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籍姓

籍姓,系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籍姓是黄帝姬姓后裔,春秋时,晋文侯的侄子伯做晋国的籍官,专管晋国典籍,以官职为姓,被称籍氏。伯黡是籍姓的得姓始祖,其后世子孙就以籍为姓。

据《广韵》记载:“春秋晋大夫伯黡,司晋之典籍,以官为氏,籍亦作藉”,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述的:“晋文侯仇弟阳叔,生伯黡,司晋典籍,遂为籍氏,玄孙谈,代为晋大夫,晋为赵所灭,籍氏播于宋。”

据《尚友录》一书记载:“晋大夫姬鱄之祖伯,司晋典籍,因姓籍氏,汉时裔孙环,避项羽名改为席姓。”因而,籍、席两个姓氏,追本溯源,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

籍姓名人包括汉代名士少公、晋大夫籍谈。

姓氏源流

籍(Jí)姓源出有二:

出自姬姓

以官职为氏。

以地名为氏

春秋时,卫国有籍圃、齐国有籍丘,住在那里的人以籍为氏。

得姓始祖

伯。籍氏的得姓,以官为氏。籍氏家族,当时世代都是晋国的大夫,地位崇高,不过,到了“三家分晋”,揭开战国之幕时,这个家族远离山西省老家,播迁到当时的宋国,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商丘县江苏省铜山区以西的一带地方,继续繁衍滋长,最后在河北省的永平县(古为广平堂)成了当时的名门望族。籍氏家族的人要寻根,可到商丘市和永平。故籍氏后人奉伯厣为籍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籍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籍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公族叫作伯厣的,是晋襄公的孙子(一说是晋国大夫荀林父的孙子),在朝廷里面专门负责管理晋国典籍的事情。伯厣的学问很好,他的后代中有的用籍作为姓氏,称为籍氏,是今天籍姓的起源。

目前,籍氏族人在国内的分布主要有:山西省六千人左右、山东省两千人左右、陕西省三千人左右、河北省三千人左右、河南省五千人左右、北京一千人左右、天津市两千人左右、东北三省三千人左右,其他在重庆、江苏省(常州),以及福建、内蒙、新疆、青海、广东、台湾等省、市、自治区均有零星分布,总人口约四万两千人左右。

籍姓名人

籍 淡

春秋晋国大夫(见下附录《数典忘祖》)。

籍 孺

西汉时大臣,籍孺和孺,本来都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以婉贵幸,公卿皆因关说。二人的际遇很受人羡慕,以至刘盈之时,为能获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带打扮上都向着他俩看齐,帽子上插着羽毛,脸上涂着脂粉。

籍馨芳

明朝著名孝子。他父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便住在墓边,守孝三年。

籍福

(生卒年待考),河北永年人。著名西汉权贵门客。籍福先后做过窦婴田蚡的门客,是个有一些辩才的人。开始窦婴因为栗姬儿子刘荣被废了太子而推病不朝,隐居湖畔,劝说他出山的就是籍福。后来田当了丞相得势后,籍福又到了田蚡家,并帮助田蚡到窦婴家要田,被灌夫痛骂为“势力小人”而赶出门。

籍忠寅

(1879~?),民国时有云南财政厅长、众议院议员。

纪登奎

(1923年3月~1988年7月13日),原名籍登奎,武乡县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中学文化。抗日战争时期,任晋东青年救国总会委员兼和顺县青年救国会主席,鲁西区青年救国总会组织部部长,冀鲁豫第二地委抗联分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中共冀鲁豫区委第一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部长,冀鲁豫区第一专区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冀鲁豫区委党校组教科科长,中共豫西区委工作团书记兼鲁山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伏牛山剿匪指挥部工委副书记,中共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许昌市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1954年11月至1959 年12月任洛阳矿山机械厂厂长,其间:1957年8月起兼任厂党委书记。1958年10月至1963年3月任中共河南省洛阳地委第一书记。1963年春至 1967年8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秘书长。1963年12月至1965年6月兼任中共商丘市地委第一书记。1968年1月至 1977年12月任河南省革委会副主任,其间:1969年10月至1971年3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1年3月至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69年4月至1973年8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0年11月至1976年任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副组长。1971年1月至1972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72年5月至1977年9月任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其间:1972年10月前任军区党委第三书记,1972年10月后任军区党委第二书记。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3年8月至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至1980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78年6月至1980年1 月任中共中央政法小组组长。1983年后任国务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五中全会免职)。1988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

籍志光

(1937~),河南荥阳人。发电工程专家。

郡望堂号

郡望

广平堂刘启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鸡泽县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县永年区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东汉废入巨鹿郡曹魏初复置郡。

堂号

广平堂:以望立堂。

字辈排行

山东籍氏一支字辈:“万文兴龙永广传百世昌”。

山西省籍氏一支字辈:“宗清成永茂溥皇登基宏国光奇文禹周涵越玉龙”。

籍氏一支字辈:“河秀增福瑞宝延志成雪春献立建海振惠怀凤学金玉梦德田树如茂孝”。

山东胶州籍氏一支字辈:“贵士玉守尚学”。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使周数典;

荐相辅朝。

——李文郑撰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晋国大夫姬鱄,字叔,姬夷曾派他出使东周姬贵在宴会上问他:“各诸侯国都向周代贡献宝器,只有晋国未曾献过,为什么呢?”他答道:“晋国从未受过周王室的恩赐,所以无器物可献。”周景王指出:从晋立国的唐叔虞算起,就不断地接受周王室的赏赐。客人走后,周景王对身边的人说: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人,“数典而望其祖”(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及经历,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下联典指西汉籍福刘彻即位后,要立丞相时,他推荐了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被封为魏其侯的窦婴

七言通用联

敦恭俭而为司马

师奋职以莅上军。

——佚名撰籍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籍偃,公孙伯厣第8世孙,晋国著名大夫,为舆司马。百官既具,大修国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