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俄文名:Краснодарский край;英文名:Krasnodarskiy Kray)是俄罗斯最南面的边疆区,隶属于俄罗斯的南方联邦管区,为一级行政单位。该区域东北与罗斯托夫州接壤,东部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南部与阿布哈兹接壤。从西北和西南方向,该领土被亚速海和黑海所环绕。边境总长1540千米,其中有740千米沿海。面积7.6万平方千米。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地形起伏较大,中部的库班河谷地及北部为平原,南部及东南部为大高加索山及其支脉盘亘,海拔一般在500~1500米,局部可达2000~3000米,山地一直延伸到黑海边,多陡崖和瀑布。平原地区主要为草原、草甸及黑土,黑海沿岸为亚热带景观。山地随海拔上升分别为阔叶林-山地棕壤、针叶林-山地灰化土和亚高山草甸-草甸土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已知最早的居民统称为“迈奥泰人”,他们是现代切尔克斯人、阿布哈兹人和阿巴津人的祖先。公元前6世纪,本都希腊人建立了该地区首批城市,并与游牧部落进行贸易。1937年9月13日,设边疆区。1996年1月30日,边疆区与俄罗斯联邦政府签署权力分置协议获得自治权,2002年4月12日该协议废止。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俄罗斯重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水稻、向日葵、甜菜、烟叶等,并出产蓖麻、大麻、香精油作物和茶叶,以及葡萄、水果、蔬菜等。乳、肉用畜牧业较发达。工业以食品工业、轻工业、机械制造及能源工业为主。海运业发达,有全国最大的石油输出港新罗西斯克。黑海沿岸的索契等地为旅游疗养胜地。
2019年,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在俄罗斯地区国家投资环境评级中位列第13位。在俄罗斯地区按年度吸引投资总额排名第五(2015~2017年),累计吸引投资约1.5万亿俄罗斯卢布。该地区投资额平均占南联邦区总量的40%。年均实施约70个大型投资项目(单项目价值超1亿卢布),其中30%的项目价值逾10亿卢布。
历史沿革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已知最早的居民统称为“迈奥泰人”,他们是现代切尔克斯人、阿布哈兹人和阿巴津人的祖先(该名称源自希腊语对亚速海的称呼)。公元前6世纪,本都希腊人建立了该地区首批城市,如法纳戈里亚(今谢诺伊附近)和赫尔莫纳萨(位于塔曼半岛),并与游牧部落进行贸易,包括斯基泰人和辛迪人。
中世纪统治更迭
8~10世纪,突厥系可萨人统治该地区,其早先从东迁至黑海里海草原,据推测曾改信犹太教。965年后,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击败可萨汗国,该地归属基辅罗斯,形成特穆塔拉坎公国。11世纪末,因东罗马帝国扩张,特穆塔拉坎公国被纳入其统治(延续至1204年)。
蒙古时期至帝国角逐
1243–1438年,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属钦察汗国。汗国解体后,克里米亚汗国、切尔克西亚及奥斯曼帝国相继控制该地。俄罗斯帝国扩张,俄土战争期间,沙皇俄罗斯开始挑战奥斯曼的宗主权。
俄罗斯帝国统治
1783年4月,克里米亚汗国灭亡后,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法令将库班右岸及塔曼半岛并入俄帝国。1792~1794年,哥萨克骑兵人从今乌克兰境内的扎波罗热市迁入,组建黑海哥萨克军团,沿库班河建立防线,逐步边缘化切尔克斯人。该地区获“黑海哥萨克军领地”地位,首府为叶卡捷琳诺达尔(1920年布尔什维克更名为克拉斯诺达尔)。
近现代变迁
1900年,地区人口约200万;1913年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谷物产量居全俄第二,商品粮产量位列第一。1918年1月28日,苏俄内战期间成立反共的“库班人民共和国”,曾试图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合并,1920年5月被苏联红军占领。1937年9月13日,苏联将亚速海黑海边疆区拆分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罗斯托夫州,正式建立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1996年1月30日,边疆区与俄罗斯联邦政府签署权力分置协议获得自治权,2002年4月12日该协议废止。
位置境域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位于俄罗斯南部,北高加索的西南部分,是俄罗斯最南面的边疆区。该区域大致位于赤道和极地之间,在北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纬度上;45度纬线将其大致分为两个相等部分。该区域东北与罗斯托夫州接壤,东部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南部与阿布哈兹接壤。从西北和西南方向,该领土被亚速海和黑海所冲刷。边境总长1540千米,其中有740千米沿海。面积7.6万平方千米。
气候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位于中纬度与亚热带纬度的交界处,平原与山脉的交接带,以其天气条件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著称。该地区大部分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尽管黑海沿岸(阿普谢以南)为亚热带气候。在平坦地带,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零下3至5℃,7月份为22至24℃。黑海沿岸可以划分为两个气候带,从阿纳帕到图阿普谢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从图阿普谢到索契为湿润亚热带气候区。在大部分地区,温暖期(气温高于0°C的时期)持续9至10个月,而在黑海沿岸,温度实际上从未降至零度以下,即寒冷期仅有几天可能出现零下气温。
该地区全年夏季天数总计140至153天。夏季普遍温和炎热,最热月份为7月至8月。最高气温可超过35~39°C,夏季日最高气温超30°C的天数约为30至65天。
大部分地区无霜期持续180至200天,黑海沿岸则长达220至260天。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各热门海滨城市气候特征如下:
阿纳帕:以全年2450小时的最高日照时数著称;
新罗西斯克:因独特气象现象“布拉风”闻名(风速可达40米/秒);
格连吉克:创下降水量记录,年均降水量达800毫米。
该地区气候仍是俄罗斯境内最宜居宜业的区域之一。作为全俄最温暖的行政区,全年平均日照时长达2300小时。
地形地貌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位于东欧平原东南部和大高加索山脉西部,西南和西北分别濒黑海及亚速海。境内地形起伏较大。中部的库班河谷地及北部为平原。南部及东南部为大高加索山及其支脉盘亘,海拔一般在500~1500米,局部可达2000~3000米(最高点海拔3 346米),山地一直延伸到黑海边,多陡崖和瀑布。
自然地理
水文水利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水资源包括黑海与亚速海领海、河流、河口湾、湖泊、水库、水文系统的多条渠道以及地下水。库班河总长870公里,流域面积57900平方公里,属大型河流范畴。作为该地区主要水道,库班河为居民生活、商业及工业活动提供水源。库班河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境内长度为662公里。
自然资源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植物区系由阔叶林(山毛榉树、橡树)和暗针叶山林(冷杉属、云杉)、亚高山及高山草甸构成。该地区已发现超过3000种植物。在所有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资源中,木材扮演重要角色,因其具有特殊保护意义,并是俄罗斯优质木材的主要来源。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矿区已探明60余种商业矿产,主要分布于山麓及山区地带。蕴藏石油、天然气、泥灰岩、碘溴水、大理石、石灰岩、砂岩、砾石、石英砂、铁矿及磷灰石矿等资源。
生物多样性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生物资源丰富,包含101种哺乳动物、37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340种鸟类以及110种鱼类。此外,许多动物已被列入俄罗斯红皮书。
行政区划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由44个市和市区组成,包括26个城市、21个城镇和1717个村庄,首府为克拉斯诺达尔,主要城市除克拉斯诺达尔外还有阿尔马维尔、图阿普谢、图阿普谢、叶伊斯克、克鲁泡特金等。
政治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行隶属于俄罗斯的南方联邦管区,为一级行政单位。政权力的首脑(在俄罗斯联邦宪法赋予俄罗斯主体的权力范围内)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行政长官(州长),通过普选产生,任期五年。权力代表机构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立法会议,同样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在俄罗斯宪法授予联邦主体的权力范围内,立法会议制定在边疆区地域范围内实施所必需的法律。
人口
人口与民族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人口560.3万(2018),该地区居住着12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86.7%,余为乌克兰人及亚美尼亚人(阿尔马维尔地区)、希腊人等。其中库班哥萨克自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他们使用带有乌克兰语元素的俄语。此外,该地区还有大量乌克兰人居住。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53%的人居住在城市(2002),47%分布在农村地区。
宗教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有32个宗教信仰的代表,其中86%是东正教徒,6%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教徒,3%是穆斯林,5%来自其他宗教。该地区共注册了700多个代表28种宗教组织。俄罗斯东正教会在数量上最大,无论是信徒数量还是对领土内社会政治局势的影响力。该地区注册了超过300个俄罗斯东正教会莫斯科牧首区叶卡捷琳诺达尔-库班教区的会众。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40多座东正教堂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因此受到政府保护。该地区中心14座功能性东正教大教堂中有两座具有建筑地标的地位。
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俄罗斯重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水稻、向日葵、甜菜、烟叶等,并出产蓖麻、大麻、香精油作物和茶叶,以及葡萄、水果、蔬菜等。乳、肉用畜牧业较发达。该地区素有“俄罗斯粮仓”之称,是俄罗斯粮食供应核心区。全区土地总面积逾750万公顷,其中耕作面积达400万公顷。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葡萄种植业规模很大。51家种植户培育酿酒葡萄,其中34家从事加工酿造,生产静酒、起泡酒及红白葡萄酒,其风味独特和品质优良,均为天然优质酒品。
工业以食品工业(葡萄酒,榨油,制糖及肉、乳、水产品和果蔬加工)、轻工业(棉、毛纺织、皮革、制鞋)、机械制造(农机、仪表、机床、电机等)及能源工业(电力、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为主。油气开采和石油加工是该地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俄罗斯最古老的产油区,自1864年起便持续开采石油。交通综合体是该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优质公路和铁路网络贯穿全境,为商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海运业发达,该地区的海港是俄罗斯通往地中海国家的主要通道,其货物周转量占全俄港口总量的40%,有全国最大的石油输出港新罗西斯克。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内含温带大陆性与亚热带气候区,亚热带气候使该地拥有全俄最温暖的夏季与最长的度假季,年接待游客数百万。索契、阿纳帕、格连吉克等度假地以蔚蓝海浪、高加索山脉、疗愈温泉、古文化遗址及哥萨克骑兵传统风情著称。主要城市除克拉斯诺达尔外还有:阿尔马维尔(机械制造、食品工业),图阿普谢(海港),叶伊斯克(机械制造、食品工业),彼得·克鲁泡特金(机械制造、食品工业)。
社会事业
教育
1914~1915学年,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领土上有1873所普通教育学校(包括1795所小学),入学学生172700名,但无高等教育机构。相比之下,1971~1972学年设有2303所各类普通教育学校(学生815500名)、67所职业培训学校(学生26000名)及55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65900名,含22000名函授生)。1971~1972学年,当地八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克拉斯诺达尔的库班大学、理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文化学院、体育学院;阿尔马维尔的师范学院;以及迈科普的阿迪格师范学院;总入学人数47600人(含21000名函授生)。1971年,学前机构在册儿童180100名。
截至1972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1699座,藏书2100万册。边疆区13座博物馆涵盖克拉斯诺达尔、索契、阿纳帕、阿尔马维尔、新罗西斯克、迈科普、格连吉克、叶伊斯克、捷姆留克、图阿普谢和占霍特定居点的方志历史馆;克拉斯诺达尔足球俱乐部的A. V. Lunačarskii艺术馆;索契的N. A. Ostrovskii文学纪念馆。五座剧院为:克拉斯诺达尔的M. Gorky话剧剧院、轻歌剧剧院、木偶剧院;迈科普的A. S. Pushkin话剧剧院;阿尔马维尔的A. V. Lunačarskii话剧剧院。爱乐协会分布于克拉斯诺达尔、索契和迈科普;马戏团设于索契和克拉斯诺达尔。俱乐部机构1910所,电影放映机3399台。
地方报纸包括《苏维埃库班报》(1917年创刊)、《黑海疗养地报》(1917年创刊)及《库班共青团员报》(1921年创刊)。边疆区电台与电视台广播一套电台节目及两套电视节目,并转播莫斯科节目,电视中心位于克拉斯诺达尔。
卫生健康
截至1972年1月1日,医院机构398所,床位43800张(每1000居民9.5张);在职医生13300名(每347居民一名)。黑海海岸为苏联核心疗养区之一,主要疗养地含索契、阿纳帕、格连吉克;矿泉疗养地叶伊斯克(亚速海沿岸)与戈里亚奇克利乌奇(西高加索山麓);以及克拉斯纳亚波利亚纳山地气候站。
交通
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游客及疗养者前往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黑海沿岸,同时服务于俄罗斯出口活动框架下的过境货运,包括石油出口。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拥有极优越的地理位置,可构建高效物流体系。该区分布9个全年运营海港(其中两座位列俄罗斯货物周转量三大港口之一),年货物转运量超2亿吨。作为最大交通枢纽,该区直通欧洲、地中海、中东及中亚的国际外贸通道,处理全俄约30%外贸及过境货物。两大交通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塔曼定居点与新罗西斯克)正持续推进,将建成国内最具出口与过境潜力的巨型港口集群。
区域内建成密集公路与铁路网络。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高速公路总长约4万公里,路网密度(每1000平方公里达447公里)及质量居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前列。两条国际运输走廊,“北-南”(NS)与“跨西伯利亚地区”(TS)的公路支线,以及联邦级铁路干线贯穿该区,总长2200公里(占南部联邦区33%、全俄2.5%)。
该地区航空客运与货运通过克拉斯诺达尔(帕什科夫斯基)、索契(阿德勒)、阿纳帕(维佳泽沃)及格连吉克等联邦级别国际机场运营,服务于国内航线。夏季日均航班密度达50个往返航班,8月末高峰时段增至70个往返航班;其中索契机场日均航班55架次、克拉斯诺达尔45架次、阿纳帕25架次、格连吉克10架次。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机场年旅客吞吐总量超1000万人次。
当前,主要航空客货运量由克拉斯诺达尔与索契机场承担(占运输总量83%),该地区航空客运量约占全俄总量的7%。
总计40余家航空公司执飞克拉斯诺达尔航线,其中20家主导历史形成的定期航线,连接该地区机场与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远东主要城市、独立国家联合体国家及邻国等目的地。国际航线覆盖多数邻国、中东及西欧国家,主要机型包括波音737-500飞机/800、空客A319/空中客车A320,以及俄制SSJ 100(苏霍伊航空集团超级喷气机)、图-204、图-214等。主要运营俄籍航空公司包括:俄罗斯航空公司、俄罗斯航空、S7航空、乌拉尔航空、优梯航空、胜利航空、诺德航空、红翼航空、皇家航空、阿尔罗萨航空、北风航空、UVT航空、亚马尔航空、雅库特航空;主要外籍航司含奥地利航空、白俄罗斯航空、马汉航空、飞马航空、索蒙航空、迪拜航空、乌兹别克斯坦航空、土耳其航空。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铁路运营由长途列车(联邦客运股份公司)与市郊列车(库班快线-郊区开放股份公司、北高加索市郊客运公司)承担。区域内铁路总长2200公里,占北高加索铁路网总长的34.5%。市郊铁路网含43条定期线路,日均运营约80对列车,其中20对为高舒适性“燕子号”电力动车组,服务于索契区域。2017年铁路客运总量达19468700人次,含长途旅客8138600人次及市郊旅客11330100人次。
文化
区徽和区旗
1995年3月24日,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立法会议决定恢复历史上库班州的州徽与州旗。历史上的库班州州徽确立于1874年1月下旬,州旗确立于1919年2月上旬。
区徽
依据《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区徽法》,该区徽设计源于历史上库班州的纹章。其构成元素包括:
顶部饰有古代王冠的绿色盾牌,王冠上方是一面印有“RF”(俄罗斯缩写)的俄罗斯军旗;
带有两座塔楼的雉堞式金黄色城墙,城墙上竖立着两支权杖拱卫一柄仪典权标,塔楼顶端栖息着一只胸前佩带高加索十字架的黑鹰;
缠绕盾牌的饰有金质橡树叶的红色绶带,后方交叉陈列着四面蓝色旗帜,旗面装饰着金色平邑雪萝树、交织字母以及橡树月桂枝叶编织的桂冠。
该徽章象征意义在于纪念高加索防线——这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保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修筑的军事防御体系,用于抵御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对俄国南部边境的侵袭。权标与权杖代表高加索军事领袖的权威,同时致敬当地定居者戍守边疆的功绩。因当代因素,军旗上的“亚历山大二世”字样已被“RF”缩写替代。
区旗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区旗法》规定:区旗为蓝、红、绿三色条纹组成的矩形旗帜,条纹宽度各异,其中蓝绿双色带宽之和等于红色带宽。金色区徽居于旗帜中央,长宽比例为3:2。
原始色彩象征为:
红色:查波罗什哥萨克骑兵(库班军事组织创建者);
蓝色:顿河哥萨克(迁居高加索的移民);
绿色:山地民族(高加索及山区地方武装组织)。
现代阐释赋予新内涵:
红色现代表平安与幸福;
蓝色象征宁静祥和;
绿色体现团结统一,历史意涵与现代诠释的交融升华了旗帜的象征价值。
艺术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文化瑰宝当属国立库班哥萨克学术合唱团——俄罗斯最古老且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哥萨克艺术团体。作为该国唯一拥有连续传承历史的专业民俗团队,其历史可溯源于19世纪初(1811年创立)。其演绎既涵盖个体命运与库班歌唱文化的日常图景,亦呈现哥萨克族群与俄罗斯历史交织的壮阔史诗与深刻创伤。2011年,该合唱团隆重举办成立200周年庆典。
名为“库班荣光时刻”的传统仪式以独特性与色彩著称。每年初春至深秋,库班哥萨克骑兵军队仪仗队于每周日12:00及法定节假日在克拉斯诺达尔进行表演,此荣誉卫兵职责系2006年复兴的古老传统。仪式中,哥萨克卫队身着仿照沙皇护卫队第一、第二“百人队”制式制作的华美礼服,自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列队出发,沿克拉斯纳亚街行进至地标雕塑“哥萨克,库班土地奠基者”处执行哨位任务。库班哥萨克军队仪仗队、骑兵分队及“首演”创意协会库班管乐团共同参与这场盛典。
节日
文化生活通过每年三四百场推介会、论坛及节日活动装点得丰富多彩。规模较大的活动包括莫斯科艺术剧院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文化活动;节庆品牌如库班音乐之春、金苹果中国艺术节、基诺塔夫电影节、电影震撼节、斯拉夫文学日、库班哥萨克骑兵文化节、童年目的地·库班、荣耀马克·库班造福俄罗斯、鲜活文化、塔曼传奇、库班爵士音乐节及乌斯平斯基区的首演艺术节。世界青年芭蕾舞节、无界歌剧节、GG架子鼓音乐节等国际性活动亦引发观众与艺术界的热切关注。
基诺塔夫俄罗斯公开电影节作为俄罗斯较受欢迎的电影节之一,该活动每年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索契举办。除影片展映外,其议程涵盖多类文化活动——大师班、新闻发布会、商务交流与联谊会、创作研讨会等。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博览会系年度秋季农业展会,在克拉斯诺达尔汇集超800家参展商(均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小型农业企业代表)。活动期间开展丰富商业议程,参与者可加入圆桌会议与培训工作坊。展馆传统陈列以下产业集群产品:畜牧业、蔬菜种植业、园艺与葡萄栽培及酿酒业、农业观光设施农产品、水产养殖业、食品与生物制品加工业、手工艺品、农用设备与技术。2018年展会数据显示:边疆区各市镇小企业售出农产品超530吨及手工艺品约2万件,产品销售收入约达67.5万元,四日参展总人次达108000名。
阿塔曼展览园区以哥萨克文化为典范,作为规模较大的露天展区,带游客穿越历史,感受哥萨克的精神、意志等。选址塔曼(原土耳其要塞)具历史深意,这片俄土战争后归入俄国的土地,由叶卡捷琳娜二世赐予扎波罗热哥萨克(即后世库班哥萨克)。两百年前,首批黑海哥萨克骑兵登陆塔曼湾秃山海岸,首座东正教堂在此奠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历史由此启幕。基于此,当局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捷姆留克区塔曼哥萨克镇的秃山原址,复刻建成哥萨克文化之都的完美缩影。阿塔曼民族志园区现为边疆区旅游瑰宝,吸引全俄游客沉浸式体验哥萨克日常生活、品尝传统美食、感受节日氛围。
重要荣誉
2019年,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在俄罗斯地区国家投资环境评级中位列第13位。
根据Expert-RA评级体系,1A级代表投资吸引力的最高等级。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凭借其最大潜力与最低风险,稳居该评级中领先地区组别。该地区持续入选俄罗斯联邦投资风险最低地区前五强。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信用评级(依据Expert-RA俄罗斯评级机构)为ruAA级(展望稳定)。
在俄罗斯地区按年度吸引投资总额排名第五(2015~2017年),累计吸引投资约1.5万亿俄罗斯卢布。该地区投资额平均占南联邦区总量的40%。年均实施约70个大型投资项目(单项目价值超1亿卢布),其中30%的项目价值逾10亿卢布。
基于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卫生部、财政部及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该边疆跻身俄罗斯联邦生活质量最佳地区前十强。
参考资料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04
Krasnodar Region.russiacb.2025-08-04
Leading Industries.russiacb.2025-08-04
Culture.russiacb.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