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墓,位于中国河南洛阳市邙山,是中国南唐时期皇帝李煜的陵墓。根据马令《南唐书》历史记载,李煜“以王礼葬洛京之北邙山”,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但其仅在历史上有记载,现今寻到的李煜墓皆有争议,专家称无法定论。李煜于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卒,年四十二岁,在位前后十五年。宋太宗追封其为吴王,赠太师,并特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并请原南唐旧臣徐铉为李煜写墓志铭。
2023年12月7日,经民间捐资万元,在河南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后李村附近,南唐后主李煜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墓碑”立了起来,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后李村的墓地是“李煜墓”。
历史沿革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戊寅(980)七月十三日(另查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八日),南唐后主李煜卒于官邸。据《南唐书》历史记载:“以王礼葬洛阳市之邙山。”次年己卯(981)其后裔乞求皇上,得以乞恩归柩于杭之富春山,越岁辛巳(982)二月十一日葬于祖晋文公公之墓北月燕山之阳,因曰吴驾坞。
地理位置
据《宋史》《李后主评传》等记载,均称李煜“葬北邙山”;宋《河南府志》记载,李煜葬洛阳城北10里。尤其是李煜的“老部下”、曾经的南唐尚书左丞徐铉曾为李煜撰写墓志铭,其中写道:李煜墓地“二室南峙,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灵树”。也就是说,李煜墓地在邙山。
人物介绍
李煜是南唐后主,是个词人。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李煜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比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等。李煜甚至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词帝”,然而他也是著名的“亡国之君”,在他执政时期,南唐被北宋灭国。更为著名的传说是,在被灭国三年之后,李煜因为写了那首《虞美人》,而被赵匡胤赐下一杯牵机药毒酒毒死。《虞美人》也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相关事件
2013年,“孟津区疑似发现李煜墓”的消息一度引发关注。当时的孟津县文物管理局在朝阳镇后李村巡查时,发现了一些残缺的唐宋时期石翁仲、石羊、望柱等石刻,由于当地村民也一直有李煜葬于此地的传说,工作人员就此撰写了“洛阳孟津发现疑似李煜墓”的工作信息。当时的孟津县文物局对后李村老坟台疑似李煜墓进行了勘探,发现地底深6米处的确有一个墓葬,属于古墓葬,墓室4×4.5米,墓区建筑为20×20米,有三道过洞,三眼渗水井。然而,虽然有史料记载李煜葬于邙山,但依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老坟台下面的就是李煜墓。2013年7月15日,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官方发布新浪微博发布消息,澄清“河南洛阳发现疑似李煜墓”的不实消息。
2023年12月7日,经民间捐资万元,在河南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后李村附近,南唐后主李煜和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墓碑”立了起来,计划在12月9号上午举办揭碑仪式。12月8日,孟津区文广旅局负责文物方面事务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立碑为民间自发组织的行为,到现在都没有明确且充分的证据证明后李村的这座墓是“李煜墓”。参与立碑的江先生表示此次所立墓碑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不破坏当地任何风貌,得到了当地村委会和村民的大力帮助。现在立“李煜墓碑”的地方是2013年报道中的“老坟台”,“王之涣墓”有墓志铭出土。
参考资料
洛阳民间捐资为传闻中的李煜、王之涣墓立碑:无处凭吊乃一大遗憾.澎湃新闻.2023-12-11
盖山后坂村发现南唐李煜后人 均称李煜为老外公.福州新闻网.2023-12-11
藏在古地名中的李煜墓未解之谜.富阳日报.2023-12-11
南唐后主研制的澄心堂纸与六合之水.光明网.2023-12-11
误发“疑似李煜墓”的警醒.共产党员网.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