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勇,男,是一名教授,曾获200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人物经历
2016年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工作担任课题组长
2004.6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2001.3 - 2004.6 美国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博士后。
1999.10 - 2001.2 瑞士苏黎世联邦技术学院博士后。
1996.9 - 1999.9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
1993.9 - 1996.7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
主讲课程
1、研究生课程《植物基因组学》。
2、植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
3、植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级植物育种学》部分章节。
4、本科生《植物育种学》部分章节。
研究方向
1、小麦抗病基因发掘、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
2、小麦基因组学。
3、植物比较基因组学。
4、小麦育种 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发掘、克隆和功能验证”(2011年1月-2014年12月) 。
主要贡献
论文著作
华为,郭霞,朱婕,刘子记,崔钰,吴海彬,肖颖妮,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10 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27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8:3-9。
韩俊,张连松,李静婷,石丽娟,解超杰,尤明山,杨作民,刘广田,孙其信,刘志勇 2009 小麦骨干亲本“胜利麦/燕大1817”杂交组合后代衍生品种遗传构成解析。作物学报 35(8): 1395-1404。
韩俊,张连松,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09 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18分子标记定位。作物学报 35 (10): 1791-1797。
李根桥,房体麟,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09 来自野生二粒小麦IW3和IW10的两个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及SSR标记定位。作物学报 35(5): 761-767。
李根桥,房体麟,朱婕,高亮亮,李闪,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09 普通小麦品种Brock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定位。作物学报 35(9):1613-1619。
张连松,华为,关海英,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09 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分子标记定位 作物学报 35(6): 998-1005。
房体麟,程颖,李根桥,徐世昌,解超杰,尤明山,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08小麦条锈病抗源S2199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及其与Yr5的关系 作物学报 34(3): 355-360。
胡铁柱,李洪杰,刘子记,解超杰,周益林,段霞瑜,贾 旭,尤明山,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08 普通小麦品种“豫麦66”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与分子标记。作物学报 34(4):545-550。
胡铁柱,李洪杰,解超杰,尤明山,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08小麦品种“唐麦4号”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与染色体定位。作物学报 34(7):1193-1198。
刘志勇,王晓玲,倪中福,杨爱东,孙其信,杨作民 2000 小麦抗叶锈基因Lr9和Lr2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8(1):13 。
科研项目
“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IW172图位克隆和功能验证”(2009.6-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35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其与抗条锈病基因Yr5连锁关系研究”(2010.1-201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野生二粒小麦2BS染色体末端抗白粉病基因和蜡质抑制因子精细定位”(2008.1-2010.12)。
“973”子课题“骨干亲本重要性状基因互作与配合力研究”(2006.9 - 2011.8)。
“863”子课题“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小麦分子与细胞品种创制”(2006.12 - 2010.10)。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创新团队负责人(2008.1-2010.12)。
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作物遗传改良与分子育种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2008.1-20010.1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野生二粒小麦WE20转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精细物理定位和克隆”(2005.1-2008.12)。
人才培养
现指导学生
陈智斌,博士研究生,071007-遗传学;
张怀志,博士研究生,071007-遗传学;
郭广昊,博士研究生,071007-遗传学;
张盼盼,博士研究生,071007-遗传学;
李雯玲,博士研究生,071007-遗传学;
李贝贝,硕士研究生,071007-遗传学;
朱科宇,博士研究生,071007-遗传学。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200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参考资料
刘志勇.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