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许历农

许历农(1919年4月—2025年5月4日),号耕甫,贵池乌沙镇乌沙村人,黄埔军校第16期学员,中国台湾地区陆军二级上将、台湾统派团体领袖,曾任中国台湾地区新同盟会会长、中国台湾地区“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1937年,许历农决定从军。1940年,其从中国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江西第3分校第16期工兵科毕业。随后,历任第25军及青年军第208师排长、连长,青年远征军第20师副营长,并曾参加皖南事变平津战役。1949年,其随军前往中国台湾,初任营长、团长,后任驻马祖守备区指挥部参谋长,第27师副师长。1966年,许历农晋升为中国台湾地区陆军少将,并先后担任第84师师长、第2军副军长、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第20军军长等职务。1974年,许历农晋升为中国台湾地区中将。1976年,许历农担任中国台湾地区“政治作战学校”中将校长,后改任中国台湾地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第6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1983年,其担任中国台湾地区“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并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987年11月,许历农出任中国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历农上任后,一方面多方协助老兵返乡探亲,另一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帮扶老兵。1989年,其牵头成立“协助荣民返乡探亲补助旅费筹措会”,期间不仅亲自奔走募款,还组织举办募款晚会。

1993年,许历农退役,并被聘为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国策顾问”;同年,因反对李登辉“台独”路线而退党,并加入刚成立不久的新党。随后,许历农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事业。1997年6月30日,许历农应邀出席中国香港七一回归庆典。2000年,许历农首次回中国大陆访问,为中国统一事业奔走,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多次会见。2005年2月,许历农重新加入中国国民党,并获聘为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5月27日,其在美国纽约发表演讲《从连宋访问大陆谈两岸关系前景》,分享对两岸关系的见解。2012年3月9日,许历农召集十多个政治团体,组建“人民政治团体联合会议”,会议期间通过宣言,呼吁马英九恢复“国统纲领”。7月4日,许历农主持联合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文,要求马英九明确表态支持“两岸同属一国”。2022年7月,由许历农亲自校稿的自传《许历农传——从战争到和平》举办新书发表会,马英九、郝龙斌等人到场祝贺。2025年5月4日,许历农在台湾省台北荣民总医院辞世,享年107岁。

许历农曾参与创办新同盟会、民主团结联盟等统派团体,始终倡导两岸和平统一,并投身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业中,曾发起“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组成“促进和平统一政治团体联合会议”,还多次率团访问大陆,为和平统一奔走呼吁,被称为台湾统派的精神领袖。2014年,许历农获得“两岸关系杰出贡献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许历农,号耕甫,1919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受蒋介石“庐山讲话”的影响,许历农响应号召,决定从军。1939年夏,许历农从安徽省立第四临中高中毕业,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6期工科。许历农从军时,陆军军官学校为应前线初级干部伤亡补充的需求,在各战区都设有分校,在校时间也减缩为一年半。他投考的是设立在抗日战争第三战区的第三分校,校址在赣南瑞金,设备相当简陋,在校期间只学习了初级军官的基本战术、战斗技能,并养成了军人刻苦耐劳、冒险犯难、绝对服从命令的习性。1940年,许历农毕业于中国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江西第3分校第16期工兵科。

从军经历

许历农加入部队后,被分发至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5军。许历农最初驻守浙江宁县山门洞,浙赣会战爆发后移防江西南城,期间他历任军参谋处参谋、军工兵营排连长,参与了皖南战役与沿浙赣铁路展开的浙赣对日战役。1944年夏,在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下,知识青年远征军201至209师组建,许历农奉调青年军编练总监部东南分部接受干部训练,结训后赴江西黎川青年军208师工兵营任第二连连长,任职至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其又先后任青年远征军第208师一旅二团二营上尉副营长、221师工兵营少校副营长、第87军28师作战处中校组长等。1948年2月,许历农参加华北会议;同年12月,其参加唐山及“塘(沽)大(沽)会战”。

台湾作战

1949年,许历农在舟山群岛担任中国国民党战科科长;10月,许历农调升为第221师工兵营营长;11月,其在登步作战中率领一个连占领鸡冠礁要点。1949年,其随军前往台湾省。1950年,许历农从高雄市登陆台湾,并担中国台湾地区任作战科科长,其部队先在彰化、鹿港镇一带驻守,主要负责建碉堡及防御工事、规划“反攻大陆”的作战计划等。1952年,许历农在陆军参谋大学正一期受训。1958年,许历农升任陆军第10师第28团上校团长,金门炮战时期,许历农任金东师上校团长,驻守于大金门落弹密集的金东鹊山,他不顾炮火威胁,成功完成蚵壳墩八英寸大炮阵地的修建工程。1959年3月,许历农进入实践学社联战班第八期学习,毕业后升任师参谋长、副师长。1961年,他出任马祖守备区指挥部参谋长;1962年,许历农转任陆军第27师副师长;1963年,许历农入读“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正规班第十二期深造,毕业后被调任为陆军第二军团参三处处长。

1966年,许历农晋升为中国台湾地区陆军少将,并先后担任第84师师长、第2军副军长、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第20军军长等职务。1974年1月,许历农进入“三军大学”战争学院将官班1974年春班,并晋升为中国台湾地区中将

教育经历

1975年,中国台湾地区有军长级职位两席空缺,分别是政治作战学校校长与金门县防卫副司令官,经蒋经国审定,许历农获任中国台湾地区“政治作战学校”校长。这所学校的前身是蒋经国1950年创立的“政治干部训练班”,1951年7月15日更名为“政工干部学校”,1970年10月31日定名为“政治作战学校”。许历农于1975年6月1日正式履职,直至1977年12月20日调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在“政治作战学校”任职的两年多里,他因格外关怀学生起居、对学生充满爱心,赢得全体师生敬重,学生们亲切称他“许老爹”,这一称呼后来逐渐扩散,在台湾地区无论军民,无论是否相识,多以“许老爹”相称而非直呼其名。期间,许历农还在该校政治研究所修习多门课程,即便因要事无法上课,也会请学生帮忙录制课程内容,事后再抽时间完整收听。

1977年12月至1979年12月,许历农担任陆军军官学校第12任校长。这所学校由孙中山指示筹办,1924年6月16日成立,首任校长为蒋介石,因创校于广东广州黄埔,故别称“黄埔军校”。校史历经多次变迁:1927年迁往南京并隶属国民政府,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后西迁成都市;1946年为适应军队国家化,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在高雄市凤山复校,增设大学与专科学制。许历农是首位兼具政战学校校长与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任职经历的将军。

担任要职

1979年12月,许历农调任中国台湾地区第六军团,担任司令一职。1980年1月,许历农正式受命担任中国台湾地区陆军第六军团司令,驻守范围涵盖北台湾的北基宜与桃竹苗地区。由于六军团司令肩负北台湾核心守卫重任,在任的一年多里,许历农几乎以办公室为家,一周难得回一次家。1981年10月10日,其被任命为“汉武演习”阅兵指挥官,当时参与演习的不仅有中国台湾地区政战学校、陆海空三军官校的学生,还有陆海空三军部队,同时配备了战车、战机、大炮等各类军备。同年11月9日,许历农晋升为中国台湾地区陆军二级上将,调任金门防卫部司令官。1983年5月,许历农出任中国台湾地区防务主管部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许历农凡事必先与部属沟通,任职未满半年便赢得所有部属的信服;他在任四年多期间,无一部属离职,此外他提出政治作战需严防分化、团结部队、凝聚向心力以提升战力,还强调用兵应秉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他认为政治作战需有整体规划,但不认同此事归“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负责。此外,在任期间,许历农还大力推行时任中国台湾地区防务主管部门“参谋总长”郝柏村的“金石案”——精兵政策,删减总政战部冗员、单位。

1987年9月14日,许历农与蒋经国讨论开放赴中国大陆探视事宜。同年11月18日,许历农出任中国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历农上任后,一方面大力协助老兵返乡探亲,另一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帮扶老兵:一是设立自费安养中心并整建安养设施,让领取退休俸、赡养金、生活补助费及大陆半俸且年老无依的老兵,能通过自付生活费获得就养照顾,同时他还积极争取上调安养老兵生活补助,将每人每月标准从2818元提高至6928元;二是强化对散居老兵的服务保障;三是全力向相关单位争取土地放领,推进农场场员配耕土地放领工作,使配耕满10年以上的场员成为自耕农;四是协调企业将部分利润投入安置基金,由“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进行转投资,用投资收益帮扶老兵;五是为满足当地老兵及其家属与普通民众的医疗需求,在任内筹建桃园、凤林、台东县3所老兵医院,为老兵提供就近医疗服务;六是积极推动会属农业、事业机构实施“团结致富”方案,鼓励农场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助力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与收入。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一职由李登辉接任。李登辉上台后,逐渐掌握了党、政、军、情、警的权力,并开始展露出“台独”面目。同月,许历农开始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89年,他牵头成立“协助荣民返乡探亲补助旅费筹措会”,期间不仅亲自奔走募款,还组织举办募款晚会。1990年2月,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中央委员会,许历农公开支持林洋港蒋纬国参与竞选,但最终未能成功。同年5月8日,“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利用募款剩余资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欣安服务中心”,为老兵转机前往大陆探亲提供协助。1992年4月29日,许历农与中国国民党党内非主流派人士共同商讨领导人选制度相关事宜。1993年2月26日,其正式卸任“退辅会主委”职务。同年,许历农退役,并被聘为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国策顾问”。

退出国民党,促统反独

1993年,赵少康、郁慕明李胜锋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成立了“新国民党连线”,“新国民党连线”以“新国民党”的名义登记组党,遭到拒绝后,更名为“新党”。1993年9月1日,许历农在《新连线通讯》刊发《我看新党》一文。文中他指出,新党人士在理念上坚守国民党正统精神,秉持反对国土分裂的立场,以国家认同为诉求、以国家统一为目标,这些主张与多数民众尤其是老兵群体的想法高度契合。因此,他对新党人士选择另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不仅乐观其成,还呼吁众人共同关心、助力新党发展壮大。同年11月24日,许历农召开记者会,宣布加入刚成立不久的新党,并发表题为《大是大非——我的痛苦抉择与崭新希望》的声明。在记者会及声明中,他解释自己退出拥有54年党龄的中国国民党的原因,表示中国国民党已丧失党德与党魂,与民进党暗中勾结,完全背离初心,不再是孙中山创立的国民党,该声明一经发出,便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11月25日,许历农出席桃园大溪“新党问政说明会”,为新党候选人站台。11月26日,出席新党在耕莘文教院举办的“许历农的心路历程座谈会”。

1994年5月8日,新同盟会正式成立,许历农当选会长,并发表《新同盟会成立宣言》。5月22日,他在新同盟会首次举办的“国是讲座”,评“李登辉执政七年的功与过”。1995年2月10日,许历农在新同盟会春节团拜及“国是”座谈会上对“江八点”发表评论。4月5日,于中正纪念堂主持“蒋公逝世20周年纪念会”。4月17日,他牵头举办“马关条约100周年纪念大会”。5月7日,许历农主持新同盟会周年庆祝大会,地点在北一女大礼堂,吸引逾万人参与。6月18日,军警院校校友联谊会成立,许历农当选会长。7月16日,许历农主持新同盟会举办的“七七抗日圣战音乐晚会”。8月13日,他率领统派团体在台北市发起“我是中国人”大游行。8月22日,新同盟会发表“为台湾2100万人民请命——吁促李登辉放弃竞选”声明。次日,许历农主持新同盟会记者会,要求李登辉放弃竞选。10月30日,许历农主持新同盟会在中山纪念馆举办的“纪念蒋公诞辰及‘荣民节’大会”。

1996年3月19日,许历农现身桃园巨蛋为林郝阵营助选;3月21日,其赴凤山中山纪念馆参加林郝及新党“国代”候选人造势活动;3月22日,许历农出席“送林洋港进‘南京总统府’”造势晚会并发表讲话。3月23日,许历农以新党不分区第一名身份当选第三届“国民大会代表”。3月30日,许历农主持新同盟会举办的“大选后政治展望”座谈会。5月20日,许历农正式就任“国大代表”,并出任新党“国大”党团总召集人。7月17日,许历农在第三届“国民大会”中率先发表“国是建言”。8月,许历农受聘为“国统会副主委”。9月22日,许历农担任保钓大联盟发起的“保钓大游行”总指挥,并发表《我们的声明》。10月21日,许历农在“国统会”第11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发言。

1997年6月30日,许历农应邀出席中国香港七一回归庆典。7月7日,其在新同盟会“纪念七七讲演会”上致辞。7月21日,许历农在第三届“国大”第二次会议发表“国是建言”。8月4日,许历农在《联合报》发表《又见征询“阁揆”人选》。8月9日,其在《联合报》发表《“信介仙”,加油!》。11月11日,许历农率新同盟会一行10人赴北京、上海市访问。11月14日,许历农在上海会晤海协会会长汪道涵。11月20日,许历农自大陆返台湾,并召开记者会说明参访情形。12月6日,许历农在“国统会”第12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发言。1998年5月27日,许历农在纽约演讲“两岸关系与台湾政情”。7月22日,其在“国统会”第13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发言。7月27日,许历农在第三届“国大”第三次会议发“国是建言”。

1999年4月8日,许历农在“国统会”第14次全体委员会议上发言;4月19日,许历农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周年庆上致辞;5月23日,许历农出席纽约新党之友会举办的“国是论坛”,分析2000年选情;6月22日,其在第三届“国大”第四次会议发表“国是建言”;7月10日,许历农出席中国香港“1999中国和平统一研讨会”,发表《中国和平统一的前途》;9月17日,许历农在新同盟会“剖析李登辉的两国论”讲演会上痛斥李登辉;12月19日,许历农应邀参加中国澳门回归庆典。2000年,许历农首次回大陆访问,为祖国统一事业奔走,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多次会见。2月25日,新同盟会在各大报刊登广告,呼吁会员选举票投宋楚瑜;5月13日,新同盟会与海峡两岸统一促进会、中国统一联盟举办“一个中国、两岸和平”座谈会,呼吁台湾当局接受一个中国原则;8月27日,许历农参加在柏林举办的“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发表《肯定一个中国两岸才能和解》。2001年6月30日,许历农率领台湾退将参访团赴大陆访问,并参观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7月10日,许历农率领新党大陆事务委员会代表团一行9人抵达北京访问;7月17日,许历农在“新世纪东京大会”发表《认清楚李扁的“台独”真面目》演讲;7月29日,许历农率37名退将组成的参访团赴北京访问;10月9日,许历农在“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11月,许历农被新党提名不分区“立委”第一名。

2002年4月6日,许历农主持民主团结联盟发起人会议,并在会上致辞;6月30日,其应邀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五周年庆典;7月7日,民主团结联盟正式成立,许历农当选主席并发表成立宣言;9月1日,许历农刊登广告呼吁国亲两党在高雄市市长选举中团结合作;12月10日,许历农发函国亲两党主席,呼吁搭配参选2004年“大选”;12月12日,许历农率队拜会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连战承诺国亲两党只提一组候选人。2003年5月14日,许历农许历农在《联合报》发表《中国还有什么?台湾又有什么?》;6月8日,在美国纽约“连宋后援会”演讲《团结才有力》;9月10日,许历农出席莫斯科“全球反独促统大会”,并发表《两岸关系现况与和平统一愿景》。2004年1月13日,许历农在《联合报》发表《亲爱的,问题在两岸》;5月8日,新同盟会成立10周年,许历农发表《永为和平统一而奋斗》声明;9月18日,其应邀在北京“战争遗留问题暨中日关系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致辞;9月23日,许历农与王文燮黄幸强等退将连署《反6108军购声明书》,指出军购案无法保障台湾安全;12月4日,许历农出席中国统一联盟活动,批评陈水扁“柔性政变说”是胡言乱语。

重回国民党,呼吁统一

2005年1月1日,为推动国亲两党合作,民主团结联盟第二次致函国亲两党主席。1月5日,许历农在《联合报》发表文章《为什么“要国亲败诉就算了”?》,表达对相关事件的看法。2月6日,许历农与郝柏村、林洋港等18人重新加入国民党,并获聘为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3月20日,新同盟会联合中国统一联盟、中华教授协会、民主团结联盟、和平统一促进会召开记者会,揭露陈水扁挑衅《反分裂国家法》的真实目的。3月24日,统派团体在报纸上刊登“我们对三二六游行的共同呼吁”广告,传递统派立场。5月7日,许历农在美国华府发表演讲《期盼两岸互动双赢的春天》;5月27日,又在美国纽约发表演讲《从连宋访问大陆谈两岸关系前景》,分享对两岸关系的见解。9月2日,他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并在钓鱼台国宾馆与国台办主任陈云林会面交谈。9月3日,许历农率领抗战退役将士在人民大会堂与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面,同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反法西斯侵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致辞。9月6日,他赴福州市出席“纪念同盟会成立100周年研讨会”;9月9日,再赴南京出席“九・九两岸同歌”纪念活动。10月23日,许历农主持由10个团体联合举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晚会”;10月24日,发表《庆祝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宣言》,缅怀历史、呼吁团结。12月30日,他赴上海市出席汪道涵会长追悼会,送别汪道涵。

2006年4月23日,许历农在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周年庆“台研论坛”上致辞。7月29日,其在武汉“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10月9日,许历农出席武汉“辛亥革命95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谈话。11月12日,许历农出席“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随后前往北京西郊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献花。11月14日,许历农赴南京中山陵,代表中国台湾各界人士向孙中山先生献花。2007年1月6日,许历农出席厦门市黄埔军校同学亲属联谊活动”。4月3日,其为抗议陈水扁“去蒋化”“去中国化”,率领谒陵团前往慈湖向两位蒋先生致敬。6月30日,许历农出席中国香港回归1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香港行政长官就任典礼。7月,许历农先后主持了“纪念七七抗战70周年系列活动记者会”“七七抗战70周年大型音乐晚会”“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台湾光复图片展”揭幕典礼等。8月,许历农著作《许历农文稿集——虽千万人吾往矣》在中国台湾省出版。2008年1月8日,许历农出席“蒋经国先生的旅程”口述历史座谈会,追思蒋经国。9月7日,许历农在中国评论社主持“探讨两岸和平统一的形势发展”研讨会。

2009年4月,著作《许历农文稿集》由北京的华艺出版社出版。10月20日,许历农在北京“许历农会长《文稿集》稿费捐赠助学仪式”上,捐出版税5万元人民币给安徽老家。10月21日,许历农向民革中央赠送手稿。2010年4月,许历农率领退将前往国防大学交流;5月10日,许历农在台北朝代饭店召开“第一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7月,许历农在联合报发表《敬向名嘴说几句真心话》。

2011年3月18日,许历农代表新同盟会,与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和统会会长郭俊次一同迎接周铁农率领的“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访问团”。8月17日,许历农发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山黄埔两岸情“风波”有感》一文,表达了对相关事件的感想。11月,许历农的文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举办的“辛亥百年与两岸关系”征文中获评一等奖。12月,他向新同盟会会员发函,呼吁大家支持马英九连任。2012年2月24日,许历农与马英九会面,提出个人建言。3月9日,许历农召集十多个政治团体,组建“人民政治团体联合会议”,会议期间通过宣言,呼吁马英九恢复“国统纲领”。7月4日,许历农主持联合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文,要求马英九明确表态支持“两岸同属一国”。7月7日,许历农率领37位退役将领赴上海参加“第三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9月18日,许历农再次主持联合会议并发表声明,呼吁两岸合作保卫钓鱼岛,避免兄弟阋墙的历史重演。12月24日,许历农继续主持联合会议,并发表相关声明。2013年4月29日,许历农主持联合会议,围绕“新领导新局下的新思维”展开讨论。5月10日,他率领“和平之旅参访团”访问北京,两岸退役将领就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进行探讨。5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所率的台湾退役将领一行。10月25日,许历农出席在武汉召开的“第四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12月19日,许历农主持联合会议,发表题为《敬告执政党:左右不可逢源要有中心思想》的宣言。

2014年4月21日,许历农主持联合会议,讨论“太阳花学运”,决议发动“新五四运动”;5月,在新同盟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许历农强调新同盟会的任务已由“护宪救国”转向“反独促统”;9月6日,出席在香港召开的“第五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获颁“两岸关系杰出贡献奖”。9月24日,许历农率“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50名代表赴北京,并出席欢迎晚宴。2015年5月18日,许历农出席在天津市召开的“第六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7月11日,新同盟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许历农坚持辞去会长一职,转任名誉会长。8月30日,许历农出席新同盟会“抗战胜利70年庆祝大会”。10月25日,许历农出席新同盟会“庆祝台湾光复70周年大会”,并发表谈话。10月26日,许历农出席“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在台北市举办的“不朽的战魂——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专辑”新书发表会。11月13日,其率团访问民革中央。2016年11月9日,许历农率7位退役上将与时任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谈。11月10日,许历农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11月11日,其应邀出席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孙中山先生150年诞辰纪念大会”。

2017年8月21日,许历农出席新党24周年党庆大会,并上台致辞。8月29日,许历农前往八百壮士帐篷,嘉奖鼓励坚守“立法院”的退役军人袍泽。9月2日,许历农将《我为什么以前反共,现在促统》旧文放在脸书上,引发社会热议。9月9日,许历农在脸书上发表《99高龄老人不得不再说几句话》。10月18日,许历农接受采访时对中共十九大召开表达“祝贺之忱”。许历农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验”,来形容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2018年4月19日,许历农与新党“国代”出席钱复邀约的百岁寿宴。5月27日,许历农出席联合会议,并以荣誉主席名义致辞。6月30日,许历农出席八百壮士捍卫中华协会成立大会。8月20日,许历农的评传《许历农的大是大非》初版在台湾出版问世。9月16日,许历农在北京出席第“八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接受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宴请。11月,许历农接受凤凰卫视访问。2019年1月7日,许历农在《中国时报》发表《“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最佳方案》,1月中,凤凰卫视播出《百岁中国国民党老将:许历农的大是大非》专辑。2月4日,许历农在《中国时报》发表《除夕忆往谈“一中”》。2022年7月,由许历农亲自校稿的自传《许历农传——从战争到和平》举办新书发表会,马英九、郝龙斌等人到场祝贺。马英九表示,《许历农传》让外界了解两岸为何要和平交流,“台独”为何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是提醒台当局鉴往知来、维护两岸和平的一面明镜。2023年4月23日,新北市市长侯友宜给许历农祝寿,许历农称赞侯友宜做事务实,力挺他参选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

人物逝世

2025年5月4日,许历农在中国台湾台北荣民总医院辞世,享年107岁。同年5月24日,许历农的追思告别仪式在台北市举行。

主要成就

1987年11月18日,许历农出任中国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历农上任后,一方面大力协助老兵返乡探亲,另一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帮扶老兵:一是设立自费安养中心并整建安养设施,让领取退休俸、赡养金、生活补助费及大陆半俸且年老无依的老兵,能通过自付生活费获得就养照顾,同时他还积极争取上调安养老兵生活补助,将每人每月标准从2818元提高至6928元;二是强化对散居老兵的服务保障;三是全力向相关单位争取土地放领,推进农场场员配耕土地放领工作,使配耕满10年以上的场员成为自耕农;四是协调企业将部分利润投入安置基金,由“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进行转投资,用投资收益帮扶老兵;五是为满足当地老兵及其家属与普通民众的医疗需求,在任内筹建桃园、凤林、台东县3所老兵医院,为老兵提供就近医疗服务;六是积极推动会属农业、事业机构实施“团结致富”方案,鼓励农场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助力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与收入。

20世纪90年代,许历农因不满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搞“台独”而毅然脱离国民党加入新党,继而创办新同盟会、民主团结联盟等统派团体,始终倡导两岸和平统一。2007年后,许历农投身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业,发起“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组成“促进和平统一政治团体联合会议”,还多次率团访问大陆,为和平统一奔走呼吁。

人物立场

支持统一

许历农明确表示支持中国两岸统一。他曾经常被问到:“您是军人,又做过‘政战部主任’,做的是‘反共’思想工作,为何后来不仅不再‘反共’,甚至支持统一,不会感觉这中间反差很大吗?”他总是耐心地回答说:“我觉得没有什么差异,我从军是为效忠国家,希望国家兴盛,军人关心国家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事,尤其,我做过‘总政战部主任’,不论从思想、理念、信仰哪一方面来谈,都应该支持国家统一啊。”许历农之所以支持统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一、坚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二、立志做孙中山的信徒;三、不愿看到两岸烽烟再起;四、欣见大陆改革开放、和平崛起。

坚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许历农坚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历史同源、文化同根,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当然是一个中国。他指出,1895年《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3年开罗会议决定将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台湾光复,这些历史事件都明确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历农特别强调,1972年《上海公报》中"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的表述,说明当时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是有共识的。他认为,正是李登辉上台后推行“台独”路线,才逐渐出现了“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等错误论调,企图割裂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

立志做孙中山的信徒

许历农是孙中山的信徒,而孙中山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国家统一、民主与富强。许历农多次在演讲中表示辛亥革命的政治主张不外统一、民主与富强三大诉求。一是统一: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在《就职宣言》中就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令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二是民主: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目标就是追求民主。三是富强:孙中山所以领导革命,主要是因为清廷腐败,外敌入侵,割地赔款,内政不修,民穷财尽。辛亥革命的动机就在图谋国家富强。他认为,今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仍以统一、民主、富强为追求的目标,发展的方向。作为中山的信徒,他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大业,并认同王作荣先生"两岸同属炎黄子孙,谁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认同谁"的务实观点。

不愿看到两岸烽烟再起

许历农曾引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可怕,才会了解到和平的可贵。”他以自己为例:他28岁时即因国共内战妻离子散,直到40多年后才再见到自己的大女儿。因此,他就是战争的受害者,他比谁都渴望和平,希望中国人不再打中国人。20世纪80年代初,许历农担任金门防卫司令官时,看到金门小小的岛屿上驻防了十万大军,那么多年轻人挤在狭隘的坑道里,加上生活环境差,半年甚或一年都回不了家,所以大家火气都很大,各碉堡内都标注一则鲜明的警语“忍耐、清枪”。但仍有士官兵因无法忍受或受到委屈而举枪自杀,或开枪扫射自己的同袍。许历农看在眼里,感触特别深刻。他在演讲中,多次讲到在台湾成长的年轻人,几乎没有看过战争的实况:“十里洋场,一夕之间可以化为灰烬”,“美满的家庭,一夜之间可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父母失去了子女,多少子女失去了父母”,“造成多少孤儿、寡妇”。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又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战争实在太残酷了,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爱台湾就应该努力终止两岸敌对状态,结束两岸政治分歧。”尤其,他认为“台湾幅员小,先天条件不足,无法筹组庞大的军备,难以用实质的军事力量与大陆抗衡,一旦发生战事,台湾承受不起,也会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不幸。”

赞大陆改革开放成果

许历农看到大陆自从1978年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让中国人走出百年来贫弱的命运,特别让他感到欣慰与骄傲。他很同意邓小平说的:“目前世界范围的竞争,开始从军事的优势,转向争取综合国力的优势,尤其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优势。”今天大陆“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其实争的就是综合实力的优势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优势。

2003年5月14日,许历农在《联合报》民意论坛发表《中国还有什么?台湾又有什么?》。文章中,他表示:“我要大声告诉世人,我热爱台湾。我在大陆只生活28年,而在台湾,我已经生活55年了,很多台湾人还没有我在台湾资深,我主张追求国家统一,正是为台湾前途及2300万同胞福祉着想。”“大陆有和我们台湾同胞同样的祖先,同样优秀的13亿人口,有比台湾大266倍,将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有两岸同胞共同祖先经营累积的五千年历史文化,有2869亿美金外汇存底,有每年排名世界第一的8%的高经济成长率,有即将送人进入太空的高科技。”许历农表示,国家就像一个家庭,贫富、多少、有无,常常在变动中,但两岸的人民不能否认是同胞,台湾当局尤应认清事实,“如果思想里充满着仇恨和敌意,注定不会有好的前途。”

2004年1月13日,许历农在《联合报》民意论坛的发表《亲爱的,问题在两岸!》,表示在台湾,“两岸问题是核心,不把两岸问题处理好,谁当‘总统’,台湾都没有前途、没有远景”。他在文中反省,由于几十年的“反共”教育,在台湾恐怕还有不少人对大陆的认识停留在“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的阶段,“其实,自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进步,俨然是一副新的面貌”。他很同意温世仁说的“大陆今天的经济发展现象,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经验”。许历农强调:“我不是在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只是要提醒台湾民众,特别是领导人或是即将出任的领导人,面对大陆这样快速的、全面的、彻底的改变,我们不能再沉湎于过去‘反共抗俄’的框架中,而须抛去过去的恩怨情仇,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检讨两岸政策。”

严防美日

许历农在104岁高龄的时候,还为时下的两岸关系担忧,比如面对2022俄乌冲突,许历农于2022年4月29日在《联合报》发文“以俄乌为鉴,台湾别轻信他国挑拨”,提醒人们,为了2300万人民的身家性命,要慎防美日两国加于台湾的枷锁。

主要作品

出版书籍

发表文章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许历农有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因他随国民党军队前往中国台湾而中断。十多年后,他才在台湾与陈庆华女士再婚,许太太在2015年因病过世。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字叫许绮燕,是为了纪念她在北京出生。小女儿名叫许幼梅。

1949年,许历农离开中国大陆时,许历农的大女儿绮燕才3个月,父女俩再见面时已是40年以后。许绮燕早年没机会读太多书,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读完中专、大专,先后担任过湖北省咸宁市工商联合会会长、湖北省政府参事、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北省委委员兼湖北省委机关副巡视员、鄂台经济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她爱好文艺,曾在《江淮文史》发表过《海峡两岸是我家——兼记我的父亲许历农》。许绮燕曾得过癌症,虽然经过手术治疗,身体恢复良好,但在2016年10月,许绮燕不幸过世。

许历农的幼女许幼梅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英文系,后留学美国,在纽约圣约翰大学认识张乃健,后来结为夫妇。张乃健是中国台湾地区陆委会前主委张京育的儿子,他在圣约翰大学攻读博士时,奉中国台湾同学会之命接待新生,两人由此相识。张乃健拿到学位后留在圣约翰大学教书,并在纽约近郊定居。许历农在1993年公职退休后,每年夏天都会飞到纽约二女儿家小住,跟当时出生不久的外孙女建立了深厚的祖孙情。在许幼梅为父亲百岁生日制作的DVD中,可以看到许历农捧着奶瓶喂大外孙女喝奶,哄她睡觉,祖孙二人散步的照片。幼梅于2001年又生了一个小女儿,虽然许历农已没有体力像照顾大外孙女一样照顾小外孙女,但他很高兴能再看到一个小生命渐渐长大。

兴趣爱好

80多岁许历农开始学电脑,有了电脑、手机,有时还投书媒体,将“反‘独’促统”的声音发出去。许历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余生唯一愿望,就是希望早日看到国家完全统一。

许历农曾分享过自己养生秘诀两个要素,第一个字是“动”,第二则是“开心”。在饮食和运动上,许历农当时特别提到,他有时中餐会嘴馋吃个麦当劳,最爱的就是麦香鱼堡、薯条炸鸡翅,其他时候则以清淡饮食为主,晚上基本上不吃,顶多吃个麦片和果汁而已。每天下午他会到公园活动,分四次甩手,每次500共2000次,准时晚上10点就寝,数十年如一日是他如此长寿原因。

所获荣誉

人物评价

在许历农的诸多职务中,有个“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虽然不起眼却很重要,是主管台军意识形态的。许历农个人的特殊经历,让其对两岸统一更加执着。(海峡导报评)

许历农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其独到见解,退休后成立新同盟会,极力反对“台独”;倡议召开“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有效发扬黄埔精神,促进两岸黄埔子弟后代情谊,传为美谈。(中国台湾退役将领陈兴国评)

许历农出生于1918年,安徽省贵池区人,七七事变爆发他毅然投笔从戎,“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屡建功勋,官至上将。他的一生,31年在大陆,70多年在台湾。(南方都市报评)

许历农多次率团访问大陆,为和平统一奔走呼吁。因此,许历农也被誉为是岛内统派的精神领袖。(长安街知事评)

经历战火烽烟,始终以国家为念。(中国国民党新北市长侯友宜评)

许历农走过历经战火蹂躏的岁月,见证近代中国跌宕历史的壮阔人生,坚持大是大非,展现深厚的中华情怀;他把一生的忠诚属于中华民族、信念融入中华文化、温情留给锦绣河山、愿望献给两岸和平。(台湾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评)

后世纪念

202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向其家属致唁电。全文提到:“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追求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努力奔走,作出积极贡献,受到海内外爱国力量敬重。哲人其萎,风范长存。启迪后人,接续奋斗。反“独”促统,大业必成。”

2025年5月24日,许历农个人回忆录《许历农传:从战争到和平》作者、中国台湾《观察》杂志发行人纪欣以《许历农哲人其萎风范长存》为题发表追忆文章,回顾许历农的生平大事,向这位“文武合一的典范”、台湾统派的精神领袖再次致意。纪欣在文章中表示,许历农对时事有敏锐的观察力,更是一位坐而言、起而行的行动派,他坚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并实践着国家统一的理想,他的未竟之业“等着我们去实现”。

2025年5月24日,黄埔学员、中国台湾退役将领许历农的告别式在台北市怀爱馆景明厅举行。厅内屏幕上播放写有“敬爱的老爹 我们永远怀念您”字幕的视频。当日近500位中国台湾各界人士冒雨前来,为“许老爹”送行。告别式正式开始后,现场举行唱诗、献诗等仪式,中国台湾退役将领陈兴国致悼词,回顾许历农戎马一生,特别提及许历农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表示其精神将激励中华儿女继续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而奋斗。许历农之女许幼梅代表家属致辞。她感念各界前来送父亲最后一程。随后,全场起立,在低回的诗歌中,追忆这位令人敬仰的长者。告别式结束后,现场随即举行庄重的公祭仪式。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台北市市长蒋万安、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新党主席吴成典、新党前主席郁慕明等人到场,向许历农遗像献花。

相关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披露了许历农的心路历程:他曾表示,近年来,两岸关系持续改善,两岸政治互信也在日益建立。“反共”早已没有现实的依托。再说促统,统一符合两岸民众的意愿。

参考资料

107岁统派精神领袖许历农去世,生前唯一愿望是看到国家完全统一.海峡导报.2025-11-06

许历农.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2025-11-04

台湾统派团体领袖许历农去世.新华网.2025-11-04

快讯!岛内统派大佬许历农今日辞世,享年107岁.今日头条-海峡导报.2025-05-04

台湾统派精神领袖许历农辞世,生前曾说“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最佳方案” .东南卫视.2025-11-04

99岁许历农:我为何不再"反共"要统一?.百家号.2023-11-21

台湾黄埔老兵许历农去世!曾多次率团访问大陆,立传写心声.今日头条.2025-11-06

台湾107岁统派精神领袖许历农去世.新浪财经.2025-11-06

CCTV-台湾频道.央视网.2025-11-06

许历农去世,享年107岁.鲁中晨报.2025-11-06

台湾各界人士送别许历农:百岁将领 风骨长存.今日头条.2025-11-06

许历农荣获“两岸关系杰出贡献奖” .人民网.2025-11-06

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稿费捐赠安徽家乡助学.中国台湾网.2025-11-06

俞正声在京会见许历农率领的台湾退役将领一行.中国政府网.2025-11-06

俞正声会见许历农率领的台湾退役将领一行 .中国共产党新闻.2025-11-06

希望早日看到国家统一——访台湾新同盟会会长、百岁老人许历农先生.中工网.2025-11-06

新同盟会20周年庆 推动“反独促统”任务.台海网.2025-11-06

【聊政事儿】国庆前夕,习近平深情呼唤台湾回家.人民网.2025-11-06

这个参与过皖南事变的国军老将领发公开信:我不再反共! .环球网.2025-11-06

台湾统派领导人祝贺中共十九大召开 期盼两岸携手共圆中国梦.新华网.2025-11-06

他102岁,余生唯一希望是看到统一.台海网.2025-11-06

许历农的大是大非.豆瓣读书.2025-11-06

统派大佬许历农105岁生日,力挺侯友宜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海峡导报.2025-11-06

台湾知名统派人士许历农追思告别仪式在台北举行.新华网.2025-11-06

台湾统派团体领袖许历农去世.新华网.2025-11-06

快评:许历农促和促统 展现深厚中华情怀.中评网.2025-11-06

许历农辞世享寿107岁 520后告别式.中评网.2025-11-06

台湾知名统派人士许历农追思告别仪式在台北举行.今日头条.2025-11-06

台湾统派精神领袖许历农,清晨去世.今日头条.2025-11-06

国台办主任宋涛向许历农家属致唁电.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