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是由德国哲学家乔·威·弗·黑格尔撰写,魏庆征翻译的图书,于2005年7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宗教学和哲学领域具有长期的价值。

基本内容

宗教哲学,狭义指对基督教神学作哲学考察和解释的学说;广义指用哲学观点解释一切宗教的学说。主要研究宗教的本质和规范,宗教世界观与人生观和道德的关系,宗教语言和宗教的象征意义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后逐渐产生,宗教哲学化标志着各大宗教世俗化逐渐完成。

伊曼努尔·康德最先提出这一概念。黑格尔在《宗教哲学讲演录》中,建立了理性宗教观的哲学基础。施莱尔马赫以情感的经验论观点,开启了宗教哲学的现代阶段,以后的宗教哲学大多以人本主义的、进论论的、社会学的宗教观为准绳。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唯意志论也从不同方面对宗教哲学作 出解释。

内容简介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其《宗教哲学》破开荒第一次从哲学角度,对纷繁万千的宗教现象进行了深、精辟、系统的思考和阐述。

本书辑入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上帝存在之论证讲演录》以及黑格尔早期宗教著作《耶稣生平》、《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1800年体系的片断》。

黑格尔将宗教视为历史的和当代的深刻矛盾、冲突之表现及解决。他除对神的盲目崇拜以及人格神,并否弃对神的依附,而主张以思维把握神。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属无神论史范畴。

它必然取代启蒙思想家,将其赋予理性精神,黑格尔揭示了宗教信仰之合乎规律的产生和发展,而其理所当然的绪论:宗教信仰自我退化,并趋于消亡。

章节

介绍乔·威·弗·黑格尔及其《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讲演录》手稿、1824年讲稿、1827年讲稿纲要

(上卷)

宗教哲学讲演录

宗教哲学绪论

A.宗教哲学与其前提和时代准则的关系

Ⅰ.宗教与的世俗意识之分离

Ⅱ.宗教哲学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哲学与宗教的一般关系

2.宗教哲学与哲学体系的关系

3.宗教哲学与实证宗教的关系

Ⅲ.宗教哲学与实证宗教意识中的时代准则的关系

1.哲学以及当代对既定教义之冷漠

2.从历史角度对教义的探考

3.哲学与直接的知

B.先行探考的诸问题

C.分类

Ⅰ.宗教的一般概念

1.普遍性环节

2.特殊性环节,即区分性范畴

3.区分性的扬弃,即崇拜

Ⅱ.判断(das Urteil),即既定宗教

Ⅲ.启示宗教

第一部分 宗教的概念

A.关于神(上帝)

B.宗教的关系

Ⅰ.宗教观点的必然性

Ⅱ.宗教意识诸形态

1.感觉的形态

2.直观

3.表象

Ⅲ.思维形态中宗教关系的必然性及中介

1.表象的辩证法

2.宗教意识在其自身之中介

a.直接的知及中介

b.作为观察和反民的间接的知

a)感性实存中的有限性

b)基于反思观点的有限性

第二部分 既定的宗教

(下卷)

第三部分 绝对宗教

其他宗教哲学著作

注释与重要引文

有关学者和宗教、神话人物索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