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荔枝狗肉节是广西玉林市民间自发形成的节日,是一种欢度夏至的传统民俗。每年夏至这天,当地民众习惯于聚在一起食用狗肉,并用新鲜荔枝就酒。
其起源来自于民间传说吃荔枝和狗肉这两种东西,正好与“阳气”呼应,以阳制阳,以及商人为图生意上的好兆头,买来极易上火的荔枝、狗肉、老酒一起吃,有红红火火旺上加旺的意思。20世纪90年代初,玉林市商家在这一民俗的基础上,自发形成荔枝狗肉节,2008年后,该节日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2年起,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和个人开始在现场以行为艺术、网络呼吁、请愿、倡导立法等多种方式予以抵制,希望政府出面叫停玉林狗肉节。2014年5月2日,一些明星呼吁抵制玉林狗肉节。明星的关注,引发广泛争议。6月7日,玉林市人民政府发布声明称,玉林政府或任何组织也都没有举办过任何形式的狗肉节活动。这是玉林官方当时针对“狗肉节”的唯一表态。6月9日,为躲避爱狗人士狂热的救狗行为。玉林多家餐馆将招牌中的"狗"字遮挡。6月21日,在广西玉林市江滨新民路附近的狗肉馆,几名爱狗人士与当地食客发生冲突,导致一名食客嘴巴处流血,冲突双方被警方迅速带离。随着2014年夏至过去,狗肉节的热度逐渐下降。2017年,广西玉林市委宣传部就“停办并禁止市内狗肉交易一事”表示,所谓“荔枝狗肉节”系本地民俗,并非官方主导的地方节庆,因此不存在“停办”一说。
针对玉林荔枝狗肉节多家媒体也进行评价,有些认为,爱狗人士采取过激行为抵制狗肉节,是一种文明暴力。还有一些媒体认为,应给习俗以时间改变。另一方面,也有支持取消狗肉节的声音,认为地方政府应进行引导。
历史沿革
节日起源
一是民间传说。民间有语:“冬止鱼生夏止狗。”因狗肉温热,易上火,夏至是“阳气”最盛一天,吃荔枝和狗肉这两种很“热气”(容易上火)东西,正好与“阳气”呼应,“以阳制阳”。二是商人创设。生意人禁忌多,经商讲究图意头,夏至来临意味换季,为图生意上的好兆头,买来极易上火的荔枝、狗肉、老酒一起吃,有红红火火旺上加旺的意思。
2009年,玉林市举办美食节,在节日上,脆皮狗获得金奖,后有人推动狗肉节,并定在夏至这一天。
节日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玉林市商家在这一民俗的基础上,自发推动并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荔枝狗肉节”。2008年后,这个被商家“发明”并且推动的节日与政府经济工作形成了合力,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成为玉林市拉动地方产业的一张“名片”,在网络上逐渐走红。2012年起,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和个人开始在现场以行为艺术、网络呼吁、请愿、倡导立法等多种方式予以抵制,希望政府出面叫停玉林狗肉节。此后每年夏至前后,玉林狗肉节都会造成不同规模的媒体事件,并有国际动物保护力量介入。2014年5月,一些明星呼吁抵制玉林狗肉节。明星的关注,引发广泛争议。随着2014年夏至过去,狗肉节的热度逐渐下降。2017年,玉林市市委宣传部就“停办并禁止市内狗肉交易一事”表示,所谓“荔枝狗肉节”系本地民俗,并非官方主导的地方节庆,因此不存在“停办”一说。此外,就“叫停狗肉交易”一事,玉林市委宣传部称,未听说也未发布这一政策。
活动内容
据1993年出版的《玉林市志》记载,玉林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俗,对玉林人而言,这一风俗是亲友团聚、增进感情的途径。每年夏至日,当地众多家庭都会在这天聚会,吃狗肉、荔枝,喝荔枝酒,
节日食材
荔枝
荔枝,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物种,别名“离枝”。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栽培于广东和福建省南部,在亚洲东南部亦有栽培,在非洲、美洲𩽾𩾌和大洋洲有引种记录。荔枝春季开花,夏季结果。中原地区为荔枝的原产地,种质资源丰富,当前栽培品种有200多个,较为知名的品种有妃子笑荔枝(早熟)、增城荔枝、糯米糍(晚熟)等,此外,海南省的无核荔枝因果大质优、无核率高,种植规模和市场规模逐渐增大。荔枝果实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荔枝干、果汁饮料、糖水罐头、酿酒、冷冻荔枝等。
狗肉
狗肉,在中国某些地区,又叫“香肉”或“地羊”。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狗肉入菜谱,于中国来说可谓渊远源长,算得上是一种饮食文化。人类食用狗肉在世界许多地区被记录,包括中国古代,古墨西哥和古罗马。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就食用狗肉,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现有狗的骨架;在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遗址,发现有狗的下颌骨,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均发现了家狗骨骼。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曾发现有陶塑家狗的实物。在甲骨文中,有“五十羊、五十犬”“其宁风,三羊,三犬,三豕”“丁巳卜,又尞于父丁百犬百豕卯百牛”的文字记录。北宋灭亡后,中国人又重新食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狗肉具滋补阳气,对肾脏和胃有益的功效。东亚的很多农业民族都有食用狗肉的习俗。狗肉也被用于战争和其他困难时候生存的食物。在美墨战争期间,有人被困在内华达山脉时曾食用宠物狗为求生存。
玉林自古就有吃狗的传统,民间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等说法,大意是如此能抵抗疾患入侵。特别是荔枝热销时节,人们都喜欢涌上街头,呼朋唤友吃荔枝品狗肉,特别是“荔枝狗肉节”当天,其热闹程度不亚于中秋节。
节日意义
促进当地经济
该节日产生的酒类、交通、住宿、旅游等“附件”的涨价收入,一个玉林狗肉节“涨出”的附带经济效益要以千万元计。而且,“借狗肉节‘搭车’运作的商家不计其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处,所以,狗肉节就变成了当地拉动经济的一个“招牌”。
饮食意义
在两广交界各地,很流行吃狗肉,民间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的说法,意思是人们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另外还有“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运气旺”,“可以升官发财”,甚至有避邪等迷信的说法。夏至过后,农民要收割和耕种,体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强体力。
现实意义
从清明节、端午节、到7月14,到中秋节,以及重阳节,无一不是以纪念怀旧为主,很少有以现实生活为主的节日,相比于外国的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都是以现实为主,不具有中国式那种凝重的任务式、纪念式、负重式的节日,只有象“荔枝枝狗肉节”这样的以一种饮食为主,不搀杂太多的的礼仪礼节,形式方法,使之更象一种节日气氛,节日本来就需要体验,放松。本人认为,“民以食为天”,以饮食为节日,具有非常中国式的本土浪漫情怀。 市政府应成立玉林市“荔枝狗肉节”(或“夏至节”)。更有意义的是,在这样的节日中,可以探亲访友,可以交新知,访故友,对于情感交流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现实中,不管政府是否提倡,这一节日,已经成为玉林本土的一种文化,而对于这样一种文化,做为政府,应该提倡而支持,本土文化的形成,不是一件很容易达成的事,文化的积累,需要沉积多久的历史,要改变多少人的习惯,才可以形成一种优良的文化。食用狗肉是中国的传统和现实,在很多著名古书及名人名记均有记载,如《本草纲目》等等。在动物保护领域,应当反对动物受到虐待,提倡合理文明利用,从而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否则动物权益保护组织“爱此薄彼”的做法,将不利于引导人类认识保护动物。反而加大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的个人爱好冲突。出现以下畸形的情况:喜欢狗,就抵制吃狗肉;喜欢牛,抵制吃牛肉;喜欢猪,就抵制吃猪肉;喜欢什么,就抵制别人吃什么。最终会造成更多个人私欲强加别人思想的软暴力行为,导致民族混乱。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应该遵守各国各地区的法律,风俗、历史传统以及民族信仰的前提下,宣导“动物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的主张,不要盲目抵制吃哪种动物,不该吃哪种动物,避免强加观点给他人,而纵然个人私欲行为。
相关争议
早在2010年,玉林荔枝狗肉节被国内一些动物保护的公益组织知晓,开始受到关注。2011年和2012年,若干公益组织自发组成了抵制者,开始到玉林狗肉档抵制。行为艺术家“片山空"2012年夏至日当天在堆满狗肉的桌子前下跪,"向狗谢罪"。英国《卫报》2013年6月18日发表文章,原题“中国城市因狗肉节挨批":在中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居民们正准备举行一年一度的狗肉节,而动物权益保护组织剿极力批评这项不安全且残忍的活动。英媒的批论算是“玉荔技狗肉节"第一次在官媒上露脸。从那时起,各地动物保护组织开始宣传抵制该活动。
2014年5月2日,赵薇率先在微博写道“善待人类的明友"并@尔冬升导演,从而拉开了明星呼吁抵制玉林狗肉节的序幕。明星的关注,引发广泛争议,爱狗人士得到明星的声援,反对玉林荔枝狗肉节的舆论占据有利地位,在与支持该节日人士的争论中出现极端的言行,双方矛盾白热化,支持狗肉节者以保护地方文化由进行舆论反击。6月6日,玉林市政府重压之下发布声明,称“狗肉节”只是个别商家和民间的一种说法,玉林市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都没有举办过任何形式的所谓“夏至荔枝狗肉节”活动。6月9日,为躲避爱狗人士狂热的救狗行为。玉林多家餐馆将招牌中的"狗"字遮挡。6月11日,网络红人罗玉风"风姐"发微博,力挺玉林荔枝狗肉节,引起新一轮舆论,随后持支持的力量运渐量大。6月21日,在广西玉林市江滨新民路附近的狗肉馆,几名爱狗人士与当地食客发生冲灾,导致一名食客嘴巴处流血,冲突双方被警方迅速带离。随着2014年夏至过去,狗肉节的热度逐渐下降。
社会评价
过激行为是文明暴力
《燕赵晚报》发表《狗肉之争当防爱心越界》一文。文章称,这些爱狗人士的道德诉求不能取代法律准则。文章指出,是否抵制狗肉节,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作者以三个问题反问何以抵制狗肉节。一者,如果狗肉的来源合法,狗的品质和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动物保护要件,何以不能正当开展。二者,狗肉与牛肉、猪肉一样都不过是普通的肉食产品,何以要单独排除成为特殊。三者,吃不吃是一回事,怎么吃又是另一回事,两者不能出现次序颠倒,否则就会本末倒置,无以达到基本的权利尊重。你有坚持你的喜好的权利,但绝不能妨碍他人的选择,非要强迫他人迎合你的道德观,这就是一种道德胁迫。
《信息时报》刊登《尊重别人吃狗肉的权利也是一种文明》一文。文章称,吃狗肉争论的背后是民间习俗与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旧观念和新文明在道德上的冲突。文章指出,玉林市人吃狗肉其实吃的是养殖的肉狗,并不是宠物狗,只要在宰杀过程中尽量减轻狗的痛苦,在加工出售等环节做到检疫合格,那么就该尊重人家吃狗肉的权利。
刊登于《新京报》的文章《舌尖上的“狗肉节”,边界在哪?》则批评,反对吃狗肉的一方缺乏对不同意见方的基本尊重。文章指出,爱狗人士自认自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认为自己“嗓门大”、控制了话语权,自己掌握了“真理”,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对他人权利的不尊重。
《南方都市报》的社论《以爱救狗易,以理服人难》指出,评价食用狗肉问题,要“以尊重人的权利为准绳”。
《贵州都市报》发表的文章《全城“掩”狗,谁胜谁输?》指出,在少数“爱狗人士”的强硬抵制吃狗行动中,玉林的狗餐馆经营者已成“弱势”。
给习俗以时间改变
《京华时报》刊登《遮住“狗”字难消爱狗者焦虑》一文指出,要改变一个习俗,理当首先尊重这个习俗中的人。文中以西班牙的斗牛做对比。西班牙斗牛,不但要残忍地杀死牛,还可能造成斗牛士死伤。若站在文明的高度禁绝斗牛在内的所谓不文明现象,就会引发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作者指出,习俗当然可以改变,但急不得。当今时代价值多元化,一部分人不能强迫另一部分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应该是最大的共识。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在《环球时报》上发表《“玉林狗肉节”,共识仍需沟通》文章,表示理解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诉求,但是应理性温和地宣称主张。当前,一些动物能否作为食物存在分歧,社会尚未形成共识。张颐武指出,不同文化对动物的禁忌很复杂,不能一刀切强制他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他认为,动物保护主义者应理性温和地宣传自己的主张,逐步取得更多认同。
《潇湘晨报》刊登《消失的“狗”字,缓慢更迭的传统》一文。文章指出, “改造风俗习气,从来都是漫长过程。投身其间者,理应拿出更多的包容和自制,来迂回推动坚固的传统一点点改变。”
支持取消狗肉节
《成都商报》刊登《应对“玉林之争”不能耍滑头》指出,玉林政府应引导当地改变食用狗肉的习俗。作者认为,虽然“狗肉是否应吃”在国内还暂时无法达成统一认识。但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视野看,吃不吃狗肉在很多国家和人群中已早有充分共识。当地政府应该站在文明进步的高度看待此事,虽然不能在法律框架内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也应摆明立场,让公众看到一个解决思路和方向。
荆楚网发表王传合的评论《狗肉节不是官办就能撇清责任吗?》称,地方责任由责任对狗肉节进行管理。文章以狗肉节是否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为依据,做出相应措施。文章称,若对地方有利,政府理应顺势而行,因势利导,从荔枝狗肉节的组织、协调,到检疫、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好管理和服务。并对狗肉节进行培育规范,引导其健康发展。若遭到多数人反对,影响了玉林市声誉,甚至阻碍了地方经济发展,政府就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承担起保护动物的责任,进而逐步缩小或取消狗肉节。
2014年5月2日,赵薇率先在微博写道“善待人类的明友"并@尔冬升导演,从而拉开了明星呼吁抵制玉林狗肉节的序幕。杨幂、冯绍峰、郭敬明等明星纷纷在国际劳动节小长假期间,发微博呼吁网友不要吃狗肉,取消“6·21狗肉节”。
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大和尚各界开明人士,纷纷为制止这场上演于中天烈日之下的杀戮而尽力呼吁。从佛教的世界观来看:“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人类战争与自相残杀,实际上缘起于人类满足口腹之欲的杀生行为。杀业,从佛法的角度看,将不会止息于对一次性杀戮的果报,它会铸成生生世世冤冤相报的业力循环。哪怕从世间法的角度看,对亲密动物同伴的杀戮和对生命的残忍,将预示着人文精神的连根拔起,人类在当下就将陷入相互践踏中,陷入丛林法则的彼此运作中,这是人类真正的大悲剧,人类将在这种悲剧当中难以自拔、难以自我拯救。
作家雪漠在《我为什么逃离广西玉林?》一文中痛斥玉林以屠杀为文化的行为,文中写到这些小生命很可爱,但是,它们的眼神中透出了一种让人可怜的东西。它们是为自己不自由的生命而感到悲哀,或许是预感到了自己的悲惨命运。这么多的小肉狗,可能是为狗肉节那天准备的。听说,狗肉节那天,听说要杀一万多条狗。这也许是传说,但也许是真的。我们采访了一些杀狗的人,但他们给了我们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或许是因为他们杀生杀多了,眼神中总有一股凶气,气场也让人觉得很难受。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跟他们聊过后,我们就像逃跑一样,逃离了这个充满杀气,充满混沌,充满脏乱差的城市。从一些政府官员居然把杀狗节作为宣传资源,就可以看出这片土地上的官员实在没有水平,连杀狗这样的事情,都可以作为政绩来炫耀,简直是荒谬、无知。所以,昨天陈亦新写了一篇文章,专门对这种文化进行了批判,他批判得有道理。这样一个文明的国家,这样一个文明的时代,居然有这样的政府官员,在倡导着这样的节日,你想想,这是多么的恶心。而且,他们杀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狗。狗是一种非常忠诚的动物,它们在主人遇到危难的时候,总是会不顾生命危险,挺身而出。
参考资料
广西玉林:摄影师走访活狗市场.中国日报中文网图片频道.2024-01-26
中国人的餐桌,或将彻底告别狗肉!爱狗人士欢呼,玉林狗肉节还办么?.上游新闻.2024-01-30
广西玉林官方辟谣:狗肉节是地方民俗 官方未出台政策.人民政协网.2024-06-24
读报|啖狗肉是陋习还是美味,广西玉林狗肉节争论边界何在.澎湃新闻.2024-06-22
玉林“狗肉节”溯源:因为一盘金奖狗肉菜(图).搜狐网.2024-01-26
新华网.环球社会.2024-06-24
荔枝.中国植物志.2022-12-03
荔枝,中国水果的大骄傲!.澎湃新闻.2024-06-15
关于狗肉,你知道多少.丰城市人民政府.2024-06-15
夏至又迎来狗肉节 吃还是不吃?.中国日报网.2024-06-14
玉林“狗肉节”再起争议 给狗生路 VS传统习俗.柳州新闻网-今日头条.2024-06-22
爱狗保卫战,法律界限在哪里?.平安浙江网.2024-06-23
明星抵制狗肉节.凤凰新闻.2024-06-22
玉林狗肉节之殇:杀心与戾气干掉东方智慧.凤凰网佛教.2024-06-22
作家雪漠:我为什么逃离广西玉林?.佛教频道_大公网.2024-06-24
雪漠再批狗肉节:人类文化必须高于人类行为.佛教频道_大公网.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