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伍氏口虾蛄

伍氏口虾蛄(拉丁名:Oratosquilla woodmasoni),又名皮皮虾、濑尿虾。虾蛄科,口虾蛄属。主要分布于西印度洋印度尼西亚越南、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日本菲律宾大洋洲。口虾蛄为渤海湾特有品种,产量较多,据1982年-1983年调查统计,年产量2500吨左右。资源量约5000吨以上。产期为每年4-5月。

形态特征

体浅灰色,半圆筒状,上下扁平,全长约为腹宽的4.6-5.0倍,约为头胸甲宽的5.2-5.8倍。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55毫米。其隆脊红褐色。尾柄背部中央呈栗色,后缘黄色,基刺粉红色。尾肢的外肢及内肢蓝色。眼有柄,和第一触角同样附着在头部前两个可动的体节上。眼睛大,并具双角膜,阔度不及头胸甲长度的1/3。额角板短而阔。胸足8对,前5对为额足,后3对为步足。额角略呈纵长方形,无中央刺,略超出眼柄基部;前缘平,前侧角方形。头胸甲前侧角尖锐突出,后侧角圆形,具3条明显的纵脊,中央脊的前1/4分叉平行,后端延伸至头胸甲末缘4/5。眼节鳞片状突起中等大小,前缘斜,外侧向后方斜伸,宽大于高,不及额角宽度的一半,两端伸不到额角侧缘。腹部各节背面具4条纵脊,第2-5腹节正中具褐色小刺,两侧缘各有1对强壮刺。第6节后缘稍突。尾节宽稍大于长,背面仅具1条中央纵脊,细长尖锐,基部1/6具1尖刺。亚中央齿、间齿及侧齿尖锐而显著,均无活动刺。亚中央齿内缘及外缘分别具5-9个小刺,小刺末端钝圆。尾肢基节及指节黄色,腕节蓝色。基节腹突起外刺显著短于内刺,均向内凹。突出叶略短于内刺,突出叶及尾肢末节缘毛长而显著。尾肢外肢侧缘具有7-10条可动刺,外肢末节及内肢具显著缘毛。掠肢腕节背面光滑无脊,末端不形成齿或刺,腹缘末端形成1钝齿蟳突;掌节细长,成长个体其长约为高的5.3倍,上缘基部有大小各一尖刺,远端4/5排列栉状尖细刺,下缘末端形成1尖刺;指节短而尖,内缘2齿较细小,末齿较强壮,稍向内凹;该节长度约为第一齿基部处宽度的4.5倍。步足较纤细,双肢形。

栖息环境

栖息于50公尺以下之平坦沙泥底浅水海湾或近岸水域。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口足目是沿海近岸性品种。虾蛄喜栖于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内。

用途

虾蛄味道鲜美,价格低廉,为沿海群众喜爱的水产品。现在也成为沿海城市宾馆饭店餐桌上受欢迎的佳肴。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