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三门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并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历史沿革
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此生息繁衍。距今六千年前出现较大氏族部落。约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是夏商王朝统治中心区域;西周属焦国、虢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战国分属韩、秦、魏;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三国属魏国恒农郡,晋属司州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区后延续至明清;民国时期先属豫西道、河洛道,后改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设陕州专员公署,1952年,陕州专署与洛阳专署合并。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升为地级市。
职权范围
(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和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城乡建设等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财政、民政、社会保障、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行政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
(八)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帮助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十)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十一)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行政区划
三门峡市总面积9936平方公里,现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3个功能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61个乡(镇)(32个乡,29个镇),13个街道办事处,1211个村委会,172个居委会。全市边界线总长1311.9公里,其中省级2条,“豫陕线”长223.898公里,“豫晋线”长200.8公里;市级2条,“洛三线”长388.187公里,“三南线”长51公里;县级5条,卢灵线、渑陕线、渑义线、湖陕线、陕灵线,总长度448.07公里。
机构设置
市政府部门有三门峡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三门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门峡市公安局、三门峡市司法局、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三门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门峡市水利局、三门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门峡市信访局、三门峡市统计局、三门峡市审计局、三门峡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三门峡市民政局、三门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门峡市林业局、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门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门峡市商务局、三门峡市交通运输局、三门峡市教育局、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三门峡市体育局、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三门峡市财政局、三门峡市城市管理局、三门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三门峡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三门峡市医疗保障局、三门峡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等。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政府网.2025-08-10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三门峡市人民政府.2025-08-10
历史沿革.三门峡市人民政府.2025-08-10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库.三门峡市人民政府.2025-08-10
柳波任三门峡市政府党组书记 .中国经济网.2025-08-12
领导信息.三门峡市人民政府.202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