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机动车损伤

1.碰撞伤指机动车对人体的碰撞所致的损伤。 jury)是人体被机动车轮胎碾压形成的损伤,是机动车损伤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jury)是机动车碰撞发生时方向盘对驾驶员胸部挤压的特征性损伤。

正文

机动车损伤(trafficaccidentinjury)是指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和参与交通运输活动中的物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特点

机动车损伤具有以下特点:①损伤发生在机动车过程中;②损伤是由交通运输工具直接、间接或两者并存而造成;③损伤本质上属于机械性损伤;④损伤常常具有多发性和复合性,形态往往复杂,类型多样,损伤严重,死亡率高;⑤部分机动车的发生与驾驶人员的精神、生理和病理状况有关;⑥机动车可被用来作为自杀或他杀的手段。由于机动车损伤的特点,使法医学鉴定具有相当的特殊性,除需确定受害人员的死因、死亡方式、推测死亡时间及个人识别外,更重要和难度较大的是确定死者是司机、乘员还是行人,以及通过对可疑肇事车辆的勘查,有关物证的收集和检验比对,重建事故经过,以确定事故的性质,与责任。

概述

道路机动车损伤(roadtrafficaccidentinjury)是指发生于道路文通事故中的各种损伤,其中以机械性损伤为多见。它既可以发生在交通运输工具之外;也可发生在交通运愉工具之内;它既多见于机动车和交通意外,也见于自杀和他杀。

机动车损伤主要发生于不同的机动车现象中,如碰撞、刮擦和拖拉、翻车,坠车、失火、爆炸或跳车等。各种机动车现象对人体的致伤方式可归纳为以下8种。

1.碰撞伤指机动车对人体的碰撞所致的损伤。包括车外碰撞和车内构件对人体碰撞引起的损伤。

2.碾压伤指车轮推碾和轧压人体造成的损伤。通常情况下在碾压发生时都伴有碰撞和刮擦现象,但个别情况如人体躺卧在道路上被碾压时除外。

3.刮与拖擦伤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其侧面或其他突出部件刮擦人体,或正在行驶中的自行车,造成人体接触部位的刮擦伤,继发摔跌伤或碾压伤。拖擦伤则是机动车刮带人体在路面上拖擦所形成的损伤。

4.抛掷或摔跌伤当碰撞,坠车、翻车时,因惯性将人体抛出摔于地上,造成严重的摔跌伤。

5.挤压伤主要指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建筑物、车辆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后车内部件的变形和滑移对人体挤压形成的损伤。挤压伤可分为车内挤压伤和车外挤压伤。

6.砸压伤当翻车、坠车时,车体或物体砸压人体形成的损伤,可分为车体的砸压,车上所载物品的砸压和车外被撞毁的电杆等建筑物的砸压。

7.烧伤在事故发生中由于碰撞和车内电路故障,打火引起汽油燃烧造成人体的烧伤。

8.暴炸伤车内爆炸物品爆炸造成人体的损伤,受伤人多为车内人员。

机动车损伤的形成过程尽管错综复杂,但有些损伤可以反应出损伤接触面的特征,因此,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些损伤特点,对法医学的鉴定及事故重建将有重要的意义。

车外行人的损伤特征

车外行人与车内人员的致伤方式不同。车辆碰撞车外人体造成损伤的典型经过为撞击、摔跌、拖擦及碾压(图6~1)。其中撞击和摔跌是机动车中人体损伤的主要方式。

车外行人的损伤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称第一次损伤,是车辆第一次碰撞受害人造成的损伤如直撞伤,过度伸展造成的伸展创、碾压伤;第二类称第二次损伤,是受害人被撞后身体与地面或其他物体相碰撞、擦划如摔跌伤、拖擦伤等。

(一)撞击伤(impactinjury)是机动车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车辆不同部位碰撞人体可造成不同特点的损伤。

1.保险杠损伤(bumperinjury)保险杠损伤是指车辆保险杠撞击人体时,在距地面50~60cm高处的人体下肢形成横带状表皮剥脱(撞痕,impactabrasion)、皮下出血和骨折。皮肤表面的损伤可因服装因素的影响而不明显,但深部软组织的挫伤出血和胫骨骨折则很常见也很严重。典型保险杠所致的胫骨损伤,胫骨呈楔状骨折,楔形的底为力的作用点,楔形的尖指向车辆行驶方向。大型车辆的保险杠离地面较高,撞击伤的部位可上移至膝或更高。根据人体下肢损伤部位和高度可推断肇事车辆类别和人体运动状态。人体站立时,双下肢均为承重腿,行走或跑步时,两腿轮流为承重腿。机动车前保险杠碰撞行人承重腿造成的损伤,其特征是承重腿往往出现骨折,而非承重腿多呈现软组织的挫伤或裂创。

2.机动车车头所致的碰撞伤主要指汽午发动机罩、冷却器栅格、车头灯和挡风玻璃等撞击人体造成的损伤。因其位置较高,常造成人体头部、躯干与下肢结合部位,如股部、臀部骨盆的损伤。表现为局部软组织损伤出血、骨折和内部脏器损伤。

3.伸展创(extensionwound)指皮肤组织受极大的牵拉力,使皮肤沿皮纹裂开形成浅小的撕裂创。在人体四肢与躯于相连部位,如腹股沟、腋前、颈部及腹部、窝等身体屈侧部位,表现为多数微小撕裂创群。各撕裂创呈断断续续平行排列,其走行方向多与皮肤纹理一致。伸展创的形成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汽车自背后撞击人体重心区域时,身体向后过度伸展而形成腹股沟或下腹部的伸展创。此时还可伴发颈椎的脱位和骨折。另一种情况是人体被车轮碾压时,由于车轮旋转产生的巨大牵拉力,造成在碾压部位附近皮肤菲薄部位形成伸展创。(图2)

(二)碾压伤(run~overinjury)是人体被机动车轮胎碾压形成的损伤,是机动车损伤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根据碾压时是否刹车可将其分为:①无刹车碾压。其特征是受害人被碾压伤亡的中心现场区无机动车,或机动车距受害人较远,在尸体附近无刹车制动痕迹。受害人皮肤上一般留有轮胎凹面花纹印迹。人体被碾压破裂时,轮胎胎面上沾有血迹或人体组织,并随车轮滚动沾染在车辆离去方向的路面上。②刹车碾压。其特征是机动车紧急制动后滑行,在到达人体倒卧碾压中心位置之前的地面上有明确的刹车拖痕,人体倒卧在拖痕的终止处。由于车轮仅有少许旋转或不再旋转,受害人皮肤在轮胎凸面的作用下造成接触处皮肤留有凸性花纹印痕、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人体不同部位受碾压所形成的损伤各异,头部被碾压时,常发生头皮和颅骨崩裂,脑组织外溢。胸腹部被碾压时,除皮肤留下轮胎印痕和伸展创外,还会造成胸骨肋骨和盆骨骨折,胸腹腔脏器破裂、出血,甚至脏器脱出体外或疝人胸腔。四肢被碾压时,多造成皮肤在皮下组织与肌肉、深筋膜之间撕脱分离,形成囊腔样改变或皮肤破裂撕脱,称皮肤撕脱创或剥皮创(avulsioninjuryofskin)。(图3)

(三)摔跌伤(tumblinginjury)机动车所致的摔跌伤与一般的摔伤不同。损伤的形态及程度取决于路面情况,汽车传递给人体的能量大小,人体的姿势和着地部位以及衣着情况。表现为挫伤和擦伤并存即挫擦伤,且以深部组织挫伤出血,骨折和内脏损伤较重。当人体被车头或车尾撞击而发生扑倒摔跌时,在人体被撞的一侧留下直撞伤,而在另一侧可见挫擦性的摔跌伤。

(四)拖擦伤(dragginginjury)拖擦伤的损伤程度与车速、拖拉的距离、地面状态及人体有无衣着保护有关。其形态表现为大面积的擦伤,不伴有或伴有挫伤,且有很好的方向指示性。常分布在身体的突出部位,如头面部、躯干的胸部,背部和臀部,在四肢关节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轻则表皮剥脱,重则皮肤脱落缺失,甚至相应部位的骨骼皮质也出现擦划痕迹。在擦伤周边的体表凹陷处,则没有或仅有轻微损伤。

(五)砸压伤与挤压伤机动车的砸压伤(tampinjury)其特点是现场上有较庞大的砸压物,受损皮肤常出现不规则的挫裂创,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挫灭,人体被砸压部位呈现扁平变形,内部多发生粉碎性骨折和内脏破裂或破碎。在被砸压的边缘或受压较轻部位的皮肤可出现皮下水泡。机动车挤压伤(crashinjury)多发生在胸腹部和四肢,严重的损伤和创伤性窒息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车内人员损伤的特征

驾驶员、最前排座乘客和后排座乘客由于与车内不同装置、不同位置的部件相撞击,会造成不同的损伤。

(一)驾驶员损伤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因机动车发生而造成驾驶员本人的损伤。据统计,驾驶员受伤部位,头部损伤占32.9%,面部损伤占28.8%,上下肢损伤占22.6%,胸腹部损伤占10.2%,其他5.5%。

1.挡风玻璃及玻璃框碰撞损伤当机动车前方发生撞击时,在无安全带和安全汽囊保护的情况下,驾驶员头部碰撞挡风玻璃或玻璃框,常常造成骂驶员前额和发际部位的擦伤、挫伤和挫裂创,以及颅前和颅中凹的骨折,大脑额、极的挫裂创。额面部的损伤情况与挡风玻璃的质量、头部撞击速度有关。表现为小斑块状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有时皮肤出现微小裂创、小刺创和玻璃刺划伤,创口较小且密集方向一致。有时创口中可发现玻璃渣。

2.挥鞭样损伤(whiplashinjury)头部急剧加速或减速运动致颈椎过度伸屈而造成的损伤。驾驶员或乘员由于车辆行驶中突然加速(追尾)或减速(正面碰撞)时易发生这种损伤。表现为颈椎脱位,椎体前缘及横突的骨折,韧带和关节囊的撕裂出血,颈髓震荡和挫伤。颈部的挥鞭样损伤在全部致命性车祸中约占1/3。

3.胸前方向盘挤压损伤(steeringwheelinjury)是机动车碰撞发生时方向盘对驾驶员胸部挤压的特征性损伤。没有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在车辆碰撞时,身体前倾、座席也惯性前移,使驾驶者胸部或上腹部撞击在方向盘上。有时因车头碰撞变形、发动机和方向盘后移,将驾驶员挤压于方向盘与席位之间。上述两方面的作用常造成驾驶员胸部的方向盘损伤。表现为胸部皮肤上出现与方向盘边缘一致的弧形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因衣着的影响,有时外表损伤不严重,但有胸骨的横行骨折肋骨多发性骨折,胸廓变形和肺、心及主动脉的挫伤和破裂,此外,位于上腹部的肝也可因方向般的猛烈撞击而发生损伤。

4.四肢的损伤当碰撞事故发生的瞬间,驾驶员双手本能性的抓紧方向盘或用力撑住身体的避险动作,常造成手腕和前臂尺、桡骨的骨折。同时驾驶员右腿用力急踩刹车踏板,此时车辆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就集中传导至承重腿上,造成踝关节脱位或骨折,跟腱断裂,故又称脚踏板损伤(pedalinjury)。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刹车踏板可在右足的鞋底留下印痕。

驾驶员下肢的另一类损伤可由膝部和胫前部在车辆碰撞时,向前移动与仪表盘架的下方相撞击,形成擦伤、挫伤和挫裂创。损伤表现为膝关节韧带撕裂、关节腔出血、股骨下端的骨折或骨楔人股骨内外骨之间。此外,仪表板的撞击力还向上传导常常造成髋关节的脱位,有时伴有股骨颈骨折和骨盆的损伤。

(二)乘员的损伤在道路文通事故中,乘员发生伤亡的情况仅次于行人或骑自行车的人,居第二位。

1.前排乘员的损伤前排乘员指的是与驾驶席平行乘坐的人员。小型客车或轿车的前排乘员在机动车时最容易受到损伤,其伤亡率高于驾驶员和后排乘员,故有人称此座位是“死亡席”。据对前排乘员损伤程度分析,事故发生后前排乘员立即发生死亡和处于危重伤状态者占643%,重伤占17.8%,其余为中至轻度损伤。前排乘员的损伤在很多方面与驾驶员的损伤类似(图6-4),但不会形成方向盘挤压伤和脚踏板损伤。其特点是损伤主要以头面部多见,其次是四肢,而且上肢多于下肢,胸腹部损伤较小。

2.后排乘员损伤后排乘员由于在车的中部和后部,位于座位之间,其损伤不同于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图6~4)。后排乘员损伤的特点是以四肢损伤多见,且下肢多于上肢,其次是头面部,再其次是胸颈和躯干部。损伤表现为:①前额和下颌部与前方座位靠背碰撞形成前额的横行挫裂创、颅前、中窝的骨折,大脑额、颞极的挫裂伤。下颌部的碰撞可形成颏部擦伤,下颌支骨折及脑挫伤。②双腿外展式损伤。突然碰撞时身体前移,双膝抵在前座椅靠背上,随后臀部骨盆向前移,使大腿剧烈屈曲外展,可造成髋关节的骨折、脱臼和关节损伤,甚至是双侧性损伤。也可发生股骨颈骨折、骨盆分离。③撞裂创与肢体离断。撞裂创类似砍创,但实质上是由具有一定厚度的损坏车身的铁板撞击形成,故呈现较大的条状巨大裂创。由车体铁板撞击形成的肢体离断,其断离面参差不齐,断缘不整,皮肤创缘有明显的撕裂痕。④后排乘员的头颈部挥鞭样损伤也多于前排乘员。

参考资料

[1]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国家重点学科 http://www.med.xjtu.edu.cn/forensic/HTML/wlkt/jiaocai/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