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加泽亚(英文Mangazeya,俄文Мангазея)是俄罗斯帝国西西伯利亚北部的贸易殖民地,位于东经82度15分,北纬66度41分,接近北极圈。该城市曾是16世纪至17世纪亚洲西北部的商业中心,以其丰富的毛皮资源而闻名于欧洲商界。曼加泽亚的历史地位在于它是鄂毕河流域北部进入叶尼塞河流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通往勒拿河流域乃至太平洋沿岸的门户。
历史沿革
建立与发展
曼加泽亚最初是由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白海沿岸的居民在解冻期间通过北部海路建立起来的。这些居民穿越巴伦支海和喀拉海,沿着亚马尔半岛进入鄂毕湾,最终抵达塔兹河并建立曼加泽亚。内陆的俄罗斯人则跨越北德维纳河和伯朝拉河,翻越乌拉尔山脉,经过科米-兹良涅地区,来到曼加泽亚。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毛皮,因此吸引了众多商人前来交易。16世纪时,曼加泽亚成为亚洲西北部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大量珍贵的毛皮、海象牙和动物油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1600年,沙皇政府派遣一支远征队,由沙霍夫斯基公爵领导,从托博尔斯克出发,经过一系列艰难的旅程,最终在塔兹河口附近建立了曼加泽亚城,使其成为当时亚洲西北部的经济中心。
经济繁荣
17世纪初,曼加泽亚地区的发展达到顶峰。当地居民不仅狩猎貂类,还从事渔业、畜牧业、航运和金属铸造等活动。俄罗斯商人将多种商品销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汉萨同盟国家和地区,如挪威、丹麦、荷兰、苏格兰和英格兰。曼加泽亚城内的建筑物数量超过500座,商家数量超过2000家。每年有大量的俄国商人在此收购数以万计的紫貂,最高纪录甚至达到10万张以上。1621年,通过曼加泽亚运送给国库的黑貂皮多达13万张。
衰落与废弃
由于担心外国商人未经许可进行非法贸易,沙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西伯利亚地区的利益。1619年起,政府禁止海上前往曼加泽亚的交通,并对违规者施以极刑。此外,曼加泽亚的城市发展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1619年和1642年的两次大火严重破坏了城市,导致人口流失和贸易额急剧下降。1662年的又一次大火更是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后,曼加泽亚逐渐被遗弃,居民迁移到叶尼塞河畔的新曼加泽亚地区,也就是后来的图鲁汉斯克。
考古研究
20世纪以来,苏联考古学家在曼加泽亚地区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和挖掘工作。他们在遗址中发现了城市和港口的遗迹,包括宫殿、法院、监狱、海关、宾馆、市场、仓库、铸造工艺作坊、四个教堂以及其他商铺和住宅。此外,还出土了船只残骸、铜铸制品、古代宗教艺术品和钱币等重要文物。这些考古发现揭示了曼加泽亚昔日的繁华景象,尽管如今在地图上已难觅其踪迹。
参考资料
词条搬运——曼加泽亚Mangazeya.知乎.2024-10-25
地中海文化圈(欧洲、西亚、北非)有哪些辉煌一时的名城已经消逝在风中?.知乎.2024-10-25
李巧:毛皮贸易与17世纪俄国的西伯利亚拓殖运动.腾讯网.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