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华城镇

华城镇,旧称长乐镇,因南越国赵佗曾筑行宫“长乐宫”于此而得名,是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下辖镇,位于五华县北部,地处潭下河、五华河、乌陂河汇合处,距县城水寨27公里,东北与兴宁市交界,东南与转水镇毗邻,西南与潭下镇接壤,西与岐岭镇相接,北与新桥镇相连,总面积247.5平方公里。截至2025年3月,华城镇有人口13.5万人,下辖34个村,3个居委会,镇政府驻五华县水华大道府前路1号。

华城镇四周环山,地形属山地盆地,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华城镇历史较为久远,西汉南越王赵佗曾筑行宫“长乐台遗址”于此。五代十国乾亨元年曾是兴宁县治。宋天禧二年称长乐镇。民国3年长乐区更名五华县,长乐镇随之易名华城镇。1957年改乡,1983年3社合并为华城区,1986年11月撤区设华城镇。

华城镇属中国重点镇之一,是五华北部商贸、物流、宜居城中心,是梅州市乡镇街道体制改革试点镇、广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镇、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中心镇试点镇。华城镇粮食作物以水稻、薯类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茶、水果、蔬菜等。水果品种主要有荔枝、阳桃龙眼等。建有油茶基地、果蔬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禽畜养殖基地、豆制品深加工基地等。2024年,华城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073万元,其中税收8964万元。华城镇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公路、205国道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228省道南北贯通连接五华县城,是梅州市沟通珠三角地区的咽喉要道。

华城镇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中国足球之乡、竹马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之称。华城镇民俗活动有山歌醮会、中秋节赛灯、“上巳节”庙会、老子庙会等。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狮雄山秦汉遗址,有狮雄山古塔、长乐学宫、状元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城隍庙、福寿庵、东征军政治部旧址等一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由来

宋天禧二年(1018年),华城因西汉南越王赵佗曾筑行宫“长乐台遗址”于此而得名长乐镇。民国三年(1914年),长乐区更名五华县,长乐镇随之易名华城镇。

历史沿革

华城镇历史较为久远,西汉南越王赵佗曾筑行宫“长乐台”于此。五代十国乾亨元年(917年)曾是兴宁县治。宋天禧二年(1018年)称长乐镇。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建置长乐县,始为长乐县治。民国3年(1914年)长乐县更名五华县,长乐镇随之易名华城镇。1950~1955年为区建制,1957年改乡,1958年成立华城公社,1972年分出新桥公社;1978年再分为华城、兴林、河子口3个公社,1983年3社合并为华城区,1986年11月撤区设华城镇。辖南方、黄金、湖田、满堂、红星、黄埔、塔岗、维新、维西、城镇、城东、齐乐、西林、兴一、兴中、新兴、高竹、万子、董源、铁炉、河子口、河亨、高华、葵富、观源25个村,482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委会。2000年末,全镇有26715户、841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544人。有华侨、港澳台同胞6000多人。

2011年末,辖东区、西区、新桥3个居民委员会,董源、河子口、河亨、铁炉、葵富、满堂、红星、南方、黄金、黄埔、高华、湖田、西林、兴一、兴中、新兴、高竹、万子、观源、齐乐、城东、维新、城镇、维西、新一、新二、新建、新四、新五、华安、民主、塔岗、洋田、新亨34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华城镇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北部,地处潭下河五华河、乌陂河汇合处,距县城水寨27公里,205国道和广梅汕铁路穿镇而过,东北与兴宁市交界,东南与转水镇毗邻,西南与潭下镇接壤,西与岐岭镇相接,北与新桥镇相连,总面积247.5平方公里。

气候

华城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春暖较早,气候夏秋湿热多雨,冬寒较迟,气候宜人。

地质

华城镇所处地区地质较复杂,主要有侵入岩、喷出岩、砂质岩、石灰岩花岗石等五大类岩石。

地形地貌

华城镇四周环山,地形属山地盆地。

水文

流经华城的河流有五华河潭下河、乌陂河、新桥河等,镇内干流长60多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5年3月,华城镇耕地面积4.3万亩,山地24万亩。

矿产资源

华城镇境内有较丰富的钼矿、稀土、瓷土和花岗岩石等。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5年3月,华城镇有人口13.5万人。

民族

华城镇以汉族为主。

方言

华城所处地区多为客家人,使用语言为客家方言。据各姓族谱记载:祖先原在山西省河北省等地,以后逐渐南移江、浙、赣、闽,从宋末到明初,因战乱,又从赣、闽南地区迁到本县定居。县民原操中州音,来粤后同潮汕人、广州市人和畲民近邻或混居,语言起了变化,但仍保留不少中州音,具有自己的特色。

客家话动词加上时态助词“哩”,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与普通话的“了”相当,如:“食哩饭再走”,普通话是:“吃了饭再走”。客话动词加上“别”,表示动作已全部完成,与普通话动词后的“掉”相近,如“佢介钢笔跌别哩”。普通话则说:“他的钢笔丢掉了”。五华话的能愿动词“做得”“做唔得”,相当于普通话“可以”,“不可以”。如:“做得啦,唔爱紧讲哩”,普通话是“可以了,不要再讲了”。又如:“对这事作做唔得”,普通话则为:“对此事他不可以做”。五华话的“稳”,相当于普通话的结果动词“住”。如:“大家都睡目哩,大门爱锁稳”。普通话则是“大家都睡觉了,大门要锁住”。五华话常用的副词与普通话的副词有些不同。如:五华话的“好”与普通话的“很”相当,例:“戏院里坐了好多人”,普通话是“戏院里坐了很多人”。客家话“有嘀子”,普通话是“有点儿”。如:“今暗晡有嘀嘀冷”,普通话:“今晚有点儿冷”。客话的“唔”与普通话否定副词“不”相当。如:“唔到黄河心唔死”,普通话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行政区划

截至2025年3月,华城镇下辖34个村,3个居委会。镇政府驻五华县水华大道府前路1号。

政治

截至2025年7月,华城镇党委书记为曾映贤。镇长是吴恺平。

经济

华城镇是五华北部商贸、物流、宜居城中心,是梅州市乡镇街道体制改革试点镇、广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镇、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中心镇试点镇。2024年,华城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073万元,其中税收8964万元。

第一产业

华城镇粮食作物以水稻、薯类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茶、水果、蔬菜等。水果品种主要有荔枝、阳桃龙眼等。建有油茶基地、果蔬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禽畜养殖基地、豆制品深加工基地,办有养猪协会、果树协会、亮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提升农产品商品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和辐射农户,增加农民收入。

截至2025年3月,华城镇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原本大小不一、零散分布的小田,整合为能够连片耕作的高标准农田。通过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华城镇预计2025年累计完成1万亩连片耕地集约流转,新增两个“千亩方”、5个“百亩方”,新增耕地流入1000亩。以兴中村为典型,为改变现状,兴中村抓住“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契机,经过整治,原本3000多块零散“小田”变为近1000亩集中连片良田。这些土地统一承包给梅州市智农科技有限公司种植毛毛豆,亩产达1500斤,亩产值4500元。村民不仅能拿到每亩500元的土地租金,还能在种植基地打工,每天收入至少110元,村集体也有每亩50元的管理费收入。

第二产业

华城镇是五华县县工业卫星镇之一。乡镇企业以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镇有建筑工程公司,各村均有建筑队,有项目经理46人,工程队200多个,其中省批准的建筑企业3家,业务遍及省内外。全镇从事运输业150多户,其中黄厦车队,拥有客车、货车、小车20多辆。商业服务主要以粮食、饲料、雪茄、建材、化肥、五金交电等专业批发为主,餐饮、酒楼等业随之迅速发展。境内1995年建成的惠州西湖大酒店、西湖商贸城、西湖批发市场,成为全县最具规模和特色的饮服企业。同时,在禾岭、朱坑岗设立工业园区,环兴电力器材公司等一批企业已落户经营。2000年,全镇有各类企业1880家,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3.23亿元,农业产值1.03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2.63亿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3490元。

截至2021年,华城镇有工业企业42个,规模以上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

第三产业

2025年5月1日至5月5日,华城镇连续5天共举行11场表演活动。其中非遗表演6场,综合文艺表演5场。华城镇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产品发布会、文旅活动植入广告宣传等方式,多层次地推动华城镇文旅品牌和特色产品的传播与推广。

华城镇黄埔村是清代武状元李威光的故乡。截至2025年7月,该村通过“挖宝”行动,修缮李威光故居、挖掘状元文化内涵,打造相关配套设施,以状元文化振兴来推动文旅产业迅速发展。几乎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高峰期人流量一天达2000多人。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1年末,华城镇有完小7所、初级中学4所、高完中1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20个教学点,民办文武学校1所。有教职工1400多人,中小学生2.35万人。位于紫金山南麓的百年老校五华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桃李满天下,历年高考均为国家输送大批人才。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华城镇有华城、新桥两个卫生院2个,卫生站56个,以及众多私人门诊所站构成了华城镇群众医疗卫生的服务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媒体

截至2011年末,华城镇境内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各种光缆、电缆贯穿各村,全镇已普及程控电话、宽带有线网络也已步入农村家庭。

文化

截至2011年末,华城镇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7个。文化艺术2009年,编写《古镇华城》一书,创作《我爱古镇华城》之歌。

交通

华城镇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公路、205国道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228省道南北贯通连接五华县城,是梅州市沟通珠三角地区的咽喉要道。广梅汕铁路在华城设立中转站,已建成货运场和客运场。梅河高速公路在华城有出口。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自然村通公路。

2024年9月,位于华城镇的高铁五华高铁站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5年3月12日,五华高铁站共发送旅客206118人次,下车旅客213833人次,日均停靠列车达到32趟。

人文

民俗活动

华城镇民俗活动有山歌醮会、中秋节赛灯、“上巳节”庙会、老子庙会等。

地方美食

酿豆腐

酿豆腐是一道客家风味传统名菜,据说源于中原饺子,因南方少麦,客家人便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制作材料需要豆腐、大葱、猪肉等,汤汁醇厚,口味鲜美,广受欢迎。

新桥腐竹

新桥腐竹产自新桥地区的“金黄色”腐竹产品,选用当地天然矿泉水和的黄豆,进行深加工精制而成,质纯、无杂、味鲜、不放添加剂,做法多样,食之清香爽口。

碱水粽

碱水粽是华城人端午节必吃的美食。将布荆草烧成灰加水,用布滤成干净的黄橙色的灰水后,加之于糯米上。粽子煮好后呈金黄色,吃粽子的时候再沾蜜蜂属白糖,粽子渗着布荆草和竹叶的清香,和着糖油入嘴,糯米软而香甜,滑而不腻,带有淡淡的植物芳香。

炸猪肉

炸猪肉的主要材料是肥瘦搭配的“前上肉”或者五花肉,将腌制好的猪肉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控油即可。将制作好的炸猪肉搭配酸甜可口的客家腌咸菜,焖煮至炸猪肉软绵,入口即化,又一道客家风味的咸菜焖炸猪肉出锅了。

酿腐衣

酿腐衣是华城逢年过节、婚宴喜庆的保留菜式,包含着如意吉祥的祝愿。制作好的酿腐衣、酿西丽香气扑鼻,一入口,外酥内软,食而不腻。酿腐衣的主要材料就是猪肉和腐衣纸。腐衣纸是用优质的黄豆做成,呈半透明状,用来包裹肉馅。用调制好的甘薯淀粉水,均匀地抹在腐衣纸上,并将准备好的肉馅铺在腐衣纸的一边,然后将腐衣纸裹住肉馅,卷成圆柱形。

酿西利

酿西利是华城逢年过节、婚宴喜庆的保留菜式,包含着如意吉祥的祝愿。制作好的酿西丽香气扑鼻,一入口,外酥内软,食而不腻。酿西利以肉类和贝类为载体相互作用,将泡发的西利剁碎,混合比较瘦的肉馅,用手捏成圆形或椭圆形状,既有猪肉又有海鲜,升华了食物本身的味道。

酿粄

酿粄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带有中原气息的外形加上南方糯米所制外皮,体现了客家人对南北方饮食文化的融合,是客家地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小吃。“酿”是客家方言,是塞、包的意思,馅料可以自由发挥,可荤可素,软糯可口。

细核荔枝

细核荔枝为五华县传统农家品种,主产区华城、安流镇、锡坑和益塘水库,6月底至7月中旬成熟,果皮淡红色,龟裂片小,呈锥状凸不平起,核极小或仅有痕,果肉肥厚、爽脆、味甜,剥壳裹纸而不湿,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7.5—21%,可食部分占全果重量的73.5—79.3%。

文物古迹

华城镇,一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中国足球之乡、竹马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南越王赵佗曾筑行宫“长乐台遗址”于华城镇。华城镇内文物古迹众多,有狮雄山秦汉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狮雄山古塔、长乐学宫、状元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福寿庵、东征军政治部旧址等一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狮雄山秦汉遗址

狮雄山秦汉遗址位于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南山山岗上,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一千多年前,狮雄山周边四面湖泊,为岐岭、潭下、乌陂三条河流合口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风水宝地,所以古人都选择这里建设城池和宝塔。狮雄山古塔是嘉应州(今梅州市)较有名的古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1989年6月,狮雄山建筑遗址被公布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7月入选为广东省首批大遗址保护名单;2011年8月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八大遗址”之一。2012年3月26日,在狮雄山举办“中国南方区域考古高峰论坛”现场会,确定了狮雄山秦汉建筑群大遗址为“秦汉城址”(即:为南越国早期一赵佗的城址)。2019年,狮雄山秦汉遗址正式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乐学宫

长乐学宫座落在华城镇城镇村十字街东,始建于明代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正德年间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水灾后重建。1994年重修大成殿,按中国传统风格建造,排列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是当年嘉应州(今梅州市)规模最宏伟的学府之一,又是清代状元、榜眼孕育之地。1925年3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等率领的东征军主力第一团曾驻“长乐学宫”,组织开展五华革命运动,打击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组建五华县民主革命政府,并在长乐学宫向广大民众宣传革命道理。1984年10月公布为五华县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征军政治部旧址

东征军政治部旧址为黄陂宗圣祠(曾氏祖祠),位于华城十字街石柱塘北边,是座清末建筑,为客家常见的上五下五三栋进深结构,灰墙瓦顶,生石灰地板,石砖天井,门首和上厅左右正面墙上,嵌有人物故事石浮雕。1994年被列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华城镇充分利用红色革命历史和宗祠文化,结合周恩来东征革命历史,布展了东征军革命历史(五华)展示馆、曾氏家训、教育典故等内容,将此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讲堂。

状元故居

状元故居位于华城镇黄埔村下四角楼,由李威光祖父李绍纪等建于清康熙。在2010年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于2019年设立了以武状元李威光与武举制度为主题的历史陈列馆,建设了状元故居游客服务中心,是华城镇为打造状元品牌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李威光(1735-1795年),梅州地区唯一的科举状元,一生精于海战,屡平海寇,抗倭保台,诰封四世武功将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茶戏

五华县采茶戏亦称“粤东采茶戏”,主要分布在五华县的华城镇、岐岭镇长布镇潭下镇等地。据《五华县志》记载,五华采茶戏大约在清代乾、嘉年间从江西赣南九龙山传入,在粤东地区广泛传播并在五华生根、开花、结果,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五华采茶戏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借鉴合唱、伴唱等配合形式。其瑞安鼓词、念白皆以通俗易懂的客家方言为标准,以五字句、七字句较多,也有三字句、八字句和九字句,随剧情、人物性格不同有相应的变化。采茶戏的伴奏乐器以高音二胡为主,还有扬琴琵琶高胡板胡、笛子等,适当时更会加如西洋乐器等。五华采茶戏的表演内容源于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演时载歌载舞、诙谐逗趣,表演动作有扇花、手巾花、高步、矮步、蹲步、碎步、云手、搓手等,其中“云手”正是从茶农劳动时的动作演变而来,象征炒茶、筛茶,别具一番风味。表演内容有传统戏和新创茶剧二类,传统戏多为反映纯朴爱情故事,以及弘扬传统社会道德、劝解人们向善等内容,如《补皮鞋》《俏妹子》《吹鼓手招亲》《卖杂货》等剧目。新创采茶剧目主要是近年来根据历史人物和身边故事创作的新剧目,体现了人们生活中真、善、美,有《乌云下的歌声》《茶山雾蒙蒙》《竹马路弯弯》等剧目。2009年,五华采茶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竹马舞

五华县竹马舞历史悠久。据《五华县志》记载,竹马舞起源于唐代江浙一带,明末清初传入梅州市五华县北部,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五华竹马舞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原新桥镇(现并入华城),竹马舞代代相传。竹马舞表演道具除竹马外,还有舆车、幌伞、鲤鱼灯、鸡灯等。音乐曲谱为汉族民间小调,配以元宵节观灯为主要内容的歌词。如“正月里来是新年,弦箫鼓乐闹连连,普天欢庆元宵节,家家结彩又张灯”(新年调);“龙灯凤灯高三层,层层镶有七盏灯,金龙金狮玉麒麟,百鸟朝凤舞翩跹”(观灯调)。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竹马郎穿袍骑竹马,竹马娘摇扇坐舆车,全体演员载歌载舞,表演中不断变换队形。2007年,竹马舞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君祠

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老君祠,坐落于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陶峰艮,始建于清末民初,供奉的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黄埔村之所以建老君祠,是因为这个村90%以上为李姓人家,他们把老子尊为立姓始祖,认定他创始道教,是李姓的世代光耀,所以特别设庙奉拜,而且把建坛的农历四月二十,定为每年举行庙会的日期,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表敬奉的虔诚。建国后,老君祠被毁,庙会停办。改革开放后,在旅台、港同胞和热心公益贤士的倡议捐资下,于1983年在原址重建了一座约100平方米的祠坛,供信士奉拜。后信众逐增,又由旅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本地实业家踊跃捐资,把祠坛扩建到400平方米,并在祠外开辟了停车场所等设施,把通往祠坛的道路扩建成硬底化的汽车道,同时按原期举行庙会。到2002年以后,每年参加庙会人数达2000人以上,“老君法符”销售近万张。2008年,该祠立项“申遗”,获准为“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后,当地群众及有关部门更加积极筹建该祠的完善事宜,并紧密地与已获准的“李状元故居”文物保护单位珠联璧合,组成旅游参观的一个亮点。

风景名胜

状元公园

状元公园地处华城镇维新村,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把客家谚语、历史人文等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气息融入公园规划建设中,倾力打造“秦风客韵,南越风情”文化休闲公园,建设有南狮广场、围龙回廊、赵佗雕像、活力休闲带等系列配套设施。

家训馆

雁明书屋前身为周氏私塾,后来学校改制后成为周氏宗祠,2015年改建成华城人文历史陈列馆,2020年初布展了家训馆,旨在弘扬中华好家风、弘扬客家精神。家训馆共有2个展厅,面积约为40㎡,展示内容包含客家迁徙历史、客家祖训、华城姓氏歌、姓氏家训及家训经典书籍和名言等。其中,华城姓氏歌涵盖了华城镇主要姓氏约60个,各姓氏家训木雕共70余制块,集中展示了最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各个姓氏优秀家训家规,内容涉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八德”文化,对于当下“学家训,立家规,树家风”的文明实践有着重要的范导意义。

华城家风馆

华城家风馆位于华城镇城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钟家祠内,钟氏宗祠始建于明朝,2017年完成重建,建筑为客家常见的上五下五三进深的结构,民国时期曾设县中国国民党党部、五华日报社,解放后曾设华城农业中学、华城镇招待所等,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2020年初,华城镇党委、政府完成家风馆布展。

天池古寺

天池寺坐落于古循州府(今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秦南越王赵佗勃兴之地),地处新桥最高山顶平风台,因高山涌泉而得名。天池古寺曾与韶关南华禅寺光孝寺并列为广东省三大古寺之一,古寺始建于晋朝年间(公元358),至今已有1650余年。兴盛于唐初,最鼎盛之时出家僧众多达200余人。“文革”期间古寺被毁,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场森林火灾把寺院周围延绵上百公里的原始生态森林一扫而光。古寺也仅有房舍两间。2012年,在释戒正师父带领下,由五华县人民政府批准重修天池寺

著名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华城镇.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华城镇人民政府关于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的公告.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遇见五华 寻梦长乐.梅州市人民政府.2025-07-31

县情概览.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五华县人民政府.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关于《梅州市五华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华城镇单元)》的公示 .五华县华城镇人民政府.2025-07-31

近2000亩!华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用地整理项目(河子口村)正式启动.今日头条.2025-07-31

五华县华城镇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老县城蝶变焕发新活力.梅州市人民政府.2025-07-31

春耕备耕忙 播种新希望.今日头条.2025-07-31

荒地生金,田垄间藏着乡村振兴密码 .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人民政府.2025-07-31

文旅为媒邀四方客,五华华城“五一”假期人气旺、活力足.今日头条.2025-07-31

党建引领新风貌 干群共建和美村.梅州市人民政府.2025-07-31

开通运营半年,梅龙高铁五华站“金”彩铺展迎宾客.今日头条.2025-07-31

梅州五华乡村游精品线路② 丨 状元福地·古邑新城:华城镇.网易.2025-07-31

细核荔枝.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采茶戏 .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五华县采茶戏传承保护中心.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竹马舞.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竹马长乐韵,古调舞新曲.今日头条.2025-07-31

五华“非遗”保护单位———老君祠.梅州网 .2025-07-31

天池古寺.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李威光.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郭明 .五华县人民政府.2025-07-31

梁德成五朝元老张均浪全国射手.新浪体育.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