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logo

卡罗斯·海斯卡克

卡罗斯·海斯卡克(Carlos Hathcock,1942年5月20日——1999年2月23日),美国军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枪炮军士、狙击手,于服役期间共击杀93人,非官方击杀统计更达300人以上。

个人成就

卡罗斯·海斯卡克所从事的任务以及任务中不寻常的细节造就他成为上个世纪的当代传奇,尤其他所创立的名声以及他个人对于远距离狙击的心得共享造就美国海军陆战队这支对于步枪有非比寻常热爱的部队("Every Marine is a rifleman".)发起美国狙击手训练计划(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Sniper training program)。

他个人的名声也伟大到由M21狙击步枪发展而来的M25狙击步枪也要以他为名,称为“白羽步枪”(White Feather 步枪)。

个人经历

早期经历

卡罗斯·海斯卡克生于阿肯色州盖尔泉(Geyer Springs),他是个乡下长大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跟着祖母一起生活。卡罗斯小时候经常进行狩猎,主要也是因为贫困而努力贴补家计;他出外打猎的时候常常带着家里的狗,在自己异想的小国度中假装自己是美国陆军游骑兵在“德国”野外准备猎杀万恶的纳粹份子;说到打猎这回事,小卡罗斯是来真的,或许同龄的孩子还在拉开弹弓却打中自己的大拇指的同时,小卡罗斯的耳朵早已习惯父亲从欧洲战场上带回来的步枪枪声。

1959年5月20日,卡罗斯终于以17岁的年龄入伍。1962年11月20日,卡罗斯完成终身大事,裘·温斯帖(Jo Winstead)嫁给了他,并生下独子卡罗斯·诺曼·海斯卡克三世(Carlos Norman Hathcock, III;其子克绍箕裘也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

鼎鼎大名

在卡罗斯奉派到越南之前,“卡罗斯·海斯卡克”是各大射击大奖得主名单上最常见的名字,其中也包括了“温布敦杯”(Wimbledon Cup;网球界盛事请见温布顿网球锦标赛)射击大赛;每年八月的前两周,各家好手云集俄亥俄州的派里营(Camp Perry),被允许“用各种瞄准具”努力击中1,000码外的目标;卡罗斯就是1965年的冠军。但隔年卡罗斯就被派去越南了。

卡罗斯并没有一到越南就在丛林中神出鬼没,而是先当了一阵子宪兵。在他当宪兵的任内,刚好E. J. 兰德(E.J. Land)上尉正在规划排级狙击手的编制;只要是有纪录公认打靶打的准的海陆队员都会被兰德上尉征召,所以享有温布顿大赛名声的卡罗斯很快就被兰德找到。

狙击排行

如果只以官方数字来作比较的话,卡罗斯比起其他的狙击手而言,显的一点都不伟大,甚至还有些渺小;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就出在官方认定的标准非常严格--在广大正面的战场上,一个狙击手搭配一个观测手;再依照官方要求,以第三方公证人来确认狙击结果。但在越南战场上,第三方的公证人往往不存在,在无法确认的状态下,其实卡罗斯的击毙总数早已突破三百人,而部队中相信他击毙总数超过四百人者,更是大有人在。

如果我们以“官方数字”排列越南战争狙击王的排行榜,卡罗斯以93名确认击杀稳坐第三名;查克·马威尼(Chuck Mawhinney)排第二,击杀总数为103人,外加216人“可能被击杀”的纪录(103 confirmed kills and 216 "probable kills");第一名反而是个不太有名的阿岱伯特·渥顿上士(SSgt. Adelbert Waldron),一共击杀109人。

三万美元

如同西蒙·海耶和瓦西里·柴契夫这两个令敌人头痛万分的狙击手,卡罗斯也由于他高超的狙击技术成为北越军队的眼中钉。

北越方面开出“三万美元”的高价悬赏卡罗斯与兰德上尉的项上人头(美元当时与新台币汇率大约为1:48,而当时的男性劳工一个月的薪水约是350元新台币);在那时,打死一个一般的美国军队狙击手只能领到领8块钱美金的赏金,相比之下更显现卡罗斯不凡的地位。

因为卡罗斯的丛林帽束带上总是夹着一根白羽毛,“白羽毛狙击手”一说就此在越共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军中不胫而走,而这个称号也回传到美军的部队里。北越军队中甚至有一个排狙击手被派出来,务必要击毙这个“戴白羽毛的”,这场狙击战因而变为“战争中的战争”。

令人感动的是在同一个区域出任务的弟兄并非存著看好戏的心态,而是纷纷在帽子上夹起白羽毛;卡罗斯的弟兄们并非不知道一旦夹上白羽毛,所有任务就会变的更危险也复杂,而是出于对弟兄的支持与对卡罗斯的大名与地位的敬佩,万一卡罗斯真的如北越的意死在他们的手里,损失不会比一整个单位被全歼来的少。

魔弹

卡罗斯生平最漂亮的一记就是准准的从敌人的瞄准镜里打穿然后子弹继续向前飞,再钻进敌人的眼窝之后让敌人爆头而亡。

那一次卡罗斯跟他的观测员约翰·柏克(John Burke)在55高地火力基地周遭的丛林里追踪北越的狙击手,这家伙已经造成好几个美国家庭的哀伤了,而且很有可能摆明就是冲著卡罗斯来的。卡罗斯与约翰蹑手蹑脚地在丛林走着,突然,或者说是卡罗斯运气好,眼前有一道闪光亮了一下,二话不说卡罗斯对着闪光位置就是一枪,而这一枪准准地对着对方的瞄准镜,子弹就这么狠狠的钻了进去为其他人报了仇;刚刚的闪光就是从这个狙击手的瞄准镜上反射出来的。

卡罗斯事后看了现场后还原并总结了事情的经过,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与对手都已经进入归零射击的状态,只是刚好卡罗斯领先一两秒开火,不然理论上很有可能两边互相开火一起阵亡。

谁挡了谁

卡罗斯的白羽毛只有一次取下来过;卡罗斯第一次奉派到越南的时候参加了一个自愿性的狙杀任务,但是他得先爬上好几千米,加上不眠与不休,有如毛毛虫般一一吋地蠕动才能杀掉一名越南民主共和国正规军(North Vietnam Army)的高级指挥官,任务的细节一直到他登上直升机的路上才获得简报。

卡罗斯说在他的爬行途中碰上一名敌军士兵(卡罗斯通常称他们为“汉堡”)而且几乎差一点就踩到他身上,幸好他身上迷彩服的图纹与花样以假乱真,蒙骗过这家伙;在爬行的路上卡罗斯还碰上一条赤尾青竹丝(见台湾爬行动物列表或Bamboo viper),不知道是谁挡了谁的路,卡罗斯冷静地动也不动直到青竹蛇满意了自己恐吓的行为后离去,卡罗斯也就跟着放弃这个射击位置。

这位越南民主共和国将军跟大部分人一样,早上起床后出来习惯伸个懒腰,将军的懒腰伸到一个定位,卡罗斯干净俐落的一枪击中将军的脑袋;这一枪就好像捅到马蜂窝,北越官兵蜂涌而出,像马蜂般愤怒盲目地四处寻找敌人的踪迹;于是乎卡罗斯又得重新开始自己的爬行之旅……这一趟任务足足让卡罗斯爬了4天3夜,可说吃足了苦头。

这一趟艰巨的任务结束后,卡罗斯于1967年调回美国本土;不过他就是有着老军人的心结,总认为前线少不了他,弟兄们不能没有他,所以他于1969年又调回越南,并负责指挥一个排的狙击手;不过这次再回越南,卡罗斯的战争之旅就画下了终点。

溪山

卡罗斯在溪山基地附近搭乘着两栖登陆坦克,结果坦克碰上了敌军的反坦克地雷,在爆炸后坦克很快就陷入火海,然而在卡罗斯至少逃到安全的地点以前,他已经将七个受伤的弟兄从火焰中拉出来,卡罗斯也因此而受到全身面积90%的灼伤,其中有43%是三度灼伤,于是他很快就被后送回德州的布鲁克陆军医疗中心(Brooke Army Medical Center),并且接受了13次植皮手术才捡回老命一条。不过卡罗斯的传奇也跟着更换过的新皮肤消失了,他变的没办法再流利地操作步枪与进行战术动作,事实上他身体有的部位也没办法再排汗;部队要荐举他获颁银星勋章,卡罗斯推辞了,他说在那个节骨眼上只要还没昏过去的人都会作出救人的举动,卡罗斯就这样虚怀若谷地推辞了对他崇高大勇的致意与表扬,直到年后他才首肯获颁银星勋章。

卡罗斯在一本关于他的书中说到,“我喜欢射击,而我也爱打猎,但是我可一点都不享受杀戮,那不过是我的工作。我要是不把那些个王八蛋给了结了,那么咱们那些个穿着陆战队制服的孩子们不就完了?我就是这么认为的。”("I like shooting, and I love hunting. But I never did enjoy killing anybody. It's my job. If I don't get those bastards, then they're gonna kill a lot of these kids we got dressed up like Marines. That's just the way I see 信息技术")

退役生活

卡罗斯从现役退下来之后,并没有使他闲下来,他忙着成立位于弗吉尼亚匡提科基地(Marine Corps Base Quantico)的斥候/狙击手学校。战争时期的严重烧伤使卡罗斯不断地发生疼痛,尽管移植的皮肤与新生的皮肤已经结痂愈合,但问题仍然困扰著卡罗斯;不过却一点也不减他对指导后进晚辈的热情。

一直到1975年,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一种无药可医并且持续恶化的疾病缠上卡罗斯。

卡罗斯的意志力惊人,但是再惊人也抵不过高层对他的看法,就在他离服役满年的55天以前,卡罗斯被迫从他的岗位退休了,也因此失去全额退休金的资格。没有人对这样的安排感到满意,卡罗斯服役廿年,年轻的岁月充满著出生入死的日子,他也不愧国家对他的栽培,他建奇功立奇勋,火海中救了七个弟兄,最后却换得一身病痛,加上从年幼就视为职志的陆战队也不要他了……卡罗斯陷入极端的沮丧,或许就有如一只尽忠的老狗被赶出去流浪的心情。

最后卡罗斯还是释怀了,就在他心中挣扎的这一段时间里,所表现出的言行让老伴裘也差一点受不了想离开他。卡罗斯振作起来,跟当地的邻居和朋友开始培养钓鲨鱼的嗜好,这对他的心情具有相当正面的帮助;卡罗斯也常常回学校看看后进与晚辈们,卡罗斯是个活生生的传奇,每当他回学校,斥侯/狙击手学校就把他的来访当作年度盛事,师生都相当高兴且欢迎。

卡罗斯提到,他之所以能够出生入死后还能平安归来,就是因为他有那个本事“躲的好好的”("get in the bubble,"),从藏匿中他能够进入“完全,绝对,根本专心”("utter, complete, absolute concentration";心流理论)的状态,先注意他的装备,然后才是环境,包括徐徐的微风与每一片叶子都有它们的讯息;都是他的情报来源。

越南战争结束后,卡罗斯有个朋友给他看了一段落腮胡大文豪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小段文章;

“没有那一次狩猎是以"人"为目标的更像狩猎,凡是追猎过有武装的对象成了经验之后,就只能沉迷于其中了。”("Certainly there is no hunting like the hunting of man, and those who have hunted armed men long enough and like it, never really care for anything else thereafter.")

卡罗斯后来就把这段话节录下来,卡罗斯说,“欧内斯特·海明威说的没错,”“那是狩猎,无关杀戮。”("He got that right," "It was the hunt, not the killing.")

卡罗斯在长期与硬化症的对抗下,于1999年2月23日在维吉尼亚滩辞世。

武器

卡罗斯出任务时主要用的武器是标准狙击步枪也就是一把温彻斯特M70(Winchester Model 70) .30-06口径手动枪机步枪搭配尤那托瞄准镜。如果卡罗斯待在火力基地,他就会以自己特别改装的勃朗宁M2重机枪加装尤那托瞄准镜;安装瞄准镜的托架是卡罗斯自己的发明,这架举世无双的重机枪可以在2500码的距离一枪毙命。

有一次,卡罗斯在M2重机枪阵地里发现一个用脚踏车运送突击步枪与弹药的民工,他瞄了很久,发现推脚踏车的不过只是个12岁的男孩,这让卡罗斯犹豫了好一阵子。后来他转念想到这些枪与弹药的用途之后,就扣了一下扳机,约四秒半后(.50弹头初速约930米/秒)脚踏车就被这发弹头打翻了过去,连同牵车的男孩也狠狠的栽了个跟头;男孩爬起来之后抄起枪就是一阵无地放矢漫天乱打,于是卡罗斯又按了一次板机,于是男孩就再也不会爬起来了。

勋章

银星勋章

紫心勋章

参考资料

世界十大狙击手之“最”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12-04

军刊揭秘狙击手必备素质 善于伪装至关重要(图)(2)-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