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公开身份且生下带有日本血缘后代的慰安妇,那三个月的经历时时刻刻侵蚀着韦绍兰的内心和人生。
剧集介绍
七十年前,1944年,韦绍兰20岁,就住在离现在不远的小屋子中。
彼时,日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展开了号称“陆军最大作战”的“一号作战”,投入占侵华部队一半的兵力—40余万。11月3日,荔浦市沦陷。
一次一次的扫荡与躲避后,11月下旬,晚稻收割时节,为了不耽误收成,小谷告屯的二、三十个村民惊慌失措地躲进了附近牛尾冲的山洞里。男人白天下山收割,女人养猪、照看孩子。在山洞里躲了两三个星期后,日本人又来了。这一次,他们没有进村,而是悄悄把车停在山后的大路上,绕到山的另一边。
韦绍兰是山里的瑶族,嫁给了汉族的罗讵贤算是“高攀”,在家的地位自然不算太高。被抓当天,婆婆让她离开山洞,下山喂猪。结果,刚出山洞没多久就遇上了日本兵。
“刺刀蛮长的”,90岁的韦绍兰缩在断了弹簧的沙发上,像是又看见了那一把把刺刀,“我想逃回去,但背孩子的背带被刺刀挑断了”。韦绍兰和女儿被带到了山的另一侧,日本兵的车正候在公路上,韦绍兰“看到五六个被抓的妇人”,之后,鬼子们“又在路上抓了两个妇人”。
韦绍兰不知道自己和女儿会被带到什么地方。近70年后,这处神秘之地竟然仍保留着原貌—位于马岭镇沙子岭村的慰安所。
如今,院子距公路约50米,周围几乎被新起的民房团团围住。院里散落着几间坐北朝南的房子。房子大门被泥砖堵住,业已废弃。透过木栏窗缝,隐约能看到屋内的荒草和蛛网—若干年后,有学者和记者找到韦绍兰时,她又带着儿子来到这个地方,踮起脚尖,扒着窗栏这样向里看。院子东南和西北有两个约20多米高的夯土建筑,是当年日军炮楼。人民公社时期,这里被用作生产队食堂,红火了一阵。公社解散后,关过猪、牛。上世纪80年代,被分给周围几户村民。有村民至今记得,当年日本兵在的时候,里面总能听到女人的哭喊。
1945年春,驻扎在马岭的日军命令马岭村维持会会长陈秉喜征“花姑娘”数名,供他们玩乐。据《荔浦文史》中《马岭的慰安所》一文记载,维持会威胁利诱,强征新洞村三名妇女,最小的年仅14岁,并在此建立慰安所。
88岁的韦绍兰,夜里总是做噩梦,半夜惊醒后就一直睡不着。韦绍兰和拥有日本血统的罗善学前往日本参加了日本民间团体举办的慰安妇幸存者控诉与见证会,公开指证日军犯下的罪行。
参考资料
韦绍兰奶奶,一路走好.......今日头条.2023-12-05
“慰安妇”所生的日本兵后代:母亲让我替她报仇.凤凰网.2024-08-05
慰安妇之子因" 鬼子血统" 遭嘲讽 骂生父畜生.搜狐网.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