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恋爱后遗症

恋爱后遗症:指人在恋爱中养成的习惯,在恋爱结束后,仍然不能改变自己言行的一种特征。

定义概况

在恋爱中习惯了对方的味道,习惯了对方的关怀,习惯了对方的疼惜,回忆满满都是爱情气息的习惯。

恋爱是一场代价不菲的消费——你可以不花分文,但却不能不支付青春、梦想以及储备多年的内力和纯情;末了,还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件“商品”。这样的消费次数多了,问题可能就来了。

爱情是美好的,像阳光灿烂,也像花瓣纷飞;恋爱的感觉更加美好,像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完成一场轮回;那么,多次恋爱好不好呢?没有标准答案,关键要看久经沙场的心灵是否健康依然。

主要影响

爱意影响判断。伦敦大学神经美学教授泽米尔·扎基设计一项实验,给志愿者观看他们爱人或“仇人”的照片,然后借助磁共振成像仪器扫描他们的脑部。

结果显示,观看爱人照片时,研究对象大脑中负责判断和推理的前额叶皮层活跃度降低。这意味着他们对对方不再怀疑或持批评态度。而观看“仇人”照片时,大脑前额叶皮层变得活跃。

“当你看到热爱对象时,固然大脑的某些区域变得活跃,但一个更大区域变得不活跃”,不过,恋爱中的人依然能够作出生活中的大多数决策,比如达成一项交易或是换一家抵押机构。

研究还显示,恋爱中的人大脑中多巴胺处于较高水平,而血清素分泌减少。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奖赏”化学物质。人在获得奖赏时,多巴胺水平快速升高,随后迅速回落。先前研究显示,毒品同样会让大脑释放多巴胺,传递出兴奋和开心的信号。

主要症状

味觉失真

爱情像甘蔗,越嚼越没味。把爱情当作一种投资,希望能够收放自如,实在是对人类理性的绝对依赖所致。但事实上,帮助人们达至幸福彼岸的,除了理性之舟以外,更多还得仰靠于感性的海水。

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比较好地进行多次恋爱之后的感觉统合:即使几番“出海”已经使我们熟谙理性的驾驭技术了,我们仍然可以在感性的波浪中体会每时每刻都不相同的爱情韵味。至于“越嚼越没味”,乃是爱情的“感觉阈限”升高了的缘故——就如我们连连吃糖,最后放进嘴里的糖果肯定没有前面的感觉甜一样。

视觉失真

情人总是老得好。爱情有很多类型,自恋型的爱情里,自恋一方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对于对方的性格与需求却毫不关心。而且,恋爱经历越多,自恋倾向就会越严重。

他们或者她们会自动加工一个理想情人的模型出来,其上融合所有前任情侣的各项优点,并且等待下一任的补充。自恋的爱情很难有满足的一天,因此主角必然得时时更换场景、服装、道具乃至搭档,以满足不断攀升的自恋需求。

怀疑一切

打倒一切。对待恋爱关系的态度让人想起心理学上说的“共生”——婴儿出生2周以后,需要一段与母亲完全一体的存在过程,这个过程中,婴儿不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的,而是极度依赖母亲的,所以不能忍受这种共生关系的消失或是母亲的离去。

同样,爱情关系也有可能出现“共生”式的依赖—— 一方主动结束爱情关系,另一方则因为爱情的消失而感觉自身的懦弱、微小甚至不存在,继而怀疑一切。

这种关系其实是病态的,因为它停留在孩童阶段;同样,这种关系的结束之所以会让亚非怀疑一切,是因为她的不自信。因为不自信,所以不能信别人,也不能相信爱情,所以多次恋爱对于她来讲,伤害多过浪漫。

来去匆匆

爱情泛滥成灾,却又滴水不留。爱是一场心与心的运动,发动起来总是需要一些元气。太过随意,其实是在爱情国度中自我放逐。这类看似潇洒的“流放者”的潜意识里,其实存在某些自责自罪的念头,比如认为某一段感情的结束是自己的错,认为自己不够坚定、不够成熟、不够忠诚,所以“活该”不能稳定地去爱。

同时,这些念头又容易让他们产生过强的自我保护欲,觉得与其执著于一份感情而受伤,倒不如自始至终采取放纵的态度。此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也是造成爱得越多越没有爱、越不会爱的重要原因。

主要观点

其实,爱情有的时候真的是会重复发生的,它可以多次开花,却不能每次结果。

对于热爱生活的我们来说,恋爱几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减轻一次次恋爱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将“后遗症”变成爱情的馈赠,如何让这些馈赠使我们成熟——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相关内容

宋慧乔自曝有恋爱“后遗症”:

宋慧乔自曝有恋爱“后遗症”:结婚很难,宋慧乔谈及对自己真实个性是“说话很直”、“稍微木讷”、“一点都不可爱”;她还透露自己有恋爱“后遗症”,“如果,他让我失望在先,我会很受伤。”宋慧乔透露自己的恋爱“后遗症”,“和男朋友分手有两种。

如果,他让我失望在先,我会很受伤。然后,一旦分手,就会毫不留恋,也不会再想。但是,也有另一种状况。也没有谁对不起谁,谁让谁失望,只是,时机不对,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这种时候,恋情只会让双方疲惫,最终不得不分开。这样的恋情,留给我的,不是恋爱后遗症,更多的是一种遗憾……更有余韵,让人难以忘怀。”

参考资料

宋慧乔自曝有恋爱“后遗症”:结婚很难.新浪.201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