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混迹三国

飞卢网作者姜子牙创作的一本历史穿越题材小说。

基本信息

书籍作者:姜尚

写作进程:连载

作品大类:历史军事

内容简介

“真爱相随,荣宠不惊,坐看亭前花开花落;胸襟飘逸,去留随意,静观天边云卷云舒”,天涯任飘零,醉卧青山荫,万般情缘只待风歇雨停。

在家娇生惯养的少年吴晨,在一次三国时空旅行中偶然结识了许多个性古怪的朋友,从此掀开了一幕幕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三国战争。

背景资料

马超

马超(字孟起)是个历史人物,既然是人,那么就有自己的缺点,有自己的悲哀,但最令人感叹的是,他是一个失败的历史人物,这就注定了他在后世还被一些人唾骂。

?《三国志·蜀传·马超传》,“正旦,种上寿於超,超搥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捶胸吐血,这是怎样的悲哀与愧疚?深深的愧疚,嗜心的愧疚,百身莫赎的愧疚。

马超一生可谓悲凉之极,西凉马家经历过三次灭门之祸,第一次是韩遂,第二次是曹操,第三次是张鲁。张鲁将马超最爱的小儿子马秋折断脖颈,从城墙上掷下。“他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益鸟,从天空笔直的坠下,重重的摔在地上,向外凸出的双眼,还残留着生前的恐惧和无助,泪水,还停留在苍白的脸颊……”

对于马超后半生,典籍描写的不多,但还是有一些。据《三国志·蜀传·彭传》,“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於是收羕付有司。”

论诸葛亮(上)

诸葛亮的祖先原先姓葛,他的近代祖先是诸城县的葛家。诸城县葛家迁居到别的郡县,喜欢自称“诸葛”。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过太山郡的郡丞,也就是太守的副手,诸葛亮在徐州琅邪郡渡过了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初平四年,诸葛病死,当时诸葛亮14岁。而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的一个朋友刘表荆州市缺人手,邀请诸葛玄来帮忙,诸葛亮一家从徐州琅邪郡迁居到了扬州豫章郡,诸葛玄受刘表任命,当过很短一段时间的豫章太守,时间是初平五年。所以曹操屠戮徐州市时,诸葛亮不在徐州,理论上诸葛亮和曹操没有仇恨。但没过多久,朝廷就派了一位叫朱皓的人担任豫章知府,时间在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诸葛玄失了工作,就去了襄阳市闲住,不久,病死。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失了依靠,作了农夫,在荆州南阳郡一个叫邓州市的地方住了下来,邓县的故城叫“隆中”,位于襄阳西二十里处。而豫章太守朱皓也没当多长时间就被从徐州窜来的笮融杀了,随后笮融又被扬州市刺史刘繇击溃,死在山中。

《河北乱相》废稿

按时间顺序,吴晨在河北时,于禁刘备博望坡遗址大战一场,因此《河北乱相》,想以刘备和吴晨为双主线,只是第八十六章,很多读者都说跳跃性太大,所以这一章原先半章作废(当然还有地理因素的原因,本想有沮鹄写起,写河北的乱相,只是邯郸在邺城遗址的东北面,渡黄河后先到邺县后到邯郸,书中的地理方位有错,所以不得不作废)。

答Upon112书友问

Upon112:姜兄,可好。文章写的越来越精彩,但感觉总缺少什么?以前有点看不透,总算有点眉目:原来是缺少快意江湖,文章里虽然提到补天阁等种种江湖组织,但文章依然没有形成自己武功体系,描写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李典马超庞德乃至韦端魏讽等,无论是绝顶高手还是二流人物,讲他们的武功往往语焉不详,一笔带过,难道这些知名人物用的都是蛮力?没有武功心法?当然不需要所有人的武功都有门派,但象德阳乡主,夏侯氏完全可以给予某种武功心法来点缀战场的激烈,陪衬吴晨,赢天等的高低,不知翟星卖秘籍卖到哪里去了?一点意见.

Upon112:上次可能讲的太尖锐,不过不在战争中描写人物的成长是一个损失,而各种人物没有自己的绝技也是一种损失.

姜子牙:我是明白upon112老兄的意见。写三国的确是有武侠化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些年写书的经历,被骂的主要原因也是将三国武侠化,因此这些武功体系非不能为,而是不可以为。《混迹》的写作前期,的确是有将每个武将的必杀或者各人的特长武功“形式化”或“名目化”的想法,但书评中的杂音,让我意识到“武侠化”的三国还是有许多人不能接受。

三国武侠化也有很长的时期,最早应该出现在评话阶段。评话中,赵云的枪法就有了名目,还记得叫“百鸟朝凤”枪,名字很好听,但觉得不大气。因此写《混迹》初期,也给赵云的武功起过名字,第一部中,翟星卖武功秘籍提到的秘籍名称,应该就是当初思路的残余。但这条路不好走,也不一定能走的通,所以才有了重视招数的具体效果,以及用景物、声音、环境、音响等等侧面描写武将单打的方式。毕竟“有”招数名称,还是会落实到如何进击对手的具体描述中,不明写招数名称,而实写招数效果,是自认为比较好的方式。

荀悦仲长统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朝代。前后汉四百余年,除了汉朝初建、王莽执政,以及刘宏时期的聊聊数次战争之外,汉朝始终保持了对外的高压态势。即便是在汉帝国末期,诸侯纷起、天下三分之际,天下三分的各代表人物曹操、诸葛亮、孙权陆逊等人依旧延续了汉朝的这一强势姿态,因此后来的史学家感叹“(独)汉以僵(同强)亡”。

如此强大的一个帝国,为什么会在短短二十余年内分崩离析、土崩瓦解,这是当时汉帝国的士族人士始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其间涌现出了许多独到的思想和著名的人物,荀悦仲长统就是其中的两个代表性人物。

荀悦是东汉末年颖川名士,曹操最为重要的谋士荀彧的堂兄。灵帝年间的“党之祸”,颖川成为重灾区,荀氏一族也在牵连范围之内,因此早年的荀悦得以以平民的身份游历民间,体察民生疾苦,所以荀悦的社会主义更切重于儒家的“仁”“义”思想,进而由儒家的伦理规范和“时移世易”的通变思想,演化出了一整套的治国理论。

目录

第一部 少年不识愁滋味[分卷阅读]

本卷共88727字

• 第一章 有朋自远方来

• 第二章 奸商本色

• 第三章 苦海无边

• 第四章 千穿万穿

• 第五章 夜色撩人

• 第六章 五胜五败

• 第七章 鹰声初啼

• 第八章 天下三分

• 第九章 家门主

• 第十章 迷死人不赔命

• 第十一章 荆州少主

• 第十二章 三英战奸商

• 第十三章 锥心的痛

混迹三国第二部 武威郡大雪[分卷阅读]

本卷共539845字

• 第一章 曙光引道

• 第二章 体外的平衡

• 第三章 牛刀小试

• 第四章 遭遇情痴

• 第五章 南阳诸葛

• 第六章 隆中对

• 第七章 结伴而行

• 第八章 长安恶女

• 第九章 恶人恶磨

• 第十章 千里逃亡

• 第十一章 奸商重现

• 第十二章 安定安定

• 第十三章 粮食之战

• 第十四章 安定归心

• 第十五章 磨刀霍霍

• 第十六章 天灾人祸

• 第十七章 绝世猛将

• 第十八章 挑拨离间

• 第十九章 兵起安定

• 第二十章 兵不血刃

• 第二十一章 文臣之力

• 第二十二章 开门三件事

• 第二十三章 祸福相依

• 第二十四章 两百军棍

• 第二十五章 龙战于野

• 第二十六章 三人成虎

• 第二十七章 兵者诡道

• 第二十八章 饮马血战(上)

• 第二十九章 饮马血战(中)

• 第三十章 饮马血战 (下)

• 第三十一章 舌灿莲花 (上)

• 第三十二章 舌灿莲花 (中)

• 第三十三章 舌灿莲花 (下)

• 第三十四章 人尽其才

• 第三十五章 玄阴九变

• 第三十六章 凉州不凉

• 第三十七章 冤家聚首

• 第三十八章 毒蛇出洞

• 第三十九章 功亏一

• 第四十章 敲山震虎

• 第四十一章 狼行天涯

• 第四十二章 醉翁之意

• 第四十三章 花现昌平

• 第四十四章 声东击西

• 第四十五章 同病相怜

• 第四十六章 今日之日

• 第四十七章 方天画戟乌鸦

• 第四十八章 水漫陈仓(上)

• 第四十九章 水漫陈仓(下)

• 第五十章 以退为进

• 第五十一章 一见钟情

• 第五十二章 一桃三士

• 第五十三章 亢龙无悔

• 第五十四章 水淹三军

• 第五十五章 淫雨漏屋

• 第五十六章 一渡渭河

• 第五十七章 战神咆哮

• 第五十八章 火烧汤峪

• 第五十九章 二渡渭水

• 第六十章 渭南之战

• 第六十一章 痛失股肱(上)

• 第六十二章 痛失股肱(下)

• 第六十三章 火烧泫中谷

• 第六十四章 不知怨

• 第六十五章 口蜜腹剑

• 第六十六章 其次伐交

• 第六十七章 突如其来

• 第六十八章 舔犊情深

• 第六十九章 相见争如不见

• 第七十章 萧萧斑马鸣

• 第七十一章 凉州好大雪

混迹三国第三部 雍州风云[分卷阅读]

本卷共1057273字

• 第一章 沮水之战

• 第二章 妖女初现 (上)

• 第三章 妖女初现(下)

• 第四章 冀州来客

• 第五章 有子长舌利如剑

• 第六章 意冷心灰

• 第七章 嗟,来食

• 第八章 兵贵因敌

• 第九章 借尸还魂

• 第十章 惟心所使

• 第十一章 南向方略

• 第十二章 饮马黄河

• 第十三章 欲将心事付瑶琴

• 第十四章 出使匈奴

• 第十五章 高崖之战

• 第十六章 他乡故旧

• 第十七章 攻心为上

• 第十八章 行路难

• 第十九章 扑朔迷离

• 第二十章 恶战连天

• 第二十一章 摧锋正锐

• 第二十二章 纵跃千里

• 第二十三章 弱水之城(上)

• 第二十四章 弱水之城(下)

• 第二十五章 绝世名将

• 第二十六章 立威天下

• 第二十七章 有女名蔡文姬

• 第二十八章 胡笳十八拍

• 第二十九章 女人花(上)

• 第三十章 女人花(下)

• 第三十一章 纵深出击

• 第三十二章 暗渡陈仓

• 第三十三章 将计就计

• 第三十四章 谁与争锋(上)

• 第三十五章 谁与争锋(下)

• 第三十六章 家贼难防

• 第三十七章 苍然满渭河平原(上)

• 第三十八章 苍然满关中(下)

• 第三十九章 眉城之战(上)

• 第四十章 眉城之战(下)

• 第四十一章 文姬归汉(上)

• 第四十二章 文姬归汉(下)

• 第四十三章 似是故人来

• 第四十四章 信使交驰(上)

• 第四十五章 信使交驰(下)

• 第四十六章 莽苍踏雪行(上)

• 第四十七章 莽苍踏雪行(下)

• 第四十八章 闪击河东

• 第四十九章 单于夜遁逃(上)

• 第五十章单于夜遁逃(下)

• 第五十二章水大战(上)

• 第五十三章涑水大战(下)

• 第五十四章有所求

• 第五十五章 不如归去

• 第五十六章 云起雍州

• 第五十七章 意外之变

• 第五十八章 弘农之战(上)

• 第五十九章 弘农之战(中)

• 第六十章 弘农之战(下)

• 第六十一章 指挥楚汉如旋蓬(上)

• 第六十二章 指挥楚汉如旋蓬(中)

• 第六十三章 指挥楚汉如旋蓬(下)

• 第六十四章 归去来(上)

• 第六十伍章 归去来(下)

• 第六十六章 火烧曹阳

• 第六十七章 清水之战(上)

• 第六十八章 清水之战(下)

• 第六十九章 惊悉内奸

• 第七十章 穷极则变(上)

• 第七十一章 穷极则变(下)

• 第七十二章 无间入有隙(上)

• 第七十三章 无间入有隙(中)

• 第七十四章 无间入有隙(下)

• 第七十五章 百计退敌

• 第七十六章 河上死斗(上)

• 第七十七章 河上死斗(下)

• 第七十八章 江山如画(上)

• 第七十九章 江山如画(中)

• 第八十章 江山如画(下)

• 第八十一章 两渡南洛河(上)

• 第八十二章 两渡洛水(下)

• 第八十三章 天下英雄莫敢当(上)

• 第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莫敢当(下)

• 第八十五章 潜流汹涌(上)

• 第八十六章 潜流汹涌(下)

• 第八十七章 初到贵地(上)

• 第八十八章 初到贵地(下)

• 第八十九章 河北乱相(上)

• 第九十章 河北乱相(中)

• 第九十一章 河北乱相(下)

• 第九十二章 邺城遗址使者(上)

• 第九十三章 邺城使者(中)

• 第九十四章 邺城使者(下)

• 第九十五章 反客为主(上)

• 第九十六章 反客为主(中)

• 第九十七章 反客为主(下)

• 第九十八章 用心良苦(上)

• 第九十九章 用心良苦(下)

• 第一百章 峰回路转(上)

• 第一百零一章 峰回路转(下)

• 第一百零二章 大战邺城(上)

• 第一百零三章 邺城大战(中)

• 第一百零四章 大战邺城(下)

• 第一百零五章 梁父吟(上)

• 第一百零六章 梁父吟(下)

• 第一百零七章 携民渡漳(上)

• 第一百零八章 携民渡漳(下)

• 第一百零九章 别了,乌鸦嘴

• 第一百一十章 愿为西南风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螳螂捕蝉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谁为黄雀(上)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谁为黄雀(下)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风雨如晦(上)

• 第一百一十六章 风雨如晦(下)

• 第一百二十七章 鸡鸣不已

• 第一百二十八章 马跃檀溪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镜山庄

• 第一百三十章 六月债 还得快

• 第一百三十一章 风起陇西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历史之战

• 第一百三十三 人言可畏(上)

作品人物

骨灰级书法爱好者钟繇

钟繇是今天流行的楷书的创始者,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铄,而卫夫人学自钟繇。这样算起来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看到一本名为《混迹三国》的闲书,上面也谈到钟繇,说他是个文武全才,文的方面,他精通历史学、易学、书法;武的方面主要是学习兵法和剑法,他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

我不由吓了一跳,在我印象里的一直是文弱书生的钟繇,几时修成了这一指禅功?莫不是现代的释海灯也要认钟繇为祖师爷吧!

马超的堂弟马岱与钟繇那一战,被后人评为三国战史上实力最为悬殊的一战:“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钟繇出马答话。岱使宝刀一口,与繇交战。不一合,繇大败奔走。”

后人评:“对付钟繇这号只会白纸上写黑字的还用宝刀,太夸张了吧!”

如果钟繇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虽然不能洞穿马岱的宝刀,那至少在武艺上并非等闲之辈,不至于与马岱只斗得一个回合吧。

其实,真实的情形是,史上记载钟繇指力洞穿棉被,是他学书三十余年,每天夜晚在被子上不间断练字的结果。

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籍,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练习书法,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时间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就蹲在地上写字。晚上睡觉,就用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给划了个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上厕所,竟忘记了出来。

钟繇在学习书法入迷忘我,堪称骨灰级书法爱好者,还有一事更能证明。

青年时期,钟繇就与后来的领导――曹操因为共同的书法爱好走到了一起,那时经常出席书法学术讨论会的还有邯郸淳韦诞孙楚关枇杷等书法迷。

有一天,钟繇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擅长制墨的先生(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大概很怕钟繇借了不还他,也有可能是怕钟繇的书法超过他,总之,任钟繇死磨硬缠都坚决不借。

钟繇很生气,他把胸脯擂得咚咚响,一直擂了三天,擂得胸前青一块紫一块,还呕了一大滩血,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在练大力神功,准备去跑江湖卖狗皮膏药,这韦诞也够狠心,全不为钟繇的“苦肉计”所动,硬是没给他看。钟繇却因为“表演”太投入,把自己擂得奄奄一息,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才活过来。钟繇算是得了心病,发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的秘诀。

这差不多为韦诞做了一个广告,谁都知道韦诞手中有一本练书法的秘籍,以致于后来韦诞的墓真的被盗了。

但韦诞比钟繇晚死了二十年,钟繇是不可能亲自去盗的,但是由于他发下的那个誓言,后人还是一口咬定盗墓的事情是钟繇指使的,这可真是冤枉了钟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