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83反舰导弹,别名C-803型反舰导弹,是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攻击超视距外、驱护舰以上等大中型水面舰艇。
鹰击-83反舰导弹属于多用途反舰导弹,包括舰舰型号的鹰击-83,空射型号的鹰击-83K,以及对陆攻击型号的K/AKD-88等衍生系列。该导弹全长6.86米,弹径0.36米、翼展1.18米;采用小型涡喷发动机推进,涡喷进气口位于导弹腹部下方,最大射程180千米;使用雷达主动导引,巡航段飞行高度为20-30米,在接近目标时飞行高度为5-7米。可在驱护舰、导弹护卫艇、导弹快艇等水面舰艇及轰-6与歼轰-7A等多种平台上搭载。
鹰击-83反舰导弹的研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于1998年6月成功试射后定型,并在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阅兵式上亮相。此外,该导弹已向泰国、伊朗等多个国家出口。
发展历程
鹰击-83反舰导弹,是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中的一种。鹰击-83反舰导弹的研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海军为了解决“鹰击”8射程短、“海鹰”1甲速度慢、“海鹰”3个头大的缺点,开始研发“鹰击”83反舰导弹。该导弹于1998年6月成功试射后定型,并在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阅兵式上亮相。此外,鹰击-83反舰导弹已向泰国、伊朗等多个国家出口。
工作原理
鹰击-83反舰导弹使用雷达主动导引,具体工作为:先由其搭载平台上的对海搜索雷达(潜艇则为主动声呐)捕捉到目标,待锁定后经火控系统计算出射击诸元,再输入导弹制导系统中。发射后先由固体火箭助推器工作,数秒后助推器脱落,导弹飞行速度0.9马赫,此时固体火箭主发动机工作,导弹开始等速地效航空母舰巡航,弹上驾驶仪使导弹在一定距离内按预定的航向飞行后,弹上末制导雷达开机捕捉并跟踪目标,导引导弹向目标机动飞行,接近目标时导弹作俯冲攻击,在水线附近命中目标,其作战任务剖面为典型的“高—低—高”,以不断纠正自身的飞行轨迹,保证朝着目标区域飞去。
结构设计
鹰击-83反舰导弹体采用了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弹头整流罩为钝形,4片前缘后掠的切梢三角形大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前缘后掠的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位于弹体部,弹翼和舵面呈X形配置,位于同一平面。鹰击-83反舰导弹长6.86米,翼展1.18米,弹径0.36米,战斗全重850千克。弹头整流罩较前略为尖细,涡轮喷气发动机进气道位于导弹腹部下方。此外,折叠式弹翼的前面有一接收资料链的天线,可接受舰艇、直升机的导引。在弹体结构上,鹰击-83反舰导弹的弹体内部从前到后分为5个舱段:雷达舱、战斗部舱、自动驾驶仪舱、发动机舱和后设备舱,舰载反舰型尾部还带有火箭助推器,而空射型因发射瞬间已经具有一定初速度,因此并不需要火箭助推器。
技术特点
鹰击-83反舰导弹属于多用途反舰导弹,包括舰舰型号的鹰击-83,空射型号的鹰击-83K,以及对陆攻击型号的K/AKD-88等衍生系列,鹰击-83反舰导弹可在驱护舰、导弹护卫艇、导弹快艇等水面舰艇上搭载外,也能由轰-6与歼轰-7A等多种发射平台携带,主要用于攻击超视距外、驱护舰以上等大中型水面舰艇。
鹰击-83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为180千米,相比鹰击-82大幅增加,因此设计有接收中继制导的模式,可通过战术数据链系统在飞行途中接收海军侦察、预警机发送的目标信息,从而提高导弹命中精度。鹰击-83在作战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手段较为多样,除了“音乐台”超视距主、被动对海搜索雷达外,通过NH900战术数据系统,还能接收到运-8警戒机所截获的信息,而且在发射后巡航阶段还能接收到“音乐台”EM3数据传输装置或卡-28舰载直升机机载雷达提供的目标指示信号,在一定范围内修正其巡航轨迹,强化规避能力、提高攻击的隐蔽性及命中精度。
性能参数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雄风不减当年:鹰击-83反舰导弹.西安兵工科技杂志社.2024-08-01
振国神器:“鹰击83”反舰巡航导弹.环球国际.2025-08-10
盘点:中国是冷战后世界第一反舰导弹大国.中国新闻网.2025-08-10
抚今追昔:盘点我军各类反航母作战武器.中国军网.202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