10:进化心理学.豆瓣.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