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南阳中医药学校

南阳中医药学校是一所位于中国南阳市的市属公办学校,创建于1978年10月,前身是河南省云阳中医药学校。学校坐落在南阳市的卧龙岗上,与著名的名胜古迹武候祠相邻。南阳中医药学校荣获了多个荣誉称号,包括"省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标兵文明单位"等。1992年7月,云阳中医药学校搬迁至南阳,并与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合并,更名为南阳中医药学校。1993年,张仲景国医大学并入南阳理工学院,成立了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该系由南阳中医药学校代管。2006年,南阳市人民政府进行了教育资源整合,将南阳中医药学校、一职专、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原张仲景国医大学)委托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代管。南阳中医药学校现有233名教职员工,其中163名为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9%。学校占地面积为216亩,固定资产总值为6624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496万元,图书馆藏书量为259021册。截至2023年6月学校开设有护理、药剂、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护理5个三年制专业。学校拥有鳞次栉比的楼群,环境幽雅宜人。校园内设有8600平方米的教学楼、7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楼、6200平方米的实验楼,以及单元式学生公寓、宽敞明亮舒适的学生食堂和400米跑道的运动场。

办学条件

南阳中医药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5亿元。楼群鳞次栉比,环境幽雅宜人。拥有8600平方米的教学楼,7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楼,6200平方米的实验楼,单元式学生公寓,宽敞明亮舒适的学生食堂,400米跑道的运动场,以及中药标本馆等见习场所。专业设置合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1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0人,中级职称121人,特聘兼职教授20人,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人,河南省中医重点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管专家1人,市级专业技术带头人1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21人,在读博士2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9.6%。各类在校生7900余人,生源遍及全国18个省、市、区。学校教、医、研设备配套,拥有275座多媒体电教室、近百平方米的演播室、百余座语音室、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9频道电视闭路系统和校园局域网。现已开设26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总价值2100万元,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6万册,各类期刊杂志600余种,学校创办的《国医论坛》杂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全国中医学术期刊中独树一帜,成为研究张仲景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阵地,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培养合格人才”、“以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护能防”为培养目标。附属医院内设有肝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同时还建有供学生实习的药用植物园,中药饮片加工厂。在条件完备的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了43个教学实习基地。已开设有中专班、普通大专班、对口生班、“3+2”班、在职研究生班、韩国留学生班。

科学研究

近年来,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经常来函、来电,要求到张仲景故里,到张仲景国医学院(南阳中医药学校)学习。经过近两年的洽谈、协调运作,已与中韩中医培训学院金宗赫院长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培养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完成各项审批工作,首批韩国留学生已来校学习。学校每年还将派出中医课教师到韩国海外留学生班授课。韩国留学生海外班的开办,打开了学校对外办学的窗口,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与新西兰东方医科大学的联合办学事宜也在洽谈之中。

历史沿革

1955年南阳县(民办)中医学习班创建

1956年南阳县(民办)中医学习班更名为南阳县中医药学校

1970年与南阳卫生职业学校、郑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南阳地区卫生学校(今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南阳县中医药学校(云阳中医中药学校)复校,1992年更名为南阳中医药学校,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南阳卫校升格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南阳市委、市政府对南阳医学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宛政文[2006]37号),委托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南阳中医药学校、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国药系(原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市一职专实行“五统一”代管,形成了以西医为主体、中医为特色、中西合璧、优势互补的办学格局.(参见南阳医专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

医专概况-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专概况-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