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雪鹰601

雪鹰601是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原型机为美国巴斯勒BT-67运输机(Basler BT-67),是高效的科研平台,也是拥有集快速运输、应急救援和航空科学调查于一体的多功能固定翼飞机。

雪鹰601针对极地环境和科学考察需求进行改装,配备了雪橇板起落架,具备自动除冰功能,航电和供氧系统进行特殊改装,装载了航空冰雷达、航空重力仪、航空磁力计等科考设备。该机最大速度403km/h,巡航速度380km/h,冰雷达探测深度5000米。

2015年12月7日,雪鹰601在南极中山站附近成功试飞。2016年1月9日,雪鹰601成功飞越位于南极冰盖最高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的南极昆仑站,并安全返回中山站,这标志着雪鹰601具备了投入极地考察使用的条件。2017年1月8日,雪鹰601成功降落南极冰盖最高区域昆仑站,完成首次冰穹A区域业务化降落测试飞行。此次雪鹰601成功降落昆仑站,并成功实现该类飞机首次降落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彻底告别中国南极内陆野外考察没有空中力量支撑的历史。此后雪鹰601多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2024年3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表示,雪鹰601已顺利完成了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所有飞行任务。雪鹰601成功执行了由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起的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填补了东南极中国中山站至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之间冰盖沿岸的关键数据空白区。截至2024年,雪鹰601累计执行7个年度科考任务,完成南极冰盖超20万公里航空测量。2025年11月14日,雪鹰601飞抵南极俄罗斯新拉扎列夫站,成功完成对1名俄罗斯南极考察站病员的转运与救援。

研制背景

现实条件

首先,南极大陆面积非常大,有14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半中国,绝大部分被冰雪所覆盖。恶劣的自然环境意味着当地无法提供生存资源,几乎全部物资要依赖外部输送。自南极考察开始以来,船舶一直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但每年也只有南极夏季才有几个月的使用期。在每年4月到10月南极冬季,海冰的边缘距离陆地可达上百公里,这期间任何船只无法靠近南极大陆,各国考察站真正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其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南极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从地面获取研究数据非常困难,不但效率非常低,而且成本非常高。

第三,从1984年以来,中国在南极已经建设运营了长城、中山、昆仑、泰山四个科学考察站,这些考察站在南极分布范围非常广,彼此间的距离也非常远。举个例子:距离昆仑站最近的是泰山站,700公里,无人值守,而常年有人值守的中山站距离昆仑站已经有1300公里之遥了。每年南极的度夏和越冬考察,难免会有一些突发事件,比如人员的伤病、考察过程中的紧急医疗救助等等,各个站之间如此遥远的距离是处置这些突发事件的最大阻碍。

此外,在钻取1000米以下深冰芯方面,过去中国科考队员只能在夏季通过近20天的雪地车行驶才能到达冰穹A开展作业,有效作业时间只有20天左右,而在冰穹F等地使用飞机运输的国家,每年有效工作时间达到近80天,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1984年,中国进行了首次南极科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跻身南极考察大国之列,但每年南极考察站的物资保障,都要依靠唯一一艘“雪龙”船补给。从上海出发到达南极,“雪龙”需要一个月,如果再进行环南极航行,对沿途各站进行补给,时间无疑会更长,因此从极地大国到极地强国,航空力量不可或缺,雪鹰601的入列完全弥补了这个缺憾,而且在人员运输和物资调配上也有了更灵活的选择。

原型机

雪鹰601的原型机为美国巴斯勒BT-67运输机(BaslerBT-67),绰号“涡桨达科塔”,该型飞机是以二战名机C-47运输机的机身配合现代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航空电子设备的特殊飞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在南极洲恶劣环境下安全飞行,并已在南极成功使用、成熟可靠的多用途固定翼飞机,具备人员快速运输、应急救援和科学调查三种功能。

发展历程

2008年,中国南极科考固定翼飞机项目开始建设,由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负责推进实施。之后,国家海洋局注意到了一架被巴斯勒涡轮公司收购并准备进行改装的“C-47”,改装后的C-47更名为BT-67。2014年,经过一系列科学论证,国家海洋局签署了价值近1亿人民币的购置合同。按照合同要求,该飞机在巴斯勒涡轮公司被拆解,然后逐一检查维护更换,安装新的发动机、螺旋桨、新的驾驶舱、新的液压系统等。随后,该飞机进行极区改装,并增加科研模块。

2015年10月,雪鹰601改装完成。12月7日,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中山站附近成功试飞。

2016年1月9日17时54分,雪鹰601成功飞越位于南极冰盖最高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的南极昆仑站。然后,飞机不落地持续飞行,安全返回中山站。本次飞行航程达2623公里,持续飞行时间9小时4分钟。这标志着雪鹰601具备了投入极地考察使用的条件。

2017年1月8日,雪鹰601成功降落南极冰盖最高区域昆仑站,完成首次冰穹A区域业务化降落测试飞行。此次雪鹰601成功降落昆仑站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成功实现该类飞机首次降落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这在国际南极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是成功降落昆仑站,彻底告别我国南极内陆野外考察没有空中力量支撑的历史。三是雪鹰601作为高效科研和保障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为我国在南极开展空中考察积累了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此次雪鹰601飞行航程1316公里,飞行时间约4小时15分钟,全面验证了飞机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续航能力及适应南极高原环境复杂条件的技术性能。在中国第32次和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在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共进行了累计超过6.3万公里的航空科学调查测线。11月,雪鹰601向中国南极中山站运送2.5吨蔬菜、水果等补给物资。

2018年2月3日,中国南极中山站22名度夏科考队员乘坐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撤离中山站,开始回国之旅。这标志着中山站完成了度夏科考任务,转入越冬科学考察阶段。10月28日,参加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鹰601固定翼飞机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这是雪鹰601第4次参加中国南极考察。

2024年3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表示,雪鹰601已顺利完成了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所有飞行任务。本次考察期间,雪鹰601共飞行44架次,圆满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其中,雪鹰601成功执行了由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起的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填补了东南极中国中山站至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之间冰盖沿岸的关键数据空白区。这会为精确评估这一扇区的冰流量和冰盖不稳定性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提升中国在南极科学考察领域的影响力。截至2024年,雪鹰601累计执行7个年度科考任务,完成南极冰盖超20万公里航空测量。

2025年11月1日,中方收到俄罗斯方面发来的函件,请求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安排雪鹰601飞机协助其从俄罗斯和平站转运1名病员至新拉扎列夫站。根据医生建议,该病员需尽快转运离开南极以获得更好治疗条件。考察队针对俄方请求,综合考虑中方飞行任务及天气情况,最终安排雪鹰601首先于11月10日将病员从和平站转运至俄罗斯进步站,11月14日继续转运病员至新拉扎列夫站。雪鹰601累计飞行约9.5小时、3200公里,圆满完成对该病员在南极洲内的国际救援任务。后续,俄方会安排病员从新拉扎列夫站离开南极,接受进一步诊治。和平站负责人表示,感谢中国南极考察队给予的重要帮助。

技术特点

雪鹰601是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同时是高效的科研平台,也是拥有集快速运输、应急救援和航空科学调查于一体的多功能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针对极地环境和科学考察需求进行改装,配备了雪橇板起落架,具备自动除冰功能,航电和供氧系统进行特殊改装。

雪鹰601上装载的科考设备主要包括航空冰雷达、航空重力仪、航空磁力计、激光高度计、高清摄像机、高精度GPS以及惯性导航系统。这些仪器的性能与美俄等国所使用的处于同一个水平线,而且为了满足今后不断升级的需要,飞机上还预留了进一步添加新仪器设备的模块化接口。

性能数据

参考资料

总体评价

这架固定翼飞机在提升中国南极考察能力的同时,也有力拓展了中国在南极考察国际合作与国际救援的参与领域,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贡献中国力量。(央视新闻 评)

这是几代中国极地科考人的期盼。雪鹰601的南极洲首都航空,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开始迈入“航空时代”。中国极地航空体系建设正在“谋局落子”,中国南极考察模式的升级换代,考察效率和成果的大步提升,指日可待。(新华社 评)

参考资料

揭秘中国南极科考飞机雪鹰601:参加诺曼底登陆的功勋战机.澎湃新闻.2025-11-15

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 冰路征程 我们的极地故事⑥.澎湃新闻.2025-11-15

“鹰”腾极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25-11-15

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在南极成功试飞[组图].中国网.2025-11-15

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成功飞越南极昆仑站.环球科技.2025-11-15

我国科学家主导完成南极冰盖最大认知空白区的探测.新华网.2025-11-15

“雪鹰601”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所有飞行任务.每日经济新闻-百家号.2025-11-15

第40次南极考察|“雪鹰601”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全部飞行任务.新华社-百家号.2025-11-15

雪冰何惧 “鹰”腾极地——中国极地考察40年系列报道.资源中国-微信公众号.2025-11-15

第42次南极考察|中国南极考察队成功救援1名俄南极考察站病员.新华网.2025-11-15

中国为南极科考专门订购飞机 BT-67“世纪飞机”入选.观察者.2016-01-11

“雪鹰601”向中国南极中山站空运2.5吨补给物资.中国新闻网.2025-11-15

中国南极中山站度夏科考顺利完成.新华网.2025-11-15

“雪鹰601”抵达南极中山站参加科考.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5-11-15

第40次南极考察|“雪鹰601”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全部飞行任务.澎湃新闻.2025-11-16

中国南极考察队成功救援1名俄南极考察站病员.央视新闻-百家号.2025-11-15

雪龙号,抵达地球最南端.新华社-新浪.202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