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债能力指标是评估企业或个人偿还债务能力的重要工具,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反映了企业或个人在短期内偿还债务的能力,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有更多流动资产来应对短期债务。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余额,它更侧重衡量面临即时偿债需求时的能力,较高的速动比率表示更强的短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反映了企业或个人盈利对利息支付的覆盖能力,较高的利息保障倍数意味着有足够利润来支付利息,降低债务违约风险。这些指标应结合其他财务信息综合分析,同时要考虑行业特点、经济环境和个体情况等因素,不能单纯依赖指标做决策。
总体债务水平处于可控区间,长期偿债能力正常,但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下降值得警惕,这首先会损害所有者权益,若持续恶化将增加偿债风险。
简介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期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主要指标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四项。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流动负债,也叫短期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但是,比率太大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公式中的“股东权益”,也就是所有者权益。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或有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对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应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或有负债总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指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利息支出指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其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计算公式中的“利润总额”,包括税后利润和所得税;“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也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其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1。
带息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某一时点的带息负债总额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负债中带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其计算公式如下: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
带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