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伤心

伤心,作品出自闻一多诗集,文学体裁现代诗,作者闻一多(1899-1946),创作日期5月17日。

基本信息

篇名:伤心

体裁:现代诗

作者:闻一多

作品原文

风儿歇了,

柳条儿舞倦了,

雀儿底嗓子叫干了,

春底力也竭了。

肥了绿的,

瘦了红的;

好容易穿透了花丛,

才找出一个恋春的孤客。

拉着他的枝儿,

细细地总看不足,

忽地里把他放了,

弹得一阵残红纷纷……

快放下你的眼帘!

这样惨的象如何看得?

唉!气不完,又哭不出,

只咬着指尖儿默默地想着,──

你又何必这样呢?伤心

作品赏析

作为一个少年诗人,闻一多是早慧的、多情的、敏感而且迷茫的。《伤心》一诗采取对事物的有距离的观照。它用第二人称来指谓诗中的人物,同时又加进了自己的同情和感叹。因此,这种观照,一方面是有距离的,另一方面又是企图超越这一距离的。我们不知道《伤心》是实景的勾画,抑或是又如朱自清所说的那样,是“想像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时所做的虚构。很多人恐怕是宁愿把它当作后者来对待的。其实这一区别并不重要: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切诗人皆情人也。

这是一个晚春天气:

风儿歇了,

柳条儿舞倦了,

雀儿底噪子叫干了,

春底力也竭了。

大自然沉浸在一种困倦慵懒的气氛中。春的盎然生机已经化作了大自然的沉默不语的精气,“绿肥红瘦”,是它给人间的一个含蓄的昭示。“恋春的孤客”,是指晚春时的花儿。它是即将隐身而去的春天转过时间的墙角时随风轻扬、乍现乍隐的一抹衣袂,是春天匆匆遗落于大地上的一枝残红。诗中的“你”不同绿肥红瘦,却穿透花丛,去找那“恋春的孤客”,看来,是把春的影子当作春天本身了。并且:

拉着他的枝儿,

细细地总看不足,

……

其对春的一往深情,令人喟叹。然而,春的影子又如何能抓得住?到头来不过是:

忽地里把它放了,

弹得一阵残红纷纷……

青年人不能在光阴飞逝。大化流转面前,保持随心所欲不逾距的平常心和自如感,恰恰相反,他们总想把瞬间的美景看作是永恒的福音,并把自己的生命附着在这极不可靠、一厢情愿的幻觉之上。一旦事物的发展不以他们的个人意志和天真幻想为转移,他们就除了透心透顶之外,只剩下不知所措、一片茫然。“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而留给恋春者的是美梦成空的失望,是四顾茫然、把握不住自身生命的存在的隐隐哀痛。失望和痛苦并没有取消问题本身,而是强化了问题的存在。世间究竟何者为真、何者为美呢?还是“咬着指尖儿默默地想着”罢。而发出“你又何必这样呢?”的疑问的局外人,又何尝知道该当如此呢?毋宁说,作者在这里又加上了自己的一重疑惑、一重迷茫,一重同情。

对自然人生诸相的变幻的敏感和伤感,是人的生命意识、生命意志开始觉醒的标志。诗中最令人感动的,便是那种对于春天的如痴如迷的深情和挽留不住的悲哀。当人们自觉地把美丽的自然作为自己生命的象征时,那么,这种自然现象的消逝而引发的伤心之情,难道不正是以否定的方式表达了人对于生命的美的热爱吗?

是的,《伤心》的魅力,尽在于此。

人物评价

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他还有一首诗《闻先生的书桌》,写得非常好,写他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他看着那些东西就开始发牢骚。(搜狐评)

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失误与苦闷,但是经过深思和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与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而一经找到了真理,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闻一多博学多才,除新诗与古文学研究外,在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水新闻网评)

参考资料

诗歌赏析资料.www.guoxue.com.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