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前身是原资源与环境学院,2011年6月,校党委决定取消资源与环境学院,分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矿业学院。学院是辽宁省矿业工程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其采矿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辽宁省重点学科,辽宁省示范性专业,采矿工程实验室为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实验室、矿物加工实验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为辽宁省级重点学科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重点学科。采矿工程教学团队为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历史沿革
2011年6月,校党委决定取消资源与环境学院,分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矿业学院。其专业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其中采矿工程学科与地质学科更是58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时的主导与骨干学科之一,学科经过64年的历史,现已成为该校历史最久、师资队伍阵容较强、学术实力雄厚、既能招收培养高层次人才,又能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学科阵地。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下设五个本科专业: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相应地设有采矿工程系、矿物加工工程系、地质工程系、煤层气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研究中心;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拥有采矿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师资硕士授予权;拥有矿业工程领域及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采矿工程学科单招硕士权和采矿工程本科专业单独招生权。
师资力量
矿业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21人、副教授24人、高级工程师10人,1名教授担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1名教授为辽宁省采矿工程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已形成年龄、职称、学位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科研设备配套齐全。学院在校本科生近2300人、硕士生400余人、博士生50人、在站博士后6人、留学生50余人。
学术活动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国内外高等学校、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学生和合作科研关系,与国家能源集团、阜新矿业集团、准格尔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投霍林河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煤集团集团、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滦集团矿业集团、龙煤集团等数十个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形成矿井开采理论及技术、露天开采理论及技术、矿业系统工程与优化、矿山压力与控制、浆体输送理论及技术、绿色开采技术,矿物加工理论与技术、粉体技术与矿物材料、矿物资源综合加工利用、洁净能源与煤化工,矿山地质及矿山环境地质、沉积盆地分析及能源地质、构造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矿山环境工程、煤及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等三个学科17个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完成了一批国家攻关项目、国家“863”示范工程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