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世界爱虎日

2010年1月,泰国召开的老虎保护亚洲部长级会议提出将每年的7月29日设为“全球老虎日”。

2010年11月,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保护老虎国际论坛”(老虎峰会)通过了“全球野生虎种群恢复计划”并发表了《全球野生虎分布国政府首脑宣言》,倡议共同努力促进野生虎及栖息地的保护,并确定每年的7月29日为“全球老虎日”。

节日由来

2010年11月23日,来自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不丹柬埔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俄罗斯联邦、泰王国和越南等13个全球野生虎分布国的政府首脑,参加“保护老虎国际论坛”(即老虎峰会)。峰会上,各国政府代表意识到野生虎的生存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紧要关头。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从100000只锐减到不到3500只。野生虎是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不扭转这样的趋势,结果不只是野生虎数量上的锐减,人类自身也将遭受由于野生虎栖息地丧失及其种群消亡给整个亚洲生物多样性及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为了树立公众的野生虎保护意识,这次峰会将每年的7月29日定为“全球老虎日”。

各方行动

中国

2010国际野生东北虎栖息地保护会议传来一个好消息:中国将在东北的吉林省黑龙江省确立9个野生东北虎保护优先区,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繁殖地。这9个保护优先区分别为:珲春-汪清-东宁-绥阳县;长白山;张广才岭南部;穆棱市桦甸市;张广才岭北部;白山-通化-吉安县;露水河-东江;靖宇-江源区。这些保护优先区均位于俄罗斯朝鲜和中国的边境线附近,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这些区域存有大片完整的森林和一定数量的猎物种群,能够保证野生东北虎的活动和交流。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虎现在已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据资料显示由于栖息地破碎化、盗猎等因素的威胁,东北地区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约为20只。而在与中国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有430只至500只野生东北虎栖息。从边境地区野生东北虎频繁出现的迹象判断,野生东北虎经常穿越中俄边境。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协会、中国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专家表示,这些区域既是中国野生东北虎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是中俄朝三国野生东北虎相互“串门”的“绿色廊道”,将其设立成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的栖息地保护与管理的优先区域,再加上这些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虎种群趋于饱和,有向中国东北地区扩散的趋势,野生东北虎有望大规模“返乡”。

印度

印度是野生虎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该国栖息的主要是孟加拉虎

印度政府于1972年制定了保护老虎行动计划,在有虎分布的各地区建立保护区。截至2008年,印度已建立40多个虎保护区,总面积近3.8万平方公里。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印度野生虎数量从1200只增加到3500只。但2008年的官方统计显示,印度野生虎数量出现明显下降。导致当地老虎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偷猎、非法虎制品交易、违规采矿和施工、居民与老虎冲突等。

为遏制危害老虎的行为重新抬头,印度政府已拨款1.53亿美元用于实施新的老虎保护计划。例如成立老虎保护队,打击偷猎,计划将总共约20万居民从老虎栖息地及其附近陆续迁出。

印度民间也有许多人士自发组织起来保护老虎,印度著名作家拉斯金-邦德最近专为儿童编写了一本有关老虎的故事集《老虎曾是王的年代》,通过故事讲述保护老虎的重要性。

俄罗斯

根据俄罗斯多年来的调查结果,俄境内的东北虎(中国称之为东北虎)数量一直保持在450只左右,它们主要分布于濒临太平洋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为保护西伯利亚虎,苏联和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立法方面,从20世纪中期开始完全禁止猎杀老虎,逐步扩大老虎保护区。1996年,俄首次通过西伯利亚虎保护方针,此后该方针经过数次修订,2009年出台的最新方针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保护西伯利亚虎的计划和措施。

在科研方面,俄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不久前支持通过了东北虎研究计划。2010年,俄开始建设首个珍稀动物康复中心,帮助失去母虎的幼虎重返森林。这些年来,俄陆续限制针对野猪、狍、马鹿等动物的猎杀配额,以便野生虎能获得足够的食物。未来5年,俄将加大老虎保护投入,力争到2020年使俄境内的野生虎数量达到约500头。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虎是栖息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中的一种珍稀动物,体型在现存所有老虎亚种中最小。受当地生产生活影响,苏门答腊虎的数量已从1978年的大约1000只减少到现在的400只左。

据印尼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机构的官员介绍,尽管在苏门答腊虎保护方面人手不足、能力有限,但该机构和印尼政府仍对未来的老虎保护工作取得进展充满信心。

首先,印尼政府正在扩大苏门答腊虎保护区的面积,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廖内省和北苏门答腊省新设立了两个保护老虎和其他珍稀生物的国家公园。其次,印尼政府加强了保护苏门答腊虎的宣传力度,使很多在丛林中生活的民众意识到保护苏门答腊虎的生存环境要比开发森林重要得多。

印度尼西亚官员指出,保护苏门答腊虎的重要环节是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这其中的当务之急是保护森林,保证老虎的食物来源。

国际反应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09年11月11日说,他们将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一项保护老虎计划,旨在增加老虎种群数量。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分会负责人契斯丁说,这项计划大约需要10亿美元资金。其最终目标是至2022年将全世界老虎数量翻倍,增加至约6500只。尽管尚未制订具体资金筹措方案,但契斯丁有信心以政府注资、私人赞助和活动筹款等方式获得充足资金。按美联社说法,这项计划能否成功,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是否支持至关重要。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伊戈尔·迈达诺夫说,普京会支持这一计划。俄罗斯还计划2010年举行一场“老虎峰会”,邀请境内有老虎栖息的13国领导人参加。

捐资承诺

2010年11月23日老虎峰会上,美国提出将为野生虎保护拨出920万美元经费,用以打击非法猎杀贩卖野生虎的行为。德国将为俄罗斯、泰国老挝越南的野生虎栖息地保护捐资1720万美元。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承诺在5年内捐资5000万美元,用以野生虎保护,其目标是将这笔资金数目升至8500万美元。WCS(国际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协会)在未来的10年内,将出资至少5000万美元,用于野生虎保护。世界银行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方案,用以支持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的野生虎保护工作。全球环境基金承诺新增加1200万美元,支持那些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碳排放的地区性野生虎保护项目。

物种渊源

约200万年前,虎起源于中国中部。

17世纪早期,共有8个虎的亚种,它们是:里海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东北虎华南虎爪哇虎苏门答腊虎以及巴厘虎

19世纪末期,老虎皮毛的不断增值导致了中亚以及苏联俄罗斯远东地区老虎数量的锐减。

1906年,巴基斯坦最后一只老虎被射杀。20世纪30年代,最后一只巴厘虎于1937年9月27日被射杀。

20世纪40年代,高强度伐木活动使东北虎栖息地遭严重破坏。

20世纪50年代,朝鲜最后一只老虎死亡。

1952年,前苏联成为第一个明令禁止猎杀老虎的国家。

1970年,土耳其最后一只老虎被射杀。

20世纪70年代,里海虎绝种。

1980年,最后一只爪哇虎雅加达的动物园去世。

2004年,马来亚虎被确认为新的老虎亚种,此前被归为印度支那虎的一个种群

2005年,俄罗斯宣布国内东北虎数量达到近500头,比50年前增加10倍,成为老虎保护的一个成功典范。

节日纪念活动

2018年7月29日,莫斯科地铁售票处将发行印有东北虎的限量版地铁卡。该地铁卡为纪念“全球老虎日”及阿穆尔虎保护中心成立五周年而发行,发行量为3万张。该卡的正面印有一只隐匿在草丛中的阿穆尔虎,反面则是黑色和橙色条纹组成的图案。其设计旨在警示人们关注野生食肉动物正逐渐消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