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小檗是一种植物变种,其形态特征与原变种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叶缘波状,每边具有2-6个粗疏刺锯齿。
形态特征
汶川小檗属于常绿灌木,高度可达1-2米。其枝干具有条棱,颜色为棕色或棕黄色,表面散布着黑色疣点。茎刺呈现三分叉状态,颜色淡黄,长度在1.5-3.5厘米之间。叶片质地厚朴子,形状为长圆状椭圆形至椭圆形,尺寸为3-7厘米长,1-2厘米宽。叶片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狭窄,呈楔形。正面颜色深绿,中脉显著凹陷,背面淡绿,中脉突出,两侧脉线微微隆起,但网脉不明显。叶片边缘加厚,略微向背面翻卷,形成波状,每边带有2-12个刺齿。叶柄短或几乎不存在。花朵通常成群出现,数量在5-20朵之间,花梗长度为7-15毫米。萼片分为内外两层,外部卵形,内部倒卵形。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形或锐裂,基部收缩呈爪状,带有两个分离的腺体。雄蕊长约4.5毫米,药隔顶部平坦。果实为浆果,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黑色,直径约为6毫米,表面覆盖白色粉末,种子数量为1-2粒。花期一般在3月至5月,而果期则持续到5月至10月。
栖息环境
汶川小檗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2500米的阳坡沟底或灌丛环境中。
分布范围
这种植物变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陕西省、重庆市以及四川省。模式标本采集自四川汉源地区。
参考资料
汶川小檗.植物智.2024-11-06
汶川小檗(变种).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2024-11-06
汶川小壁.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