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徒长(拉丁语学名:overgrowth of hyphae),是食药用菌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生理性病害,通常被称为“冒菌丝”。它指的是菌丝在培养基物中营养生长过于旺盛,进而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形态特征
菌丝徒长的主要表现是在培养料表面上形成的粗壮菌束网以及菌被。这些菌丝持续生长,密集成团,最终可能结成菌块或白色菌皮,使得子实体难以形成。
原因分析
菌丝徒长的发生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引起:
环境因素
包括出菇室高温、通风不良、CO2浓度过高等不利条件,这些都会阻碍子实体的分化,导致菌丝徒长。
营养因素
主要是因为培养料中含氮量过高,这会导致菌丝进行大量的营养生长,而不利于其扭结出菇。
种性因素
使用气生型菌种,且在转管过程中选择了生长旺盛的气生菌丝,再加上培养料过度腐熟、含水量过大,以及较高的培养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菌丝徒长。
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不同的防治措施:
双孢蘑菇菌丝徒长的防治
对于双孢蘑菇来说,菌丝徒长的表现是菌丝冒出土层,形成浓密的菌丝丛。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湿度过高、通风不良、播种期偏早、播种后温度长期保持在20-25℃所致。防治方法包括选用不含结菌皮的原种和栽培种,以及在菇蕾未形成时,通过刀耙破坏“菌皮”。
草菇栽培中菌丝徒长的防治
草菇在发菌阶段,料面上形成的大量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即为菌丝徒长现象。这种情况下,菌丝无法及时转入生殖生长,现蕾推迟,成菇减少,产量降低。这是由于通气不良,料床内温度高、湿度大、二氧化碳浓度高引起的。预防方法包括料面覆盖塑料膜,并定期揭开以通气和降温、降湿,促进草菇菌丝向料内生长。
袋栽香菇菌丝徒长的防治
袋栽香菇筒表面不断长出的浓密白色绒毛状菌丝也是菌丝徒长的表现。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菌皮层层加厚,影响菌丝体正常呼吸,阻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生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香菇房设置不合理、培养料含水量高或空气湿度大、通气不足、掀动薄膜力度不够或时间过短、配料中加入过多营养物质等。防治方法包括创造有利子实体生长的环境条件,适时掀开薄膜通气,直到栽培袋及周围不再黏手后再盖上。必要时,可以晾干后用5%生石灰澄清水喷洒,促进菌丝倒伏转色。
参考资料
菌丝徒长.抖音短视频.2024-11-11
香菇菌丝徒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百家号.2024-11-11
菌丝体阶段常见生理性病害防治措施.中国食用菌商务网.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