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皇后(1073年-1131年),名为孟相,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位皇后,洺州(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孟氏出身世家,是曾任宋朝眉州(今眉山市)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
元祐七年(1092年),孟氏被册封为皇后。随后因刘婕妤的诬陷被废除皇后之位,安置于妃嫔出家所居的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元符三年(1100年),端王宋徽宗继位,孟氏被复位。崇宁元年(1102年)发生元祐党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谪旧党(元祐党人),孟氏二度被废。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攻破开封市,宋徽宗、赵桓被俘虏,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独孟氏因为早已被废黜皇后封号,得以避免被掳走的命运。被金人拥立为楚帝的张邦昌,将孟氏迎入延福宫居住,尊她为“宋太后”,让百官前来朝拜。后来张邦昌恢复孟氏“元祐皇后”的尊号,并请她垂帘听政。元祐皇后派人到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市)迎接赵构赵构,拥立他登基称帝,也就是宋高宗。高宗尊称孟氏为元圣太后,元圣太后随后不再临朝听政,后因“元”字触犯了她祖父孟元的名讳,便改称为隆祐太后。后来李治被迫退位,由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继位。因乱军所逼,孟氏再度垂帘听政。后来乱事平定,再度撤帘。绍兴元年(1131年),元祐皇后去世,谥“昭慈献烈皇后”,葬于首都绍兴府会稽县上皇村(现绍兴市城东南的御茶村)。绍兴三年(1133年),改谥“昭慈圣献皇后”。
人物生平
封后与第一次被废
孟氏世家出身,是曾任宋朝眉山市(今四川省眉山市)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赵煦幼年即帝位,后来逐渐长大,祖母高太皇太后替哲宗选了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孟氏是其中之一,当年孟氏16岁。元祐七年(1092年),高太皇太后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遂将孟氏封后。
元祐七年(1092年)五月,宰相苏颂在《立孟皇后册文》中写到:“马军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赠太尉孟元孙女,衣冠望族,邹鲁华胄,流光储祉,钟粹邦媛,有微柔之质,不待母师之诲,有安正之美,宜配坤极之尊。”意思是:马军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赠太尉孟元的孙女,名望大家后裔,是邾国、鲁国(周公、孟子)的华胄后代。祖宗光芒远射,留有无限福祉,孟皇后集聚了祖宗的精华,成为当世贤淑女子。气质柔顺,无需母师教诲;端庄文静,品德端正,合于坤极之尊,宜配皇上为后。
但赵煦宠爱的是婕妤昭怀皇后。绍圣三年(1096年),孟氏所生福庆公主重病,药石无效,孟氏之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医治。由于符水之事向为宫中禁忌,孟氏大惊失色,命将符水藏之,等到哲宗到时,再一一说明原委。本来哲宗也认为是人之常情,并未怪罪。不料公主病逝,孟氏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氏及公主祈福,此事落人口实。刘婕妤趁机在哲宗面前搬弄是非,说孟皇后这是在诅咒皇帝。哲宗听后起疑,命梁从政、苏珪调查此案。在宰相章惇和刘婕妤的授意下,逮捕了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刑逼求供,史载“榜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太监、宫女们不愿诬蔑皇后,被打得体无完肤,割舌断肢者不在少数。最后,梁从政等人不得不伪造供词,才让赵煦相信孟皇后图谋不轨。其后位于是被废,安置于妃嫔出家所居的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由于当时北宋新旧党争正烈,孟氏是支持旧党的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所立。高太皇太后去世后不久,哲宗亲政,极欲摆脱这位祖母的阴影,改而支持新党,提拔新党的章惇做宰相,章惇也支持哲宗宠爱的刘婕妤,有废孟后之图,遂酿成了这件冤案。
复位与第二次被废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病逝,端王宋徽宗继位,是为徽宗。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时来运转,遂被复位,因其封后于元祐年间,故被称为元祐皇后。不料,次年(1101年)向太后病逝,崇宁元年(1102年)发生元祐党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谪旧党(元祐党人),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就这样度过了20多年。
靖康之难与再复位
赵桓靖康初年,孟氏先是因为瑶华宫遭遇火灾,迁居到延宁宫;后来延宁宫也失火了,她便出宫居住在相国寺前的内侄孟忠厚家中。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已经攻占了开封皇宫,金军首领按照皇宫中的名册清点后妃的人数,凡是有位号的嫔妃,无一能幸免,都被抓做俘虏押送到北方。由于孟皇后是一位被废黜的皇后,不在名册中;再加上当时的孟皇后居住在侄子家中,并没有居住在皇宫,金兵对这样一位被废黜多年的皇后也不感兴趣。因此,孟皇后才免遭被俘北上的命运,幸运地留了下来。宋徽宗、赵桓被俘虏,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金朝掳走了徽、钦二帝以及后宫中所有有封号的妃嫔、宫女等三千多人,押往北方。此外,宋朝皇室成员赵构赵构当时正在济州市(今山东省巨野县)巡查,也幸免于难。
后来,由于宋皇室唯一的漏网之鱼——康王赵构远在济州(今山东省巨野县),于是被金人立为楚帝的张邦昌接受吕好问建议,迎接孟皇后人居延福宫,上尊号为“宋太后”,接受百官朝拜。后来,朝中开始不断有人出来弹劾张邦昌,说他有代宋自立的野心,实在不能重用。之后,朝中大臣胡舜陟、马伸等人又陆续上书,认为政事应取得太后的命令才能决定。张邦昌不得已,于是又恢复孟皇后“元祐皇后”的尊号,并请其垂帘听政。
没过多久,因为“元”字触犯了她祖父孟元的名讳,便改称为隆祐太后。
宋廷南渡力挽危局
南渡以后,由于东京已不可守,孟太后遂随李治南渡至杭州市。建炎三年(1129),御营统制官苗傅、刘正彦因功高赏薄发动兵变,赵构被迫退位,由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继位。因乱军所逼,孟氏再度垂帘听政。孟氏曲意慰抚苗傅等人,并召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勉令韩世忠速来勤王。后来乱事平定,再度撤帘。
当初东京城破,宋皇室几乎全数被俘北迁,孟氏与高宗是极少数幸免者。在绍兴十二年(1142),高宗生母韦太后自金朝放归以前,孟氏一直是当时宋室母仪之代表。高宗南渡不久,金人又南侵,于是高宗乘船入海,孟氏则向江西省逃亡。金人一再追击,孟氏随行兵众溃散,甚至到了要以农人抬轿的窘境。
李治知道孟氏处境后即谓:“朕初不识太后,自迎至南京,爱朕不啻己出。今在数千里外,兵马惊扰,当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因此派人迎至高宗行宫所在。
孟氏性情恭谨,没有什么不好的事见闻于朝廷,只喜欢饮酒。高宗认为越酒(绍兴酒)不好喝,命人另外再买米酒,孟氏就差人去付酒钱,不曾强取。孟氏在宫中曾觉头晕目眩,有宫人自称会用符水治病,孟氏想起了年轻时的遭遇,为了防止宫内的人因此受到蛊惑和牵连,马上下令将这个宫人赶出宫外。
逝世
绍兴元年(1131年),元祐皇后去世,谥“昭慈献烈皇后”,葬于首都绍兴府会稽县上皇村(现绍兴市城东南的御茶村)。绍兴三年(1133年),改谥“昭慈圣献皇后”。
家庭成员
史料记载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
赵煦昭慈圣献孟皇后,洺州人,眉山市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元之孙女也。
初,哲宗既长,宣仁高太后历选世家女百余入宫。后年十六,宣仁及钦圣向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元祐七年,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命学士草制。又以近世礼仪简略,诏翰林、台谏、给舍与礼官议册后六礼以进。至是,命尚书左仆射吕大防摄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枢密院韩忠彦摄司徒副之;尚书左丞苏颂摄太尉,充发策使,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摄司徒副之;尚书右丞苏辙摄太尉,充告期使,皇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摄宗正卿副之;皇伯祖判大宗正事朱希彩宗晟摄太尉,充纳成使,翰林学士范百禄摄宗正卿副之;吏部尚书王存摄太尉,充纳吉使,权户部尚书刘奉世摄宗正卿副之;翰林学士梁焘摄太尉,充纳采、问名使,御史中丞郑雍摄宗正卿副之。帝亲御文德殿册为皇后。宣仁太后语帝曰:「得贤内助,非细事也。」进后父閤门祗候在为宗仪使、荣州刺史,母王氏华原郡君。
久之,刘婕妤有宠。绍圣三年,后朝景灵宫,讫事,就坐,诸嫔御立侍,刘独背立帘下,后閤中陈迎儿呵之,不顾,閤中皆忿。冬至日,会朝钦圣太后于隆祐宫,后御坐未髹金饰,宫中之制,惟后得之。婕妤在他坐,有愠色,从者为易坐,制与后等。众弗能平,因传唱曰:「皇太后出!」后起立,刘亦起,寻各复其所,或已撤婕妤坐,遂仆于地。怼不复朝,泣诉于帝。内侍郝随谓婕妤曰:「毋以此戚戚,愿为大家早生子,此坐正当为婕妤有也。」
会后女福庆公主疾,后有姊颇知医,尝已后危疾,以故出入禁掖。公主药弗效,持道家治病符水入治。后惊曰:「姊宁知宫中禁严,与外间异邪?」令左右藏之;俟帝至,具言其故。帝曰:「此人之常情耳。」后即艺符于帝前。宫禁相汀传,厌魅之端作矣。未几,后养母听宣夫人燕德妃、尼法端与供奉官王坚为后祷祠。事闻,诏入内押班梁从政、管当御药院苏珪,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者、宫妾几三十人,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狱成,命侍御史董敦逸覆录,罪人过庭下,气息仅属,无一人能出声者。敦逸秉笔疑未下,郝随等以言胁之。敦逸畏祸及己,乃以奏牍上。诏废后,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初,章惇诬宣仁后有废立计,以后逮事宣仁,惇又阴附刘贤妃,欲请建为后,遂与郝随构成是狱,天下冤之。敦逸奏言:「中宫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诏下之日,天为之阴翳,是天不欲废后也;人为之流涕,是人不欲废后也。」且言:「尝覆录狱事,恐得罪天下后世。」帝曰:「敦逸不可更在言路。」曾布曰:「皇帝本以皇城狱出于近习推治,故命敦逸录问,今乃贬录问官,何以取信中外?」乃止。帝久亦悔之,曰:「章惇误我。」
元符末,钦圣太后将复后位,适有布衣上书,以后为言者,即命以官;于是诏后还内,号元祐皇后,时刘号元符皇后故也。崇宁初,郝随讽蔡京再废后,昌州判官冯澥上书言后不得复。台臣钱遹、石豫、左肤等连章论韩忠彦等信一布衣狂言,复己废之后,以掠虚美,望断以大义。蔡京与执政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皆主其说。宋徽宗从之,诏依绍圣诏旨,复居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靖康之变初,瑶华宫火,徙居延宁宫;又火,出居相国寺前之私第。金朝围汴,赵桓与近臣议再复后,尊为元祐太后。诏未下而京城陷。时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张邦昌僭位尊号为宋太后,迎居延福宫,受百官朝。胡舜陟、马伸又言,政事当取后旨。邦昌乃复上尊号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
后闻宋康王在济,遣尚书左右丞冯澥、李回及兄子忠厚持书奉迎。命副都指挥使郭仲荀将所部扈卫,又命御营前军统制张俊逆于道。寻降手书,播告天下。王至南京,后遣宗室士亻褭及内侍邵成章奉圭宝、乘舆、服御迎,王即皇帝位,改元,后以是日撤帘,尊后为元祐太后。尚书省言,「元」字犯后祖名,请易以所居宫名,遂称隆祐太后。
上将幸扬州市,命仲荀卫太后先行,驻扬州州治。会张浚请先定六宫所居地,遂诏忠厚奉太后幸杭州市,以苗傅为扈从统制。逾年,傅与刘正彦作乱,请太后听政。又请立皇子。太后谕之曰:「自蔡京、王黼更祖宗法,童贯起边事,致国家祸乱。今皇帝无失德,止为黄潜善、汪伯彦所误,皆已逐矣。」傅等言必立皇太子,太后曰:「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傅等泣请,太后力拒之。帝闻事急,诏禅位元子,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请令臣僚得独对论机事,仍日引傅党一人上殿,以释其疑。太后从之,每见傅等,曲加慰抚,傅等皆喜。韩世忠妻梁氏在傅军中,胜非以计脱之,太后召见,勉令世忠速来,以清岩陛。梁氏驰入世忠军,谕太后意。世忠等遂引兵至,逆党惧。朱胜非等诱以复辟,命王世修草状进呈。太后喜曰:「吾责塞矣。」再以手札趣帝还宫,即欲撤帘。帝令胜非请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撤帘。是日,上皇太后尊号。
太后闻张浚忠义,欲一见之,帝为召浚至禁中。承议郎冯楫尝贻书苗傅劝复辟,上未之知,太后白其事,楫得迁秩。
帝幸建康,命签书枢密院事郑珏卫太后继发,比至,帝率群臣迎于郊。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百司非预军事者悉从。仍命滕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凡四方奏谳、吏部差注、举辟、功赏之类,皆隶焉。复命四厢都指挥使杨惟忠,将兵万人卫从。帝虑敌人来侵,密谕康、珏缓急取太后旨,便宜以行。过落星寺,舟覆,宫人溺死者十数,惟太后舟无虞。
既至洪州,议者言:「金朝自蕲、黄渡江,陆行二百余里,即到洪州。」帝忧之,命刘光世屯江州。光世不为备,金人遂自大冶市径趣洪州。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质明,至太和县,舟人景信反,杨惟忠兵溃,失宫人一百六十,康、珏俱遁,兵卫不满百,遂往南康郡。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帝虑太后径入闽、广,遣使历询后所在,及知在虔州,遂命中书舍人李正民来朝谒。
时虔州府库皆空,卫军所给,惟得沙钱,市买不售,与百姓交斗,纵火肆掠。土豪陈新率众围城,康、珏、惟忠弗能禁。惟忠步将胡友自外引兵破新于城下,新乃去。帝闻,罢康、珏,命卢益、李回代之。谕辅臣曰:「朕初不识太后,自迎至南京,爱朕不啻己出。今在数千里外,兵马惊扰,当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遂遣御营司都统辛企宗、带御器械潘永思迎归。太后至越,帝亲迎于行宫门外,遍问所过守臣治状。
入宫禁中,尝微苦风眩。有宫人自言善符呪,疾良已。太后惊曰:「仁吾岂敢复闻此语耶!」立命出之。太后生辰,置酒宫中,从容谓帝曰:「高滔滔之贤,古今母后未有其比。昔奸臣肆为谤诬,虽尝下诏明辨,而国史尚未删定,岂足传信?吾意在天之灵,不无望于帝也。」帝闻之悚然。后乃更修《神宗》、《哲宗实录》,始得其正,而奸臣情状益著。
帝事太后极孝,虽帷帐皆亲视;或得时果,必先献太后,然后敢尝。宣教郎范焘与忠厚有憾,诬与太后密养赵桓子。帝曰:「朕于太后如母子,安得有此。」即治其罪。绍兴元年春,患风疾,帝旦暮不离左右,衣弗解带者连夕。
四月,崩于行宫之西殿,年五十九。遗命择地攒殡,俟军事宁,归葬园陵。帝诏曰:「朕以继体之重,当从重服,凡丧祭用母后临朝礼。」上尊号曰昭慈献烈皇太后,推恩外家凡五十人。殡于会稽上皇村,附神主于哲宗室,位在昭怀皇后上。三年,改谥昭慈圣献。
后性节俭谦谨,有司月供千缗而止。幸南昌市,斥卖私绢三千匹充费。寻诏文书应奏者避后父名,不许;群臣请上太皇太后号,亦不许。忠厚直显谟阁,台谏、给舍交章论列,后闻,即令易武,命学士院降诏,戒敕忠厚等不得预闻朝政、通贵近、至私第谒见宰执。以恩泽当得官者近八十员,后未尝陈请。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七十二》:
立孟元孙女为皇后诏书:
赵煦元祐七年,二月乙卯,太皇太后始宣谕云:"近选得九家十女,惟孟家女最可,但长三岁,然颜殊未及。"及是月甲寅,太皇太后又宣谕:“孟家女入内能执妇礼,可降制立为皇后。”(四月初二)手书曰:“吾近以皇帝年长,中宫未建,尽选诸臣之家,参求贤德。故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孙女,阀阅之后,以礼自持,天姿端靖,雅合法相,宜立为皇后。付学士院降制施行,其他典礼并依已降指挥。”
史料索引
后世纪念
浙江省绍兴市富盛镇攒宫山下牌口村的南宋皇陵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六陵”景区。南宋共有九位皇帝,真正在位的前六位皇帝都葬在这里,包括赵构赵构的永思陵、赵昚赵昚(shèn)的永阜陵、赵惇赵惇的永崇陵、赵扩赵扩的永茂陵、赵昀赵昀的永穆陵、赵禥赵禥(qí)的永绍陵。北宋宋徽宗赵佶的灵柩被迎回后也葬在这里,称永祐陵。“宋六陵”在元朝遭到彻底破坏。明初,朱元璋下令重修“宋六陵”,并把宋理宗的颅骨从西域赎回,重新葬入永穆陵中。经明朝修复,每座陵墓都树起新碑,派驻守陵人员,并在陵区大量植树。
赵煦孟皇后的陵墓就在这片皇陵区,目前算是南宋陵区里面积最大的一座陵。由于当时是简葬,没有多少建筑,也未建宝顶,显得有些寒酸。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七十九.识典古籍.2025-07-25
展览 | 宋六陵大事记.微信公众号.2025-07-25
宋史新编卷一百八十三.识典古籍.2025-07-25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识典古籍.2025-07-25
续资治通鉴长编.识典古籍.2025-07-25
续资治通鉴长编.识典古籍.2025-07-25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七十二.识典古籍.2025-07-25
《江山美人》获较高收视率 刘晓庆演技炉火纯青.新浪娱乐.2025-07-28
李师师(1989).豆瓣电影.2025-01-18
爱奇艺.爱奇艺.2025-07-25
一代名伎李师师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