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是未来科学大奖下设的三大奖项之一,由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于2017年1月15日共同捐赠设立,奖金为100万美元,大奖旨在奖励在中国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科研工作的科学家。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每年评选一次。奖项评选标准规定,研究成果需具备原创特质且主要完成于中国内地(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候选人须经提名与国际专家评审环节产生。2017年9月,许晨阳在代数几何学上作出了深刻的贡献,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18年9月8日,林本坚因开拓浸润式微影系统方法获得了该奖项。2019年9月7日,王小云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0年9月6日,彭实戈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理查德·费曼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该奖项。2021年9月12日,施敏因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2年8月21日,莫毅明因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理论,证明了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获得了该奖项。2023年8月16日,何恺明、孙剑、任少卿、张祥雨因深度残差学习研究获得了该奖项。2024年8月16日,孙斌勇凭借李群表示论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该奖项。2025年8月6日,卢志远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历史沿革
2017年1月15日,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宣布设立新增奖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同年9月,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许晨阳在代数几何学上作出了极其深刻的贡献,特别是在双有理几何与奇点及其对偶复形的拓扑结构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18年9月8日,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林本坚因开拓浸润式微影系统方法,持续扩展纳米级集成电路制造,将摩尔定律延伸多代,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9年9月7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王小云因在密码学中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0年9月6日,2020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彭实戈因其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理查德·费曼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1年9月12日,2021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施敏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促成了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22年8月21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莫毅明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证明,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3年8月16日,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公布2023年获奖名单,何恺明、孙剑、任少卿、张祥雨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4年8月16日,2024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孙斌勇因在李群表示论上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25年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的贡献,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设立原因
数学是科学进步的根基,弘扬数学文化对社会的科学氛围与科学文化建设同样至关重要。从事数学研究,尤其是攻坚数学难题,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与毅力,具备甘于寂寞的非凡勇气,以及坐得住冷板凳的执着,因此数学理应得到更多关注与支持。计算机科学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其初期研究聚焦于计算机制造、信息传输、数据存储与计算方法;如今它已全面融入生活,个人拥有多台计算机、随处可见信息通讯设备成为常态。中国作为大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计算机技术可助力其他学科加快科研突破,此外,它在医学、交通、能源等领域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设立意义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设立,能够激励年轻一代开展更多原创性、经得起时间检验且在领域内有深远影响力的工作,鼓舞优秀学者勇克难关、潜心钻研,产出具有基础性、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
评选规则
奖励对象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涵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获奖条件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奖励人数
每届评奖时,获奖人数根据同一项工作最突出者确定,原则上奖项的获奖人数不超过五人。
提名
提名资格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提名人由科学委员推荐产生,各科学委员推荐的提名人需经科学委员会确定并认可,方可具备提名权。
提名有效期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提名的有效期最长为五年。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
评选流程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候选人根据提名人的推荐,由委员会投票确定,候选人不多于3组。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指定5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根据每位候选人的专业情况,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给予评价。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专家的评价通过不记名投票确定。
保密原则
所有参与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评审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负有对全部评审工作的保密义务,应签订保密协议,保密期为50年。
捐赠人
历届获奖
参考资料
丁磊马化腾们为何捐赠“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网易.2025-08-06
2024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2025-08-06
2018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袁隆平等七位科学家获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5-08-06
2019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邵峰、王贻芳等4人获奖.中国政府网.2025-08-06
奖项规则.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2025-08-06
2017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潘建伟、施一公、许晨阳获奖.央广网.2025-08-06
张亭栋等4人获2020未来科学大奖.中国政府网.2025-08-06
2021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名单揭晓.海外网.2025-08-06
2022未来科学大奖名单揭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5-08-06
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新华网.2025-08-06
邓宏魁等4人获2024未来科学大奖.新华网.2025-08-06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百家号.2025-08-06
【创业人物志】丁磊——敢于“归零”的勇者.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6
管理团队.分众传媒.2025-08-06
董事会成员.腾讯公司.2025-08-06
王强:一个天使投资人的创业思考.澎湃新闻.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