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经典阅读书系:赤子莫言

《经典阅读书系:赤子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事朋友与作品)(彩色绘图本)》是一本合集,是探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原因的合集。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精选了莫言关于母亲、关于吃的故事散文和杂谈;第二辑收录了军艺同学好友等所写的莫言的故事;第三辑选用孟繁华许子东等评论家的文章,揭示莫言获奖的原因和“黄土地上的奇迹”“莫言获奖热潮不断”的原因。第四辑收录了陆文虎《莫言和他的〈红高粱〉》、张志忠《〈透明的红萝卜〉导读》等评论,展示莫言作品的魅力和影响。

内容简介

《经典阅读书系:赤子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事朋友与作品)(彩色绘图本)》中心明确,主题积极,结构安排独具匠心。尤其是莫言写母亲写吃的散文,看似和获奖无关,恰恰是深入到了莫言创作力量的源头——母亲对他人格、精神的影响,也为他作品的形象提供了雏形。

媒体推荐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莫言《母亲》

伟大的长篇小说应该是鲸目,在深海里,孤独地邀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接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那些根本不懂命运和苦难为何物的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少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

——莫言《对话》

图书目录

第一辑莫言经典选读

母亲/莫言

卖白菜/莫言

吃的耻辱/莫言

吃相凶恶/莫言

忘不了吃/莫言

源自一个梦/莫言

我的《丰乳肥臀》/莫言

第二辑对话莫言

对话《生死疲劳》/莫言李敬泽

土,是我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莫言舒晋瑜

影视不能提高作家的档次/莫言赵李红

高密东北乡的皇帝/莫言高晓春

莫言访谈/莫言吴小攀

第三辑莫言了不起

赤子莫言/刘再复

我的军艺老同学莫言/黄献国

莫言二三事:为逃课写检查/何镇邦

大度莫言/王干

莫言说自己不如冰心家的猫/刘庆邦

《莫言了不起》线装本序/刘剑梅

英文版《红高梁》/野莽

不要吝啬赞赏莫言/乔良刘慧

莫言获奖热潮不断/杜士玮

莫言这一周/朱又可

莫言:在北海道重回文学的故乡/孙小宁

莫言和文化界朋友的缘分/江迅

第四辑获奖的原因

评莫言诗歌“致重庆市~文友”/马悦然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王德威

国人重视诺贝尔奖是正常的心态/陈晓明

莫言获奖是小说达到巅峰期的标志/孟繁华

莫言的价值——和李建军商/蒋泥

文学是否还是一盏明亮的灯?/刘剑梅

锵锵三人行:莫言作品挑战文学主流/窦文涛许子东

莫言和他的《红高梁》/陆文虎

透明的红萝卜》导读/张志忠

凶悍地透视乡土中国/张颐武

感觉的力量/白烨

反文化的失败/王干

评点莫言/雷达

谈莫言致友李建军的公开信/王童

“现代化”刺激下的欲望疯狂病/刘再复

中国文化隐秘的书写者/孙郁

莫言的起点/孙郁

我与同学管谟业/朱向前

莫言长篇小说的创作密码/蒋泥

沃尔夫冈·顾彬/刘再复

附录:

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

颁奖典礼授奖词(中英文)/钟宜霖译大人水肿,我们一般孩子

文摘

版权页:

在我的脑袋最需要营养的时候,也正是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时候。我常对朋友们说,如果不是饥饿,我绝对会比现在聪明。当然也未必。因为生出来就吃不饱,所以最早的记忆都与食物有关。那时候我家有十几口人,每逢开饭,我就要大哭一场。我叔叔的女儿比我大四个月,当时我们都是四五岁的光景,每顿饭奶奶就分给我和这位姐姐每人一片发霉的地瓜干,而我总是认为奶奶偏心,将那片大些的给了姐姐。于是就把姐姐手中的那片抢过来,把自己那片扔过去。抢过来后又发现自己那片大,于是再抢回来。这样三抢两抢姐姐就哭了。婶婶的脸也就拉长了。我当然从一上饭桌时就眼泪哗哗地流。母亲无可奈何地叹息着。奶奶自然是站在姐姐的一面,数落着我的不是。婶婶说的话更加难听。母亲向婶婶和奶奶连声赔着不是,抱怨着我的肚子大,说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生了这样一个大肚子的儿子。

吃完了那片地瓜干,就只有野菜团子了。那些黑色的、扎嘴的东西,吃不下去,但又必须吃。于是就边吃边哭,和着泪水往下咽。我们这茬人,到底是依靠着什么营养长大的呢?我不知道。那时想,什么时候能够饱饱地吃上一顿红薯干子就心满意足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