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拉丁学名:Sterculia monosperma),又名风眼果、频婆、家麻树等,闽南地区旧称枇杷果,为锦葵科苹婆属常绿果树,南亚热带多年生乔木。苹婆产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等地,广州市附近和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多为人工栽培。苹婆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且耐荫蔽,喜温暖湿润气候。
苹婆叶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复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雌雄蕊柄弯曲。雄花较多,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矩圆状卵形,顶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个。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
苹婆可食用部分是种仁,煮熟后味如栗子,是一种木本粮食植物。苹婆树冠浓密,叶常绿,树形美观,不易落叶,是一种很好的行道树。此外,苹婆的种子具有和胃消食、解毒杀虫脒的功效,用于治疗翻胃吐食、虫积腹痛、疝痛、小儿烂头疡等疾病。
形态特征
苹婆树皮呈褐黑色,幼枝及小枝微被星状毛。叶片薄革质,呈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浑圆,两面无毛;叶柄长2-3.5厘米,托叶早落。复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达20厘米,披散且被短柔毛;花梗显著长于花体,萼片初为乳白色后转淡红,钟状被毛,长约10毫米,5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内曲粘合;雄花居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且略大,子房圆球形具5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果实为鲜红色蓇葖果,厚革质,矩圆状卵形,长约5厘米,顶端具喙,内含1-4粒黑褐色椭圆形种子,直径约1.5厘米。花期4-5月,但在10-11月常可见少数植株开第二次花。
分布范围
苹婆产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福建省东南部、云南省南部和台湾。广州市附近和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多为人工栽培。
生长环境
苹婆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且耐荫蔽。
繁殖
繁殖方法
苹婆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高压繁殖、根蘖繁殖和播种育苗法。
扦插繁殖
苹婆的枝条生根容易,多用扦插繁殖,半木质化枝条、木质化枝条甚至老枝均可扦插成活。一般选用2~3年木质化枝条,插条剪成约15cm,春秋两季扦插于苗床。为了提高成活率,也可作生根激素处理,扦插入土约3cm。只要保持好空气及土壤的湿度,1个月左右即可发根。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也是苹婆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当苹婆荚果成熟开裂时,及时取出种子,即采即播,避免种子暴晒脱水。沙床中沙子的湿度以手抓成团指缝无水滴为宜。播种前沙床和种子可用甲基硫菌灵或百菌清进行灭菌处理用点播法播种。播种后要注意遮荫保湿,7d后可出芽,第二年春植株可达20~40cm,3-4月便可移栽。
栽培
种植条件
苹婆性喜阳光,生长日照需充足,喜温暖湿润气候。因其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故对土壤要求不高。虽然苹婆在瘠薄的土壤和沙砾土中均能生长良好,但其生长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最佳。生育适温为23~32℃苹婆耐涝不耐旱,俗称“晴天芒果,落雨苹婆”。
栽培管理
苹婆,根系发达,株体健强,生长迅速,分枝较多,叶片宽大。它每年都要萌发新梢2~3次,4月和8月两次开花,两次挂果。所以,苹婆的栽培宜在早春或秋末。栽培地方,应选地势稍高、质地干、疏松透气、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肥沃沙土壤为好。操作时,挖坑要大,坑内填放腐熟的厩肥、堆肥,回填细沙土,带原土取苗,植于大坑之中,覆土压实,把水透。苹婆叶片宽大,易遭风害,栽好后还要立竿保护,保证栽培成功。
定植
以春季为宜,株行距以4mx5m为宜,667m植33。挖穴大小为80cmx80cmx60cm(长x宽x深)。以有机质肥料为主,结合少量化肥,施下基肥,以促进苗株早生快发,早投产。
田间管理
苹婆的栽培简单,特别是在定植成活成形以后,管理上较为粗放。根据苹婆树的生长习性,在其开花和幼果期,应勤浇水,保持土湿润;遇到干早天气,需对整株树冠喷水,以助开花着果,增加结果数量。苹婆树干萌生能力强,应适当地整形修剪,截去过高主枝杆的上部,促使侧枝萌发,使整个树型呈椭圆形,有利于结果和采果。采果后疏剪过密的密生枝、病枯枝、交叉枝、徒长枝和萌孽枝,使树冠内部通风透光。
水肥管理
根据苹婆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每年至少要施4次肥料。第一次在春季开花前,以腐熟的饼类液体肥料,适当增加磷钾肥料,度为1:8或1:10。这次施肥主要是促进苹婆花芽的健壮成长,孕开花,所以叫做促花肥。第二次施肥,可结合水,在挂果后进行。这次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促进植株旺盛地进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第三次为秋季施肥,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但是,在整个水肥管理中,不论是春季或秋季,都应注意开花和坐果期不能施肥,浇水也要控制,保持土壤干润即可。除此之外,更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使之健壮成长。第四次施肥,可在秋末冬初进行。施肥时,在植株周围80-100厘米处,进行环状挖沟,施人少量的有机液体肥料,待土壤吸干水分后,再施堆积的干杂肥、厩肥,施后覆土填平,把水灌透,使之缓慢地分解,供植株吸收,为来年的生长打好基础。
温度和光照
苹婆,原生长在南亚热带,或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照射的环境,因此,栽培苹婆要选向阳的地方。苹婆在阳光的照射下,依靠体内的叶绿素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采收
苹婆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子成熟,可采收,称“正造果”;采收后还会在8-10月再次开花,12月种子成熟,称“暂造果”。
病虫害防治
苹婆树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根腐病和木虱等。应结合冬季施肥,做好园圃的卫生清洁工作,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可减少侵染来源。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炭疽病:苹婆在温暖多雨的年份多发炭疽病,造成叶枯易脱落。防治时首先应注意田园卫生,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来源。发病重的植株可在清理园圃的基础上全面喷施1%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其次于抽梢展叶期或发病初期交替连续喷施4%多硫悬浮剂600倍液。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苹婆木虱:以成、若虫群集刺吸苹婆叶片枝梢汁液为害,致叶片变黄卷曲,花蕾发育不良,影响结果。害虫还可造成落花,影响坐果。苹婆木到分泌出的大量白色絮状蜡粉和排泄出的黏质“蜜露”可诱发烟煤病,更加重危害。防治时首先结合清园,收集落地枝叶烧毁;低龄若虫期喷施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95%灭幼脲水剂1000倍液,或2%~5%溴氯氟醚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扑武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交替连喷3~4次,隔7~15d一次。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苹婆的种子可食,煮熟后味如栗子,还可以蒸、煮、烤、糖蜜及红烧等。广东省的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都被列入岭南名菜。可惜结实率不高;如能注意选育种,提高结实率,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木本粮食植物。由于苹婆叶大而光滑,广东区域喜用其叶裹粽子、包糍粑等。
苹婆果仁置沸水稍滚5分钟,取起,去皮衣,晾干水,油锅炒片刻;鸡去脏杂、尾部,切块,用酱油、糖拌匀腌制片刻;起油锅爆香姜,下鸡块爆炒。然后将苹婆和鸡块一起放入瓦煲,加适量清水焖约20分钟,下盐便可。
苹婆果仁置沸水稍滚5分钟,取起,去皮衣;冬菇去蒂和陈皮稍浸泡;鸭宰好后洗净,去脏杂、尾部、脚,敲折四柱骨后加水;一起下炖盅,加入冷开水1500毫升(约6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再下盐,苹婆、鸭捞起可佐餐用。
药用价值
采收加工: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备用。
药材性状:种子椭圆球形,黑褐色或暗栗色,直径约1.5cm。气微,味淡。
功能:和胃消食,解毒杀虫脒。
主治:用于翻胃吐食、虫积腹痛、疝痛、小儿烂头疡。
注意事项:脾虚便泄者禁服。
相关论述:《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生天婆究(小儿烂头疡),(煅)存性,开油搽;消热气,煲肉食。”
园林价值
苹婆繁殖容易,用大枝扦插亦易成活。树冠浓密,叶常绿,树形美观,不易落叶,也是一种很好的行道树。广州人喜取其叶以裹棕。古称“罗望子”和“罗晃子”实为苹婆。
食用价值
苹婆可煲糖水,粉香胜处暑红,有着特殊的清香。还可与肉类一起焖煮,如佛山乐从大道的“毅发渔村”用苹婆焖农场鸡、焖排骨,广州白天鹅宾馆有苹婆红烧肉等菜肴。另外,还能通过盐焗的方式烹饪,保持苹婆的原味。苹婆还有许多食疗药膳做法,如苹婆莲子雪耳糖水,可温胃健脾,补气养阴;苹婆煲鸡汤,能滋阴补肾、温中益气和胃。
参考资料
Sterculia monosperma.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7-23
苹婆Sterculiamonosperma.植物智.2025-07-21
热带果树.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23
凤眼果.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025-07-21
七夕“苹婆”来献宝.人民网.2025-07-26
带你看绿植,听我说科普. 上海辰山植物园.2025-07-26
“凤眼”微开 孟秋时节有口福.中国广州网.2025-08-05
这个跟板栗很像的果,叫凤眼果.今日头条.2025-08-05
原来,这果子叫凤眼果!台山人用它来煲汤焖肉,超正!.澎湃新闻.2025-08-05