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要研究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和经验,了解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旨在培养既能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党务政务管理、文秘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200-250人。截至2025年5月,中国全国共有11所本科院校开设该专业。
专业发展
1954年秋,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前身)设置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
1955年,马列学院改称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设置了马列主义基础、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四个专业培训班(修业期限2年),招生工作从1955年至1957年。
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隶属于历史系的中国革命史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60年-1962年,武汉大学等校也曾招生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但持续时间较短。
1966年至1976年,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发展陷入停顿。
在恢复高考制度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在北京师范大学恢复招收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本科生。
1978年,湘潭大学历史系和广西民族大学政治系也开始招收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本科生。
1993年7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专业代码由社科0805更改为010203,将中国革命史的专业代码由社科0802更改为010204,属哲学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
1998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将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代码010203)、中国革命史(专业代码010204)合并为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代码030202*),属法学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
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对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学科门类为法学,专业类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代码030502。
2021年10月15日上午,全国高校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建设研讨会暨全国高校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一期)开班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使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研究、宣传、教学工作,胜任学校学生管理以及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
培养规格
专业学制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不高于160学分。学生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规定条件的,授予法学学士。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基础理论。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知识;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学术发展动态;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专业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具有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
课程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理论课程设置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包括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类必修课程和专业类选修课程。实践课程设置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课外研究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人文专题讲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种课外活动等。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参观访问、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举办各类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围绕重要节庆日等,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 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依托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驻军部队等,建设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学生校外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实习基地等。学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周,至少参加1次社会调查,撰写1篇调查报告。
实行集体统一组织和个人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实习单位可选择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社区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等。通过专业实习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6~8学期,时间不少于8周。集体统一组织的实习时间不少于4周。
毕业写作
论文选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专业特点,并能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化、拓展和运用;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体现对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与运用;突出问题意识,鼓励对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选题具体、适中,难度和分量 适当。 论文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观点正确,资料翔实,论据充分,结构合理,层 次清晰,行文流畅;引文、注释、参考文献和附录等符合学术规范;严禁学术不端行为。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论文写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为8周。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本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继续深造,研究生考研方向有中共党史、政治学、中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政府、事业单位:党史研究、理论宣传、党务工作等工作岗位就业,也可报考警卫局、铁路公安局、海关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规模
师资队伍应根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等加以确定。各专业专任全职教师不少于15人。可根据专业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生师比应不高于18:1。
师资结构
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5%。35岁以下专任教师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非本校学历背景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60%。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专任全职教师总数的1/4。教师队伍应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
教师专业背景
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6年以上本学科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有条件的高校,应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跨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
教师素质和水平要求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追踪学科学术发展前沿。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严谨的学风教风、较强的科研能力,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项目,撰写高水平的著作和论文。
教师发展规划
专任教师应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参加相关培训及研修,更新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应重视、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和参加实践锻炼,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在时间、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
教学条件
设备资源
信息资源
以图书馆、资料室为依托,购置专业图书、期刊和音像资料,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理论研究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教学和研究资源。
教学设施
建设多功能报告厅、网络教室、多媒体电子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体系
建设完备的教材体系。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及其他重点教材;组织编写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不断完善教材体系。
教学经费
提供充足的教学经费,包括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维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实践经费、教学研究经费等。确保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质量保障
质量管理体系
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本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估办法及实施细则。对专业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公众监督以及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责任人及职责等予以明确规定,建立包括教务运行、教学过程、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改革等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
各高校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
质量管理措施
充分发挥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日常管理、定期评估、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强化质量评估。
日常管理。由院系本科教学负责人负责本科教学质量的日常管理,指定专人对教学运行与质量进行管理。
定期评估。由学校和院系组织定期的管理评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专项评估等工作。
过程管理。建立和实施院系负责人听课制度、专家督导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评教制度。
质量评估。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并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培养模式
与中国人民大学开展“1+1+2”联合培养模式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与中国人民大学开展“1+1+2”联合培养。优秀在校生可推荐至中国人民大学交流学习一年。自2005年招生以来,延安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坚持在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西北局旧址、桥儿沟六届六中全会旧址等历史事件发生地开展现场教学,近年来,更是将现场教学地扩展到周边县区及邻省的革命旧址,激发了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坚持为学生征订马工程教材和其他专业教材,同时整合学校优质师资,编写《陕甘革命根据地史》《延安精神论纲》《延安精神新论》《陕甘宁边区史稿》《历史的转折——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等自编教材,满足特色课程教学的需要。
代表院校:延安大学
小班化教学与培养模式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属非师范类专业,实行小班化教学与培养模式,采取综合评价招生与普通招生相结合,学位授予门类为法学。该专业所依托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为新增一级学科,学部拥有党的建设博士点、硕士点,中共党史硕士点 [12]。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为指导原则,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党性修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理论人才。在课程体系和结构上,设置了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占总课程比重为73.8%;选修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自主发展课程,占总课程比重为 26.2%。在知识体系和培养上,要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知识,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熟悉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代表院校:山东师范大学
开设院校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200-250人。截至2025年5月,中国全国共有11所本科院校开设该专业。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专业排名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2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2025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学校2所,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介绍.掌上高考.2023-05-17
基本信息.阳光高考.2025-06-16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5-06-16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教育部网站.2025-07-0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已失效).教育部网站.2025-07-03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17
全国高校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百家号.2025-06-16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册).中国传媒大学.2023-05-17
硕士专业目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5-17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国家公务员局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2023-05-17
逐梦之光 理想导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国共产党历史.微信公众平台.2025-07-03
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软科排名.2025-06-16
2024-2025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排名.中国科教评价网.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