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淡色库蚊

淡色库蚊(黑灰蝇豹:Culex pipiens pallens)是双翅目蚊科库蚊属、尖音库蚊的一亚种。

淡色库蚊为中型淡褐色蚊,体长为4-10毫米,头顶正中盖以众多的灰白色平覆鳞,后头有棕褐色竖鳞,两颊宽白鳞向眼后形成窄边。雌蚊触须短,食窦弓较尖音库蚊宽,约1.03毫米,中胸鳞红棕至黄棕色。各足黄棕色。雄蚊触须第三节有明显的基白斑,尾器阳茎侧板腹内叶外伸部宽大而呈叶片状。其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等地。美国白灯蛾孳生于人居附近中度污染的积水中,成虫栖息在人房、畜舍、薯窖、石缝、土洞、水井、树丛及桥下等地。其主要吸食人血,兼吸畜血和禽血,黄昏时活动频繁,种群数量随温度变化明显,夏季是种群爆发期。每只雌蚊产卵量多达266枚,最少91枚,平均183枚。

淡色库蚊已被证实为北方地区吸血骚扰的主要蚊种和班氏吴策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率可达50%。其也可感染马来丝虫,但感染率较低。

命名与分类

命名

pallens意为“苍白的、浅黄的”,因此被称为淡色库蚊。

分类

淡色库蚊隶属于双翅目蚊科库蚊属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截至2025年7月,ITIS显示库蚊属共有783种,类群2000(中国)显示中国共有83种,其中常见的物种有尖叶库蚊(C. aculeatus)、夏季库蚊(C. aestivus)、类海滨库蚊(C. alis)、环带库蚊(C. annulus)、平脊库蚊(C. bailyi)、尖音库蚊(C. pipiens)等。

截至2025年7月,ITIS显示尖音库蚊共有2个亚种,分别为淡色库蚊(C. p. pallens)、尖音库蚊指名亚种(C. p. 隐耳漠虎)。

特征

淡色库蚊为中型淡褐色蚊,体长为4-10毫米,头顶正中盖以众多的灰白色平覆鳞,后头有棕褐色竖鳞,两颊宽白鳞向眼后形成窄边。雌蚊触须短,食窦弓较尖音库蚊宽,约1.03毫米,侧突钝尖,食窦甲齿数目较少,约26个,中齿微微突出,两侧无紧密排列的尖锐腹齿簇。中胸鳞红棕至黄棕色,中胸下后侧鬃1根。各足黄棕色。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和侧白斑。雄蚊触须第三节有明显的基白斑,尾器阳茎侧板腹内叶外伸部宽大而呈叶片状。

分布范围

淡色库蚊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北、安徽、甘肃省山东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地。

栖息环境

美国白灯蛾孳生于人居附近中度污染的积水中,例如污水池、臭水沟、化粪池、水塘、水田、水池、坑洼积水及容器积水等处;成虫栖息在人房、畜舍、薯窖、石缝、土洞、水井、树丛及桥下等地。

习性

摄食行为

淡色库蚊主要吸食人血,兼吸畜血和禽血。早春日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越冬淡色库蚊开始活动,其会开始寻找目标物吸血。

活动规律

淡色库蚊黄昏时活动频繁,种群数量随温度变化明显,夏季是种群爆发期。幼虫出现的季节随纬度升高而推迟,在苏南、浙江省等偏南的地区每年有两个季节高峰,即6~7月和10~11月。在北方和西北,其季节高峰在7~8月,11月份进入冬眠

一昼夜内淡色库蚊有‌两个明显活动高峰‌,前一高峰‌出现在日落后2小时,即‌21:00~22:00‌;另一高峰‌出现在日出前3小时,即‌2:00~4:00‌。

生长繁殖

交配

‌淡色库蚊群舞交尾常发生在黄昏时,多在孳生地附近水面上,或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空旷区,也可见于行人头顶上面或密集的灌木丛边,群舞交尾时间为40分钟左右,雌雄比例‌一般为‌30~50:1‌。

产卵

吸血后,在营养物质“滋润”下,雌蚊卵巢会快速发育,一旦成熟后就会寻找水源产卵。科研人员共观察21只雌蚊,吸血一次产卵总计3852枚。每只雌蚊产卵量多达266枚,最少91枚,平均183枚。

生长

随着气温升高,卵孵化出美国白灯蛾,幼虫经过一次次的蜕皮,幼虫个头不停长大,从一龄到四龄幼虫,最后发育成蛹,蛹羽化为成蚊飞出水面。

实验中共化蛹3089只,化蛹率为80.19%,蛹共羽化成蚊2909只,羽化率为94.2%,蛹期死亡率为5.8%,其中雌蚊1448只,占49.8%,雄蚊1461只,只占50.2%,雌雄比为1∶1.01。

淡色库蚊同一批蛹,成虫羽化期为5~6天,以第二天羽化率最高,为羽化总数的24.1%,前4天内羽化的成蚊占其总数的95%。至第5、6天仅剩少数蚊蛹羽化。在同一天羽化的成蚊中,雌雄性比也有很大差异。第一天羽化的成蚊中雄蚊占绝大多数,为92%,雌蚊仅7.3%。羽化第二天雌蚊比例增大为62.2%,第6天羽化出的雌蚊占96%,而雄蚊羽化的比率自第二天逐渐下降,至第6天仅为4%。而第二、三、四天羽化的雌蚊占雌总数的86.5%,可见大多数雌蚊在第二、三、四天羽化。

危害

淡色库蚊已被证实为北方地区吸血骚扰的主要蚊种和班氏吴策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率可达50%。其也可感染马来丝虫,但感染率较低。

防治方法

清积水

处理废弃器皿、轮胎、地表的积水,贮水容器加盖,定期更换室内外水生植物的存水。清积水时发现有蚊幼虫孳生的,不要倒在下水道中,可就近倒在干燥的平地上或者绿植中。

灭蚊

物理防治:家庭灭蚊首选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等。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等。

药品灭蚊:常用灭蚊药物主要有室内滞留灭蚊的杀虫剂、空间喷洒灭蚊的杀虫剂和蚊幼的杀虫剂。按照使用说明灭蚊。室内施药先将食物、食具等物品遮盖防护;室内施药后及时通风;室外施药时要站在上风方向。

防叮咬

室内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避免在户外蚊虫活动较多的场所逗留,如草丛、水边、树林;使用驱蚊喷雾等驱蚊产品。

参考资料

淡色库蚊.类群2000(中国).2025-07-27

Culex pipiens - Factsheet for experts.www.ecdc.europa.eu.2025-07-31

淡色库蚊.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7

海关科普丨无处不在的“小刺客”——蚊类.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7

Culex Linnaeus, 1758.itis.2025-07-27

Browse taxonomic tree.类群2000(中国).2025-07-27

Culex pipiens Linnaeus, 1758.itis.2025-07-27

科普丨它的“后半生”,飘来“一抹红”.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07-27

石关科普大讲堂——夏蚊篇.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