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公司研究院(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始建于1985年,简称战略咨询院,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挥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作用的研究和支撑机构,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综合集成平台,并集成中国国内外、中国科学院院内外优势力量建设的智库型研究院。

1985年6月25日,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成立大会召开。建所以后,研究所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和科技布局。1987年1月,经与应用数学研究所协商,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优选法与管理科学研究室划转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000年,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试点研究所评估工作和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纳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02年,研究所整体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二期研究所序列。2015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建非法人实体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挂靠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016年10月,中央编办批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19年底,战略咨询公司院代表中国科学院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综合评估中名列前茅。

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在编职工达200人,项目聘用人员38人,在站博士后37人。专业技术系列177人,其中,正高39人,副高71人。截至2025年7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及“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硕士学位的授予资格。

历史沿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科技界在经历了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以及恢复与重建科研秩序等一系列重大变迁之后,开始科技体制改革实践。为适应这一快速变化形势,1977年9月中国科学院恢复政策研究室,1981年9月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设立管理科学组。1978年3月,中国科学院设立《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战略、政策和管理问题研究日益受到科学院领导层的重视。

1984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起草完成《关于成立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的初步设想》,提议在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管理科学组和《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基础上成立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1985年,中共中央出台《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了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时代。同年6月25日,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成立大会召开。建所以后,研究所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和科技布局。1987年1月,经与应用数学研究所协商,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优选法与管理科学研究室划转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988年至1992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研究所组织管理和科研体系基本形成。面对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所着力把握发展大局,进一步优化和集成力量,增强科研能力和竞争力。1993年至1999年,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政策和管理研究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研究所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力图加强研究所发展能力建设,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决策提供支撑。

2000年,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试点研究所评估工作和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纳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02年,研究所整体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二期研究所序列。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明确提出要“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2015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建非法人实体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挂靠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统筹协调中科院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相关研究资源、队伍和平台,探索建立持续开展战略研究的机制;11月,中国科学院被确定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第一类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并明确试点的重点任务是建设战略咨询公司院;同年12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以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更名的方式组建事业法人机构战略咨询院。2016年1月,战略咨询院正式组建,通过整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的相关研究力量,推进深化改革工作;同年10月,中央编办批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019年底,战略咨询院代表中国科学院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综合评估中名列前茅。2020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作为第一批倡议方,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

机构规模

组织机构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战略咨询公司院设立了学术委员会和咨询顾问委员会,以指导和规范内部学术活动;形成由决策服务单元、研究支撑单元、研究单元、科学组织、教育与传播、管理单元等组成的新型智库研究组织体系。

人员规模

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在编职工达200人,项目聘用人员38人,在站博士后37人。专业技术系列177人,其中,正高39人,副高71人。有78人获得专业技术岗位晋升晋级。鲁晓、石彪、徐芳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王毅、张凤获民主党派进海提案参政议政成果一二等奖共4项,黄宝荣、苏利阳获2017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张凤、万劲波、冷民参加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表扬感谢信等。

教学培养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4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主承办单位。获教育部批准“高端科技智库人才培养”专项,成为全国首家智库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智库科学与工程”特色方向,建立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着重面向未来培养高端科技智库人才,开创了中国国内高校智库专业建设的先河,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发起创立了“智库人才培养联盟”,构建了发达的协同创新网络和人才培养平台。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7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及“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硕士学位的授予资格。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公司研究院图书馆是战略咨询研究院信息网络与传播中心下属科研与管理支撑部门,为研究院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工作。图书馆采用开架服务,馆藏文献涵盖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地理、生物、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同时拥有大量综合学科、边缘学科等交叉学科文献。馆藏中文图书、西日俄文图书以及中、西、日语期刊合订本8万余册,同时还存有大量国家政策法规、科技统计、大事记等数十种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和统计资料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类中文过刊600余种,外文过刊400余种供读者查阅。图书馆目前已开通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中文电子信息数据库和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SCIENCE、SSCI、ESI、Springer Link、ELSEVIER SD等外文电子数据库,所有馆藏的中西文图书和期刊均已实现24小时网络查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图书馆主要为本单位科技人员和研究生服务,并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及中科院其他研究所相互协调、共建共享,共同形成中科院科学技术文献保障体系,与中国国内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

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智库类学术期刊,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中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科学学研究》

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合办。

《科学学研究》被《核心期刊目录》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 “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为“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本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ID)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JID)等多家论文数据库列为统计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期刊网》的全文收录期刊。2002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学术期刊文摘》(CSA)首批收录期刊。2003年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科学学研究》除设有科学学理论、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栏目外,还有科技论坛、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非常设栏目。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管理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期刊由华罗庚创办于1984年12月,原名《优选与管理科学》为季刊,1993年更名为《中国管理科学》并改为双月刊,2014年变更为月刊。

期刊被《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推荐列表》收录为T1级期刊,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认定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还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所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信息所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ISTIC)》等引文数据库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全文收录,在期刊主页上全文开放获取。

期刊曾获得多项荣誉,2009年、2011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年、2011年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2012-2014年度和2015-2017年度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2018年度入选“中文科技期刊精品建设计划项目—学术创新引领项目”,2012年至2021年连续10年荣获中国知网“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期刊奖”。2019年《中国管理科学》首批入选《智库期刊群1.0版》,还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等文摘类报刊的重要来源期刊 。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期刊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的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科研管理》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据库”收录。 

《科研管理》期刊重点关注以下领域研究成果: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科技战略与政策、创新政策与管理、科技管理与绩效评价、科技法与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创新与战略管理、知识与人才管理、研究开发与项目管理、农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地方科技与教育、高校科技与管理。

《科学与社会》

《科学与社会》(季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兼有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为配合国家科技部启动和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工作于1999年创办的,也是一本反映中国中医药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探索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现代应用,为本领域前沿科学工作者提供学术研讨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新技术资源的专业性学术期刊。2009年杂志影响因子在55个本领域同类期刊中的学科排名为第5位;首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基金三等奖;完成了2008~2009年在ScienceDirect数据库发表英文电子版期刊的工作;承担了刊载科技部等14部委主办“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9个学术分会推荐的优秀论文任务。

《科技促进发展》

科技促进发展》是一本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集政策、管理、创新和产业经济研究于一体,并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性评述与跟踪性报道的国家级综合科技学术期刊,也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的会刊。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简称:IDP;中文名:创新与发展政策)是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下创办,在中国国内外发行的英文国际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办刊宗旨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集聚全球一流学者、丰富创新发展理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科研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按照5大特色方向,设置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所、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系统分析与管理研究所、科技战略情报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聚焦若干具体研究方向,以任务为核心,协调发展相关学科前沿研究。同时,设置重大任务管理集成部,兼具管理和研究功能,主要负责高端智库试点联络、任务管理、成果综合集成和成果报送。

研究领域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聚焦科技发展路线图、科研布局、科技安全、科技立法、科技体制、科技资源配置、科技评估、科技人才政策等研究。

科技和创新政策研究

科技和创新政策研究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问题,开展创新发展理论方法、创新和创业政策、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发展、企业创新、知识产权管理等研究。

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聚焦生态文明体制建设重大问题,开展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政策、地缘政治和经济、地理过程模拟等研究。

定量预测与预见分析

定量预测与预见分析重点是发展系统分析方法、工具和平台,开展定量预测与政策模拟、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预警、大数据管理决策、经济与金融监测等研究。

科技战略情报和数据平台建设

科技战略情报和数据平台建设重点是跟踪国际科技战略和动态,研判科技发展趋势与前沿,建设共享数据平台和监测分析平台等。

科研成果

2022年,发布最新智库研究成果《智库双螺旋法理论》《智库双螺旋法应用》(一、二)。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22研究前沿》报告和《2022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与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施普林格·自然联合发布《大健康研究和转化发展态势与展望》报告。支撑学部开展科技支撑中国西部生态屏障建设战略研究、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战略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承担地方政府及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委托的创新研究。

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研究前沿》《研究前沿热度指数》《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等报告及专著近40种。发挥综合研究支撑作用,承担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各专门委员会研究支撑任务。出版理论成果《智库科学与工程导论》,与《智库DIIS理论方法》、《智库双螺旋法理论》共同构成智库源头创新“三部曲”,从方法创新到方法论创新再到学科创新,总结了战略咨询公司院从专业化、科学化到学科化发展的高端科技智库建设历程、经验和规律认知,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形成源于中国的智库理论、智库思想、智库学派作出重要贡献。研制并正式发布《智库研究成果质量 基本要素》团体标准(标准编号为T/CASTEM 1011—2023),为智库成果质量评价、质量管理提供了基本依循。

202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年度报告《2024研究前沿》《2024研究前沿热度指数》《科学结构图谱2023》《2023技术聚焦》《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2024》《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2023)》等。在Natur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学术专著近30部。发挥综合研究支撑作用,承担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各专门委员会研究支撑任务。高质量支撑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回信一周年系列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学部国际科技伦理研讨会等重点工作。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7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已与国际上近30个著名的科研机构、大学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创建了中俄科技与创新合作研究中心、中德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中芬科技与创新合作中心三个机制化合作研究机构,发起成立了近40家重要研究机构和著名大学参加的中英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网络。依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组建专题联盟“ANSO创新与可持续政策联盟”。

2017年8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与芬兰瓦萨大学双方共建“中芬科技与创新合作中心”协议签署仪式在芬兰瓦萨举行。合作中心立足芬兰、旨在辐射北欧国家与中国深入开展科技战略合作研究,双方将基于战略咨询公司院与瓦萨大学在能源政策与战略、创新发展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基础,集成双方在政府咨询经验和产业化平台等方面的优势深度合作,努力发挥平台、管道和接口的作用,为中国与芬兰、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的科技战略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咨询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重要助力。合作中心的工作将以2018年3月国际能源周的高端论坛举办为起点,从智库咨询、研究项目、高端论坛与人员互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实质性合作。

2023年6月16-17日,以“联结科学与社会和文化”(Connecting Science to Society \u0026 Culture)为主题的“二十国集团科学机制”(简称S20)会议在印度博帕尔举行。战略咨询公司樊春良研究员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会议,并做题为“中国人工智能治理的发展”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成就,阐述了中国人工智能治理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若干建议,引起与会者的积极回应。

文化精神

院徽

院徽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战略咨询院“学术为基、文理交叉、理实融通、咨政为本”的办院方针。主体造型采用呈向上趋势的双螺旋结构,象征着汇聚人类智慧、开拓前瞻的全球视野与精神追求。院徽的负形设计融入了一颗苹果树种子破土而出焕发新芽的形象,寓意智慧与希望的萌发,体现出战略咨询公司院致力于创新发展智库理论与方法的理念以及蓬勃的创造活力。顶端的钻石造型则代表着高质量智库成果的产出,彰显战略咨询院在服务国家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使命。

院徽底部的设计巧妙结合橄榄枝与战略咨询院英文简写“CASISD”。橄榄枝象征和平与包容,体现了战略咨询院吸引人才、凝聚智慧的开放姿态;而“CASISD”的图形,也寓意其作为智库平台和创新土壤的重要作用。外圈底色采用中国科学院的标准色调科学蓝,既传承了中国科学院的文化基因,又突出了智库型研究院的独特身份。展现了战略咨询公司院在科技创新与战略咨询领域的深厚底蕴,以及开放合作、引领未来的平台特质。

办院方针

“学术为基、文理交叉、理实融通、咨政为本”

现任领导

相关事件

2025年7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刘会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学技术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滁州市全椒县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简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3-11-29

历史沿革.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院长致辞.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现任领导.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建设专业队伍 发现培养人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概况.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第一批倡议方名单公布.人民网.2025-07-25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本馆介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图书馆.2025-07-23

期刊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刊》.2025-07-23

《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期刊介绍.《中国管理科学》编辑部.2025-07-23

期刊介绍.《科研管理》编辑部.2025-07-23

《科学与社会》征稿启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科技促进发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研究板块.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科技和创新政策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定量预测与预见分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科技战略情报和数据平台建设.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2023新年贺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2024新年贺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2025新年贺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战略咨询院与芬兰瓦萨大学共建“中芬科技与创新合作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战略咨询院樊春良研究员应邀参加“Science 20”主题会议.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025-07-23

战略咨询院新院徽正式启用.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3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副研究员刘会武被查!.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