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眼球穿孔伤

眼球穿孔伤(perforating injury of eyeball),别名眼球穿通伤,是由锐器的刺入、切割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是“由外向内”的致伤机制,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属于眼外伤的一种。根据伤口的部位可将其分为3类:角膜穿孔伤、角巩膜穿孔伤、巩膜穿孔伤。

眼球穿孔伤原因最多见于铁棍、拳击伤、硬柴、土块等。其次为爆炸伤,雷管炸伤,刀伤。该病临床表现为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眼内液体流失、锐利物进入眼内。巩膜或角膜全层裂伤;严重的结膜下出血,常累及360°球结膜,通常呈球形;与对侧眼相比,前房加深或变浅;瞳孔变形;虹膜透照缺损;前房内有晶体皮质;晶体内有异物的伤道;眼球运动受限,朝向破裂方向受限最明显;可有眼内容物脱出。治疗原则包括:清创缝合伤口,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必要瘟疫二期手术。

眼球穿孔伤预防措施为家中一些锐器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安全地方,教育儿童不要拿锐器玩耍,还应做好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加强防护措施等。

病因

眼球穿孔伤原因最多见于铁棍、拳击伤、硬柴、土块等。其次为爆炸伤,雷管炸伤,刀伤。如果眼本身组织脆弱、如RK手术后,高度近视眼等在同样致伤因素作用下更易破碎。

临床表现

眼球穿孔伤根据伤口的部位可将其分为3类:角膜穿孔伤、角巩膜穿孔伤、巩膜穿孔伤。

1.角膜穿孔伤:其较常见。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

①单纯性:角膜伤口较小且规则,常自行闭合,无虹膜嵌顿。

②复杂性:伤口大,不规则,常有虹膜脱出及嵌顿,前房变浅,可伴有晶状体破裂及白内障或眼后段损伤。有明显的眼痛、流泪和视力下降。

2.角巩膜穿孔伤:伤口累及角膜和巩膜,可引起虹膜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损伤、脱出,以及眼内出血,伴有明显眼痛和刺激症状,视力明显下降。

3.巩膜穿孔伤:较小的巩膜伤口容易忽略,伤口表面仅见结膜下出血。大的伤口常伴有脉络膜、玻璃体和视网膜的损伤及出血,预后差。

并发症

1.外伤性感染性化脓性葡萄膜炎(traumatic infectious endophthalmitis):其是眼外伤严重的并发症。不伴眼内异物的开放性眼外伤后眼内炎发生率为3.1%~11.9%;如果合并眼内异物则更高,为3.8%~48.1%。导致外伤性眼内炎的病原体与其他眼内炎(如内眼手术后眼内炎等)不完全相同。革兰氏阳性菌占绝大多数(如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阴性菌次之(如假单胞菌属),真菌性眼内炎较少。发生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外伤类型、是否有眼内异物存留、受伤后治疗是否及时(关闭伤口、合理用药等)以及患者是否有内科疾病等。化脓性葡萄膜炎发展快,眼痛、头痛剧烈,刺激症状明显,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无光感。球结膜高度水肿、充血,角膜混浊,前房纤维蛋白炎症或积脓,玻璃体雪球样混浊或脓肿形成。严重时可致角巩膜坏死及穿孔,甚至眶蜂窝织炎

2.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hthalmia):一眼遭受开放性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发生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称为交感性眼炎,主要由外伤或手术造成眼内抗原暴露并激发自身免疫应答所致。外伤后的发生率约为0.2%,内眼手术之后约0.07‰。该病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抗原成分可能来源于黑色素、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上皮或光感受器外节,感染可能参与抗原的激活。

临床表现:可发生于外伤或手术后5天至数十天,但多发生于2周至2个月内。一般发病隐匿,多为肉芽肿性炎症,可为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但以全葡萄膜炎多见。临床表现为伤眼(称诱发眼)的葡萄膜炎症状持续不退并逐渐加重,出现KP,瞳孔缘可有小珍珠样灰白色结节。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另一眼(称交感眼)突然出现类似的葡萄膜炎,视力急剧下降。眼底可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多位于周边部(称Dalen-Fuchs结节)。交感性眼炎病程长,反复发作,晚期由于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上皮的广泛萎缩,整个眼底呈红色外观,可出现与Vogt-小柳原田病相似的“晚霞状眼底”。治疗不当或病情不能控制时,可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眼球萎缩等。也可出现一些眼外病变,如色素脱失、毛发变白、脱发、听力下降或脑膜刺激征等。

3.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由于伤口或眼内过度的修复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相对而言,“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概念较宽,可因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下出血或渗出、牵拉(视网膜嵌顿或伤口的纤维组织增生)等一种或混合因素造成。

检查诊断

眼球穿孔伤分为4度:Ⅰ度为:角膜穿孔,葡萄膜无脱出,伤口对位好;Ⅱ度为:角膜穿孔,前巩膜穿孔并葡萄膜或少量玻璃体脱出;Ⅲ度为:Ⅱ度同时合并有晶体损伤或眼内异物;Ⅳ度为:伤口长度8mm以上,眼内容物大部分脱出,无光感。

1.检查时可使用手灯或裂隙灯,操作应非常轻柔。

2.眼眶和颅脑CT:(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层厚1mm)排除眼内异物。

3.B超:定位眼后节的裂伤或观察CT扫描未发现的眼内异物,如非金属异物、木片等。B超禁用于有眼前节的裂伤的患眼,防止压迫眼球造成眼内容物进一步脱出。疑有破裂伤的眼球做B超或其他检查前需要先得到一位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的同意。

4.视力:由于穿孔部位的不同,视力减退的程度也有不同。如在角膜周边部的单纯穿孔,伤口细小,视力可以无影响。

5.前房:如穿孔在角膜或角巩膜,房水不断地外溢,前房则变浅,伤口较大者,虹膜组织可脱出嵌顿于伤口中,瞳孔变形;如穿孔在巩膜,眼内容向伤口脱出,前房深度可无变化或变深。应双眼对照,仔细分辨。

6.眼压:由于眼球壁穿孔,房水外溢,眼内容脱出,眼压明显降低。注意检查眼压时需慎重,以免加重眼内容物的脱出。

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清创缝合伤口,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必要瘟疫二期手术。

首先抗感染,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在无菌操作下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膜后修复伤口,在显微镜下操作,对于伤口尺度<3mm,对合良好的单纯性角膜穿孔伤,给予加压包扎即可。对于伤口长在3mm以上的角膜或角巩膜穿孔伤均予清创缝合,有异物者同时取出。对于有眼内容物脱出的伤口,术前给予20%甘露醇降低眼压,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术中应用黏弹剂恢复眼内容物或维持前房深度,术后局部及全身应用激素、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1.外伤性感染性化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发生眼内炎时应立即进行治疗,充分散瞳,局部和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玻璃体腔内注药是提供有效药物浓度的可靠方法,可注入万古霉素1mg、头孢他啶2mg(如无药物过敏等禁忌证)及地塞米松0.4mg。注射前应抽取房水及玻璃体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对严重感染,需紧急行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内药物灌注;对炎症控制不良者,可在48~72小时内重复上述治疗。延误抢救时机(例如过夜),可能难以保留眼球。

2.交感性眼炎的治疗:伤后尽早缝合伤口、切除或还纳脱出的葡萄膜组织,预防感染,可能对预防该病有益。一旦发现该病,应按葡萄膜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散瞳治疗。对眼前段受累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滴眼和睫状肌麻痹剂等治疗。对于表现为后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者,则应选择糖皮质激素口服;对不显效的病例可选用免疫抑制剂。多数病例经治疗可恢复一定视力。摘除诱发眼多不能终止病程,而且有些诱发眼经治疗后还可获得一定视力。有关摘除伤眼眼球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尚无定论;如果要摘除,眼球摘除术和眼内容摘除术哪种术式对预防该病更佳有争议,从美容考虑,目前趋向后者。

3.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可适时行玻璃体手术。如果合并黄斑损伤、巨大裂孔和严重的牵拉脱离,预后不良,需要做玻璃体手术治疗。如果存在大的角膜裂伤,手术时可采用暂时性人工角膜,或行眼内镜下手术。

护理

1.妥善移放病人,根据医嘱采取一定体位和头位。

2.一切按内眼术后护理,未经医生允许不得让患者下床活动,以免患眼用力过大致伤口缝线断裂及眼内出血的发生。

3.注意病情变化,如有突然眼部剧痛或发热达38℃以上等症状时,应考虑有感染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4.换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以防感染。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全麻患者应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术后一般给于半流质饮食或软食;注意大小便情况,便秘者给缓泻剂。

5.给患者讲解术后有关问题的常识,以取得患者更好的合作,防止并发症,促使早日康复。

预防

近年来,眼外伤有增加趋势,眼球穿孔伤患者尽管经过积极治疗,仍有53%未能脱残,尤其是儿童,行眼球摘除术后将严重影响眼眶发育,造成终生残废,小于3岁的儿童发生的外伤性白内障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也对患者视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家中一些锐器要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安全地方,要教育儿童不要拿锐器玩耍,还应做好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加强防护措施,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以保住眼球,保存视力。

参考资料

眼球穿孔伤.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5-07-21

视力障碍.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0

眼球穿孔伤应该做哪些检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2025-07-21

眼外伤.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