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A是Distribute 功率 建筑的简称,意思是分布式电源架构。
正文
DPA 分布式电源架构
Distribute Power Architecture
先进的电信与无线架构、网络与通信技术及高速服务平台等终端系统需要持续不断的改善良更新产品, 随着市场的要求, 出现了更新、更快的ASIC、DSP、FPGA、高速微处理器和存储设备电源行业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这些器件改变了电源规格的要求,需要提供多路工作电压、更高的瞬态电流要求、更小的元件尺寸。但是由于技术上若干固有的限制,使得电源的发展也受到制约。一般而言,电源系统不会为整体系统提供主要卖点,因为系统必须有电源供电,并且终端应用是处理数据而并非产生电压和电流。如果电源系统占太多的空间,那么增加到终端产品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些其他技术特征就可能会被削弱或者完全忽略。为解决这些问题,系统设计者一直努力设计一种最佳类型的分布式电源系统以满足系统需求,同时仍然保持高效、可靠、低成本的特点,灵活地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
破坏性物理分析法(DPA)
破坏性物理分析(DPA Destructive Physical Analysis)是指为验证电子元器件(以下简称元器件)的设计、结构、材料、制造的质量和工艺情况是否满足预订用途或有关规范的要求,以及是否满足元器件规定的可靠性和保障性,对元器件样品进行解剖,以及在解剖前后进行一系列检验和分析的全过程。 DPA分析是顺应电子系统对元器件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本着提高元器件质量,保障整个电子系统的可靠性为目的重要技术手段。
七十年代,美国的航空、航天领域在所使用的元器件中首先采用 DPA分析这项技术,这是因为当时的发射成功率很低,归咎原因主要是所使用的元器件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仅靠筛选、考核是不能完全解决的。经过研究和大量的使用性试验,形成了 DPA分析的初步分析方法,并大幅度的提高了航空和航天领域发射的成功率,该技术因此在1980年写进了美国军用标准中(如MIL-STD883C 微电子学器件使用方法和程序)。从此, DPA分析技术被应用到了美国军事电子装备的各个领域,并很快扩散到了其他国家,如在1988年11月颁布的欧洲航天局(ESA)标准“ESA-PSS-01-60 欧空局空间系统的元器件选择、采购和控制”中就列入了 DPA分析试验方法。目前,在国外民用电子设备系统中已经开始使用 DPA分析技术,一些大的生产商普遍要求提供(出示)采购(生产)元器件的 DPA分析报告,以保证元器件的质量。
在国内 DPA分析从96年开始在航天领域首先推行,并很快推广到了航空、电子等行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 DPA分析标准和试验方法。但是,在国内 DPA分析仍然局限在为少数行业服务,即使对这些部门所使用的元器件依然没有充分发挥 DPA分析的作用,例如很少用 DPA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等。
目前,非气密封器件占了电子元器件的95%以上,但还没有形成适合于非气密封器件的比较完整的 DPA标准,针对非气密封器件进行的一些质量试验(如IPC相关标准中的要求)均是局部的不全面的,所以形成完善的公认的非气密封器件 DPA标准急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